第312章 村莊富足,民生改善

字數:4584   加入書籤

A+A-


    先前那棉花和大豆,在《青石農錄》的指點下,全村都獲得了大豐收。
    秋收那陣子,家家戶戶的場院上,都堆滿了雪白的棉桃和金燦燦的豆子。
    村裏頭,到處都能聽見婦人們彈棉花紡線的嗡嗡聲,還有那打豆萁、揚豆粒的呼喝說笑聲。
    家家戶戶都分到了不少新棉花,村裏的婦人姑娘們,在花兒和巧巧的帶領下,那手藝是越發精進了。
    紡出來的棉線,又細又勻,織出來的棉布,又軟和又厚實。
    “花兒啊,你這紡出來的棉線,可真是又細又勻,比那買來的還要好呢!”一個正在紡線的婦人,名叫李三娘的,滿臉羨慕地對花兒說道。
    她手裏拿著剛紡好的一綹棉線,對著光亮看了又看,越看越是喜歡。
    花兒抿嘴一笑,手上的紡車卻沒停:“三娘說笑了,這棉花好,紡出來的線自然就好。您這手藝也不差,多練練,指定比俺強。”
    李三娘歎了口氣:“以前哪裏舍得用這好棉花練手啊,如今自家地裏就能長出來,可得好好學學,給家裏那幾個小的,都做身暖和衣裳。”
    沒過多久,那雪白柔軟的棉布,便一匹匹地從各家各戶的織布機上下來了。
    各家各戶都先緊著家裏的老人娃兒,扯上幾尺,做上那麽一兩件貼身的小衣裳,或者一身厚實的棉襖棉褲。
    再用那新彈的棉花,絮上幾床又厚實又暖和的新棉被。
    “哎喲,他娘的,這棉布衣裳穿在身上,可真是舒坦啊!跟那沒穿似的!”
    村西頭的李老四,穿著剛上身的新棉布中衣,套上新棉襖,在院子裏頭來回地踱著步,嘴裏頭嘖嘖稱讚。
    “比那剌人的粗麻布,不知道要強了多少倍!又軟和,又貼身,還吸汗!往後啊,再也不用穿那磨得人皮肉發紅的粗麻布了!”
    他婆娘也從屋裏出來,身上也套了件新做的棉布小襖,臉上笑開了花:“可不是咋地!這棉被也暖和,夜裏頭蓋著,一覺睡到大天亮,連個寒顫都不打了!”
    “等過幾日,俺再給當家的你,做上一件更厚實的棉袍,保準你今年冬天,出門在外也不怕冷了!”
    娃兒們更是歡喜,穿上新棉衣,一個個都像是換了個人似的,在村裏頭追逐打鬧,你摸摸我的新袖子,我看看你的新褲腳,笑聲傳出老遠。
    吃食上,那變化就更大了。
    大豆豐收了,家家戶戶都分了不少。
    除了留著自家吃的,剩下的都送到了村裏的榨油工坊。
    榨出來的豆油,雖然不如那菜籽油香,可也比那沒油沒水的日子強太多了。
    每日裏炒菜,都舍得往鍋裏頭多放那麽一兩勺。
    那菜一入口,滋味兒立馬就不一樣了,香噴噴的,饞得人直流口水。
    “當家的,今兒個俺用豆油炒了個菘菜,你嚐嚐,可香了!”張河家的媳婦,端著一盤剛出鍋的菜,喜滋滋地對自家男人說。
    “這豆油啊,就是比那葷油清爽,吃著也不膩人。”
    張河夾了一筷子,嚼了幾口,也是連連點頭:“嗯,是香!這豆油就是好,比以前那點葷油沫子強多了!往後啊,咱們也能天天吃上油汪汪的菜了!”
    剩下的豆餅豆粕,更是成了各家養殖場裏的寶貝。
    摻和在雞鴨豬鵝的食料裏頭,那些牲口吃了,一個個都長得是油光水滑,膘肥體壯。
    村裏頭,隔三差五地,就能聞到燉雞、煮肉的香味兒。
    娃兒們那蠟黃的小臉上,也都漸漸地,透出了幾分紅潤。
    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個個餓得跟那秋後的瘦猴似的了,跑起來都有勁兒多了,哭鬧也少了。
    這手裏頭有了餘錢,家裏的光景自然也得跟著修整一下。
    先前村裏雖然也蓋了不少磚瓦房,可大多還是修修補補,或者隻蓋那麽一兩間正房。
    如今這棉花大豆一賣,家家戶戶腰包都鼓了不少。
    那些先前還在觀望的,或者手頭實在緊巴的,也都動了心思。
    “他爹,俺看著鄰家那新蓋的瓦房,可真是敞亮!咱們……咱們是不是也該咬咬牙,把這老茅屋給它翻了?”一個婦人對著自家男人商量道。
    “翻!說啥也得翻!今年這豆子賣了不少錢,再加上地裏那棉花,足夠咱們起兩間大瓦房了!”男人拍著胸脯,豪氣幹雲。
    一時間,村裏頭又掀起了一股蓋房熱。
    這回可不光是修修補補了,不少人家都是直接把舊屋推了,照著張家那新房的樣式,一蓋就是三間五間。
    柱子的車輛製造坊和鐵牛的鐵匠鋪,也跟著沾了不少光。
    村民們手裏有了錢,自然也想添置些像樣的家具和農具。
    “柱子兄弟,給俺打一套新桌椅,要跟你家堂屋裏擺的那套一樣的!”
    “鐵牛師傅,俺家那張犁頭該換了,給俺打個新的,要那好使的曲轅犁!”
    柱子和鐵牛忙得是不可開交,可臉上的笑容卻是藏也藏不住。
    這青石村的磚瓦窯,更是日夜火光不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燒出來的青磚大瓦,一車一車地往各家工地運。
    整個青石村的村容村貌,比起一兩年前,那真是……徹底換了新顏。
    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破破爛爛、低矮潮濕的窮山村了。
    如今的青石村,家家戶戶青磚黛瓦,院牆整齊。
    村道平坦幹淨,路旁還栽上了些新柳。
    就連村頭那口老井,也用新磚重新砌了井台,旁邊還用三合土鋪了洗衣台,方便村婦們洗衣說話。
    整個村子,都透著一股子整潔、興旺、還有那麽點說不出的書卷氣?
    許是村學堂裏那朗朗的讀書聲,也給這山村添了幾分不一樣的韻味。
    村民們的生活,也因為這些變化,而變得更加舒心和愜意了。
    “哎,以前啊,俺們這青石村,在十裏八鄉都是出了名的窮村、破村。”
    村口大槐樹底下,幾個曬著日頭的老漢,一邊抽著旱煙,一邊感慨著。
    “誰能想到,這才一兩年的工夫,咱們村就能變成這般模樣啊!”
    錢大爺也接口道:“可不是咋地!如今啊,俺們走到鄰村去,那腰杆子都比以前硬朗了不少!”
    “人家一聽說咱們是青石村的,那眼神都不一樣了,都說咱們村出了個能人,帶著大家夥兒過上了好日子!”
    “前兒個俺去鎮上趕集,那布莊的掌櫃還問俺們村是不是有啥發財的秘訣呢!”
    這話匣子一打開,村民們便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要說這能人,那還得是張先生啊!要不是他,咱們哪能有今天!”一個年輕些的漢子滿臉敬佩地說道。
    “是啊,那曲轅犁、龍骨水車、水碓磨坊、還有這燒磚燒瓦、種棉花種大豆的法子,哪一樣不是張先生琢磨出來的?”
    “還有那《青石農錄》,俺們家照著上頭寫的種,今年的收成,比往年翻了一番還多呢!以前哪敢想啊!”
    “如今啊,俺們家也能頓頓吃上白麵饃饃,娃兒們也能穿上新棉衣了,這日子,以前做夢都不敢想啊!”
    “俺家那小子,以前一到冬天就生病,今年蓋了新房,盤了熱炕,一整個冬天連個噴嚏都沒打!”
    “可不就是,現在村裏頭,誰家娃兒不是養得白白胖胖的,哪像以前,一個個麵黃肌瘦的。”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