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楊誌麵見梁中書
字數:3747 加入書籤
魯智深最終還是讓趙妍兒失望了。
身體異於常人的魯智深並沒有感冒,讓趙妍兒錯失了一個在這樣肉體怪物身上做臨床試驗的寶貴機會。
楊誌則在第二天一早就匆匆回山頂找了吳用。
說明白趙妍兒真正的招安計劃,吳用也有些詫異。
趙妍兒這計劃充其量也就是個招兵買馬,與他們期盼的招安相差甚遠。
吳用不敢怠慢,讓楊誌在書齋等候,自己去麵見宋江匯報此事。
宋江初聽此事,也是有些驚詫。說道:“如此說來,宋鐵隻打算招安咱們以前弟兄?”
吳用點頭,說道:“現在看來,這宋鐵八成是在戲耍我等。當年隻是誆騙我等於東平府城下退兵而已。”
宋江咬牙道:“如此輕視我等,他也真敢在山上久住。”
吳用道:“這種人最是恃才傲物,定然是覺得我等奈何不了他。”
宋江細想一番自己還真是奈何不了他。若是鐵了心占山為王,一個帝姬家奴,即便沒有理由,殺了也就殺了。
可如今想要招安,就不得不顧及帝姬的感受。
正所謂江湖之遠逍遙自在,廟堂之上處處掣肘。
宋江也是在官場磨礪過的人,自然知道這就是進入官場的代價。
既然決定要招安,就要遵守這裏麵的規矩,甚至說利用這些規矩。
於是宋江對吳用說:“咱們大可以修改之前的計劃,讓事情變成一箭雙雕的結果。”
吳用有些不明所以,宋江則道:“弟兄們完全可以分成兩批,一部分進帝姬衛隊,一部分去平滅方臘。”
宋江的話讓吳用不由暗自佩服,隻覺得宋江高瞻遠矚,也理解宋江所說的一箭雙雕,於是說道:“咱們還可以利用宋鐵也要招安的架勢,給宿太尉那邊壓力,好叫那邊開出更多的條件。”
宋江點點頭,言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先生也。”
二人計較一番,定下方略。吳用又回到自己書齋,對楊誌說道:“沒想到福柔帝姬打得這番主意,看來咱們想要招安需要另尋門路了。”
楊誌頓感失望,但隨即又有想法,說道:“若是帝姬的路子走不通,我原來也算深受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的器重,沒準能走他的門路。”
吳用有些詫異的說道:“咱們曾經攻打過大名府,也算是與梁中書結仇,他又如何肯幫忙?”
楊誌卻道:“咱們雖然攻破大名府,梁中書卻沒倒台。如此一來,他若是能夠招安咱們,對上也可以說是收服,他也能交待過去。”
吳用倒是沒想到這一點,心道:“這個楊誌看來是鐵了心的想招安,隻是他若在梁中書那裏有這等麵子,卻為何丟了生辰綱後又畏罪潛逃?”
楊誌也看出吳用有些猶豫,但他現在手中自有底牌,便大包大攬道:“軍師放心,我有把握促成此事。”
楊誌都如此說了,吳用便也不再阻攔,說道:“那就勞煩楊製使,若是梁中書有招安的打算,咱們兄弟才有反正的機會。”
楊誌領命而去,也沒有去醫館找蔡夫人商量,直接就下山奔著大名府方向去打探情況。
快馬走了兩天,渡黃河耽誤了一天,楊誌約莫三天就到了大名府,找了個身份入城,探查幾日,發現大名府雖然幾月前遭了洗劫,但現在已經恢複了熱鬧。
也許城市本就是這樣,一場浩劫過後,城牆和房屋上尚且還能見到戰鬥的痕跡,但已經很難從個人身上看出什麽異常了。
無論如何,百姓總會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
楊誌打探了幾日消息,心中對梁中書這段時間的情況也有了了解。
城中並沒有蔡夫人被梁山綁走或殺死的消息。很可能是梁中書還在暗中查訪蔡夫人下落。於是楊誌覺得自己可以去拜見梁中書了。
留守府顯然在戰後經曆了重建,有些牆壁和房屋上還有新粉刷的痕跡。楊誌對這裏也算輕車熟路。報上名字後很快就被兵丁圍住。
束手就擒後不出兩刻鍾,楊誌便被帶到了梁中書的簽押房。
隻見梁中書穿了一身常服,坐在主位,四周自有幾個挎著腰刀的悍將護衛。
見楊誌被帶上來,忍不住怒道:“你這賊子,我帶你不薄,你卻因何勾結賊人劫取生辰綱?如今在梁山為匪,又攻打我大名府,殘害百姓。你是故意害我?”
楊誌立刻道:“恩相容稟,小人失了生辰綱,隻是覺得無顏麵對恩相,才落草為寇。現今小人回來卻是要報恩的。”
梁中書問道:“你說報恩,又如何報恩?”
楊誌道:“還請恩相屏退左右。”
楊誌這等高手當麵,梁中書哪裏肯讓保鏢退下,說道:“有什麽事不能當麵來說,還要偷偷摸摸?”
楊誌道:“事關蔡夫人。”
一說到蔡夫人,梁中書就知道楊誌已經知曉內情,卻還是不完全信任楊誌,便留下兩個心腹高手伺候。
楊誌見此情況,也知道梁中書不信任自己,於是說道:“大名城破之時,蔡夫人被梁山賊人裹挾,後被我救下,現今就在東平府。”
梁中書立刻激動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楊誌麵前握著他的手問道:“所言屬實?”
楊誌道:“絕無虛言。”
“哎呀!”梁中書高興的大叫一聲,說道:“真乃雪中送炭啊,夫人可好?”
楊誌道:“夫人安好。”
梁中書又道:“為何夫人沒有同來?”
楊誌道:“夫人不知大人這邊情況,這才沒有貿然前來,而是派我來打前站。”
見梁中書還有疑慮,楊誌又掏出之前蔡夫人寫好的親筆信,遞給了梁中書。看了信箋,梁中書再無疑慮,立刻吩咐左右準備酒菜,然後親切地挽著楊誌手臂與他單獨說話。
等左右退下,隻剩二人,梁中書才說:“自從失了夫人蹤跡,我就隱瞞消息暗中查探,你可真是幫了我大忙。”
原來自從蔡夫人被擄走,梁中書怕無法向蔡太師交代,隻得隱瞞消息,現在越近年關,蔡夫人不去東京與家人團聚也說不過去。眼看紙就要包不住火,楊誌卻帶來了好消息。
楊誌趕緊說道:“小人之前失了生辰綱,有愧恩相信任,今日有機會報效恩相萬死不辭。”
梁中書這才問道:“你說你隻是失了生辰綱,為何他們卻說你是串通賊人,奪了生辰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