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四妃合議定去留
字數:3894 加入書籤
趙妍兒回到自己的西廂房。綠桃拿出早已藏下的飯食,供自家帝姬大快朵頤。
吃飽了肚子,趙妍兒才問綠桃:“武鬆的事情辦完了嗎?”
綠桃不明白自家帝姬為何在如此艱難的時候反而關心起別人。但還是如實稟報:“官家有旨意,這次開封府判得很快。武鬆被判了刺配孟州。昨日已經出發。”
趙妍兒點點頭,不知道武鬆之後的境遇會不會同書中寫的一樣。
總算了卻一樁心事,趙妍兒對綠桃說:“今晚之後,各方的反應一定要記錄下來,明天開始你重點試探一下咱們人的反應。”
現今趙妍兒不是皇帝親生的事情實錘,宮裏宮外,該知道消息的都知道了。正是看看這些盟友牢靠程度的好時候。
吩咐完綠桃任務。趙妍兒又招手讓綠桃附耳過來,小聲說:“聽著,咱們的反擊要開始了。”
與此同時。
王希孟家宅,王希孟直直地跪在雙親的靈位前。靈位上父母的名字冰冷而肅穆,仿佛在無聲地注視著他,審視著他如今內心的彷徨。
他沒有掌燈,皎潔的月光穿過敞開的房門照射在他的身上。三柱清香上,煙火連綿不斷,卻也不停飄曳。像極了他的人生和他現在的心情。
當他知道福柔帝姬就是師弟宋鐵時,整個世界都變得不再真實。隻是仔細想想卻又是那麽合理。
記憶的匣子一旦打開,難言的思緒卻猶如洪水一般湧了出來。那原本堅定不移的複仇之心,此刻卻被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攪得七零八落。
“爹,娘。” 王希孟輕聲呢喃,聲音在寂靜的屋內顯得格外空洞,“為你們報仇是孩兒此生唯一的使命。即便是師弟,也不能就此罷手。”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可轉瞬又被無盡的迷茫所取代。
“可她是宋鐵師弟啊。”王希孟的聲音帶著哭腔,雙手緊緊地揪著自己的衣襟,仿佛這樣就能緩解內心的劇痛,“她怎麽能是宋鐵,她為什麽是宋鐵,她憑什麽是宋鐵?”
“爹娘,孩兒該怎麽辦?” 王希孟抬起頭,眼中滿是淚水,望著靈位,仿佛期待著父母能給他一個指引。可靈位依舊沉默,唯有月光,訴說著世間的無常與無奈。
他終於跪的累了,換了個姿勢抱著雙腿坐在父母靈前。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小時候,父親向他訴說著那些沒用的知識,他是那樣博學,大到太陽月亮,小到昆蟲草芥,他都說得頭頭是道。母親總是責罵淘氣的父子。
而如今,他甚至連父親的模樣都記不那麽清晰了。
他就這樣蜷縮在靈位前,在複仇與情義之間,徘徊不定,找不到那個能讓自己心安的方向。
最終他慢慢進入夢鄉,妄想在夢中見到父母,也許博學的父親能告訴他哪條才是正確的道路。
隻可惜,明月照亮了他的廳堂,卻未能照進他的夢境。
不過,一夜無夢的他也下定了某種決心。
有人一夜推動暗流湧動,有人拿出良知曬了一夜月光。趙喆則是春宵一夜忘卻煩惱。
第二天早上起來的趙喆覺得自己心情好了許多。自己富有四海,有些事情不用太過糾結。太過糾結就會不快樂,不快樂豈不是對不起自己富有四海的身份?
事情既然發展到了這一步,他又決定及時抽身,將問題拋給了皇後。
皇後得了皇帝指令,卻也不敢獨專,招了四妃議事。
貴妃劉氏、賢妃王氏、德妃韋氏、淑妃秦氏均被招到了延福殿。
見禮賜座。皇後便開口道:“昨夜皇城司並殿中省已經查明,孫修儀品行不檢,私德有虧。所出福柔帝姬非皇家血脈。今天叫諸位妹妹來,是要商議個章程。”
貴妃劉氏立刻表明態度:“後宮近來屢出事端,是臣妾治理不利,也是往昔過於仁慈所致。所以臣妾覺得此事應該從重處理。”
劉貴妃的話意思很明確,她女兒受了重罰,福柔帝姬這件事情輕不了。
劉貴妃說完,眾人便將目光看向王賢妃。
王賢妃事不關己,立刻說道:“臣妾向來是個沒主意的,諸位姐姐做主便好。”
淑妃秦氏趕緊見縫插針道:“我比賢妃姐姐還不如。更是全憑姐姐們做主。”
德妃韋氏原本寄希望於賢妃與貴妃爭一爭,結果王賢妃卻是這般態度,隻能硬著頭皮說道:“此乃天家醜聞,臣妾覺得還是莫要宣揚為好。”
劉貴妃沒有想到平素裏不愛顯山露水的德妃竟然會唱反調,便道:“若不嚴肅處理,怎消官家心頭之恨?”
德妃道:“不知貴妃娘娘打算怎麽處理?”
劉貴妃道:“孽種自然是不能留的。既然德妃娘娘不想宣揚,相關人等盡數消失便好。”
圖窮匕見,德妃環顧四周,發現還是沒人和自己站在統一戰線,便道:“此事,知情人不少,難道連咱們姐妹也要消失嗎?”
劉貴妃被懟的說不出話來,德妃繼續說道:“孫修儀不守婦德,福柔帝姬卻沒有過錯。畢竟是咱們看著長大的孩子,真就要了她性命,咱們也有失仁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德妃句句在理,劉貴妃一時之間想不出應對的辦法。另外兩妃則是坐在一邊看熱鬧。皇後終於開口道:“德妃覺得應當怎麽處置?”
德妃道:“福柔帝姬如常,其他人嚴令保守秘密。”
劉貴妃立刻叫道:“這怎麽可能?如此作為,以後臣妾還如何管理後宮?”
皇後也道:“確實不能如此寬厚,否則後宮眾人不知道天家威嚴,難免以後再犯。”
劉貴妃也趕緊道:“而且福柔帝姬留在宮裏,官家看到她又如何自處?”
皇後道:“此言極對。”
德妃故意道:“難道要將福柔帝姬趕出宮去嗎?”她說這話,也有自己的心思。此時,福柔帝姬身份尷尬,沒準出宮反而是個好結局。
劉貴妃自然不可能就這樣饒過福柔帝姬,說道:“若隻是趕出宮去,又怎麽保守秘密。到時候隻怕史書上都要記上一筆。”
眾人意見不同,便僵持了下來。皇後召集眾妃,目的不過是以群策群力的借口逃避責任。
皇帝現在是不管福柔帝姬,但他向來生性多變,萬一某天想起福柔帝姬的好來,責難處罰過重,皇後自然要未雨綢繆,找好分擔聖怒的借口。
隻是沒想到這次德妃會跳出來為福柔帝姬說話,但也不難猜出,是他那兒子與福柔帝姬關係不錯,她才有此種作為。
“臣妾倒有一個主意。”一直沒有說話的王賢妃開口道,“年後就說過帝姬們的婚事,不如借著這個機會將福柔帝姬下嫁。她出了宮也有夫家管束,想來不會泄露天機。”
喜歡水滸:我在梁山當綠茶請大家收藏:()水滸:我在梁山當綠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