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天南大水,雲夢大旱

字數:3370   加入書籤

A+A-


    清溪城的成功,如同一聲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所有曾經質疑和反對安國公張大山的人的臉上。皇帝寧宣宗在親眼目睹了黑水鎮那如同人間煉獄般的景象與清溪城那山清水秀、百姓安居的鮮明對比之後,更是龍顏震怒,當庭便罷免了戶部左侍郎錢益謙等一幹急功近利的官員。
    緊接著,一道道以“清溪城模式”為藍本的環保新政,以前所未有的雷霆之勢從京城發出,推行至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整個大寧帝國都沉浸在一種撥亂反正、即將迎來一個更加理性和可持續發展的黃金時代的樂觀氛圍之中。
    然而,人力有時而窮,天威終究難測。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帝國從此將一帆風順高歌猛進之時,一場誰也未能預料到的、波及範圍之廣、破壞力之強都堪稱百年不遇的複合型天災,卻如同兩頭從沉睡中蘇醒的遠古巨獸,一南一北,同時張開了它猙獰的血盆大口,狠狠地咬向了帝國最富庶也最脆弱的腹心之地。
    大寧啟元十三年,夏末。
    帝國南方的江淮平原,蘇州府。
    往年的這個時候,本該是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好時節。可今年,天空卻像是被捅了一個窟窿,連綿不絕的暴雨已經瘋了一般地,下了整整十天十夜。
    最初,人們還隻是抱怨天氣濕冷,出行不便。但漸漸地,那份抱怨變成了日益加劇的恐慌。
    永嘉澤的水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狂上漲,早已漫過了警戒線。渾濁的浪濤拍打著臨時加固的堤壩,發出沉悶而又令人心悸的轟鳴。縱橫交錯的河網徹底失去了控製,變成了一條條奔騰咆哮的黃色怒龍,衝垮了田埂,淹沒了村莊,將那萬頃即將成熟的金色稻田變成了一片望不到邊際的汪洋澤國。
    無數的百姓在睡夢中被冰冷的洪水驚醒。他們哭喊著掙紮著,試圖爬上屋頂、爬上樹梢,但更多的人卻連同他們那脆弱的家園一起,被那無情的洪水瞬間吞噬。
    從吳郡到臨安府,從嘉禾到華亭……整個帝國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天南之地,在短短數日之內便淪為人間地獄。
    八百裏加急的災情奏報如同雪片一般飛入京城。
    “急報!永嘉澤決堤!吳郡、湖州、常州三府盡數被淹!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傷亡……不計其數!”
    “急報!大運河南段水位暴漲,倒灌入城!臨安已成水城,城內水深丈餘,糧倉被淹,民心大亂!”
    “急報!……”
    每一封奏報都如同沾滿了血淚的重錘,狠狠地敲擊在皇帝寧宣宗和內閣大學士們的心上。
    然而,禍不單行。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還聚焦在天南那滔天的洪水之上時,另一份同樣蓋著“十萬火急”血色大印的奏報,從雲夢都護府,以一種令人窒息的速度,被送到了禦前。
    旱!
    百年不遇的……大旱!
    與天南之地那連綿不絕的暴雨截然相反,作為帝國另一個重要糧倉的雲夢之地,自入夏以來竟然是滴雨未下!
    大江的水位降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雲夢大澤也大幅萎縮,露出了大片大片幹裂的湖床。無數支流早已斷絕,田地裏土地龜裂如蛛網,最寬的裂縫甚至能塞進一個孩童的手臂。早稻早已枯死,晚稻更是連秧都未能插下。
    赤地千裏,餓殍遍野。無數在饑渴中徹底絕望的農民,開始拋棄他們那早已顆粒無收的土地,扶老攜幼,背井離鄉,形成了一股股巨大的、向著周邊州縣不斷蔓延的流民潮!
    一南一北,一水一旱。兩種截然相反卻又同樣致命的天災,如同兩把最鋒利的鉗子,狠狠地鉗住了大寧帝國的心髒!
    這個消息徹底震動了整個京城,也讓剛剛還沉浸在“環保新政”勝利喜悅中的朝堂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被這前所未有的、聞所未聞的複合型天災給徹底鎮住了。
    這……這到底是怎麽了?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寧?
    恐慌如同無形的瘟疫迅速在京城內外蔓延開來。最先做出反應的是那些嗅覺比獵犬還要靈敏的糧商們。他們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立刻開始瘋狂地囤積居奇,關閉糧鋪。
    僅僅數日之間,京城及周邊地區的糧價便如同脫韁的野馬般開始瘋漲。一鬥尋常的糙米價格從最初的百文一路飆升至五百文、一千文,甚至更高!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恐慌的百姓們拿著錢也買不到糧食,開始衝擊糧店,小規模的騷亂和搶掠事件時有發生。整個帝國的統治秩序都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波及南北的巨大天災而開始出現了動搖的跡象。
    禦書房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皇帝寧宣宗一夜未眠,雙目赤紅,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焦慮。內閣首輔張小山,戶部張豆子,以及所有六部九卿的核心大臣盡皆在列,一個個麵色凝重,一言不發。
    戶部剛剛核算出的初步救災所需錢糧數目如同一個天文數字,壓得在場所有人都喘不過氣來。
    “……據初步估算,天南、雲夢兩地受災百姓超過千萬人。欲救此千萬之民,至少需要調集糧食五百萬石以上!賑災銀兩一千萬兩以上!”張豆子的聲音幹澀而又沉重。
    “而我朝國庫經北伐與興修鐵路之後雖有盈餘,但現銀存糧亦不過此數之半……且遠水難解近渴,即便立刻開倉,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將這些錢糧安然無恙地運抵那千裏之外、或洪水滔天、或流民四起的災區?”
    這個問題問得在場所有人都啞口無言。傳統的漕運在洪水麵前早已癱瘓,陸路運輸則要麵對無數流民的衝擊和地方豪強的盤剝,其損耗和風險難以估量。
    “陛下!”就在此時,禦史大夫陳博古再次顫巍巍地出列,老淚縱橫地跪倒在地,“天降此等水旱並發之大災,非是偶然啊!此必是……必是上天對我朝,對我等,舍本逐末,沉迷‘格物’之嚴酷警示啊!”
    “老臣懇請陛下下罪己詔,暫緩所有鐵路、工坊之營造,並親至天壇祭天,向上蒼祈罪!或可……換回一絲憐憫,挽救我萬千子民啊!”
    他的話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早已波濤洶湧的湖麵,讓整個禦書房的氣氛變得更加壓抑和詭異。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