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青花軍持:海上絲路的文明使者

字數:2606   加入書籤

A+A-


    一、淨瓶傳奇:青花軍持的起源與傳說
    在澳門博物館三層展廳的玻璃展櫃中,一尊青花軍持靜靜佇立。它高約25厘米,撇口束頸,扁圓腹上裝飾著纏枝蓮紋,釉色白中泛青,青花發色濃豔處可見鐵鏽斑。這尊看似普通的瓷瓶,實則承載著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更在澳門這座中西交匯的城市裏,演繹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
    關於軍持的起源,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傳說。相傳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時,曾在南海遭遇風暴,船身顛簸,淡水即將耗盡。危難之際,一位老漁民捧著一隻陶瓶登上船隻,瓶中清水取之不盡,助眾人度過難關。鑒真詢問陶瓶來曆,老漁民稱此瓶名為“軍持”,是當年法顯大師從印度帶回的聖物,能護佑航海者平安。鑒真東渡成功後,將軍持傳入日本,成為佛教法事中的重要法器。這個傳說雖未見於正史,卻生動詮釋了軍持作為宗教器物與航海文化的緊密關聯。
    事實上,軍持起源於印度,梵語稱“kundika”,意為水瓶,是佛教僧侶“十八物”之一,用於飲水或淨手。隨著佛教東傳,軍持在隋唐時期傳入中國,宋代以後逐漸世俗化,成為民間常用的盛水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軍持作為重要的貿易商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銷往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澳門作為明清時期重要的貿易港口,正是這條海上商路的關鍵節點。
    二、瓷上乾坤:青花軍持的藝術特征
    澳門博物館的這尊青花軍持,堪稱明代景德鎮窯的經典之作。其造型融合了中西元素:撇口束頸,扁圓腹,肩部置乳狀流,圈足規整,胎體厚重堅致,迎光可見透影。這種“扁腹乳流”的設計,既便於攜帶,又符合伊斯蘭教徒淨手的需求,是典型的外銷瓷特征。
    紋飾布局尤為精妙。腹部以青花繪纏枝蓮紋,葉片舒展如碧波,蓮花綻放似雲霞,筆觸細膩流暢,層次分明。頸部裝飾蕉葉紋,肩部環繞如意雲頭紋,流口處繪有海濤紋,暗合“海納百川”之意。青花發色藍中泛灰,濃處可見鐵鏽斑,這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的典型特征。釉麵光潔瑩潤,細密的開片如蛛網分布,在燈光下泛出珍珠般的光澤。
    從工藝上看,這尊軍持采用分段模製拚接工藝,胎體厚重但銜接自然。乳狀流口與器身的結合處可見細微接痕,顯示出明代景德鎮窯高超的成型技術。內壁施白釉,釉色白中閃青,外壁青花紋飾采用“雙勾填色”技法,先以細線勾勒輪廓,再填入青料,使圖案立體感極強。值得注意的是,流口處原本應有金屬鑲製裝飾,如今雖已缺失,但殘留的痕跡仍能讓人想象其當年的華麗。
    三、瓷海鉤沉:青花軍持的考古發現
    澳門博物館的這尊青花軍持,與澳門聖保祿學院遺址出土的萬曆時期青花軍持瓷片高度相似。2010年,考古人員在聖保祿學院遺址發現一處大型基岩坑,出土大量克拉克瓷殘片,其中就包括青花軍持的殘件。這些瓷片的紋飾、胎質與1602年沉沒的荷蘭kraak號帆船所載器物相同,印證了澳門在晚明瓷器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類似的軍持在東南亞海域屢有發現。1998年,馬來西亞海域發現的“萬曆號”沉船上,出土了一件青花軍持,其造型、紋飾與澳門博物館的藏品如出一轍。這件軍持胎體厚實,外形似馱著重物的大象,流口處繪有海馬紋,是景德鎮民窯為適應伊斯蘭市場需求而特製的外銷瓷。此外,菲律賓發現的西班牙聖地亞哥號沉船中,也有同類軍持出水,進一步證明了明代青花瓷通過澳門銷往世界各地的貿易網絡。
    從考古學角度看,軍持的廣泛出土反映了明代海上貿易的繁榮。景德鎮窯工根據不同地區的需求,生產出造型、紋飾各異的軍持:銷往東南亞的多飾以纏枝蓮、海濤紋,迎合伊斯蘭文化;銷往歐洲的則采用開光花鳥紋,符合西方審美。這種“定製化”生產模式,使軍持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四、文明密碼:青花軍持的多維價值
    這尊青花軍持的價值,遠不止於藝術層麵。從曆史角度看,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實物見證。軍持的扁腹設計便於在顛簸的海船上固定,乳狀流口則防止水花飛濺,這些細節都體現了明代工匠對航海需求的精準把握。而青花鈷料需從波斯進口,更印證了中外技術交流的頻繁。
    在文化層麵,軍持體現了宗教與世俗的交融。它既是佛教僧侶的法器,也是伊斯蘭教徒淨手的用具,還被普通百姓用於插花拜神。澳門博物館將軍持與明代玉壺春瓶、近代望遠鏡等展品並置,巧妙呈現了不同文明在澳門的碰撞與融合。這種跨時空的對話,正是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樞紐的生動寫照。
    從工藝傳承來看,軍持燒製技藝至今仍在延續。景德鎮工匠通過複刻傳統工藝,讓這項古老技藝重煥生機。2010年,景德鎮傳統粉彩瓷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青花軍持的燒製工藝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澳門博物館的這尊軍持,不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活態文化傳承的象征。
    站在澳門博物館的展廳裏,這尊青花軍持仿佛穿越四百年時光而來。它以瓷為舟,青花為帆,將明代的智慧與勇氣凝固在方寸之間。在澳門這座東西方文明交織的城市裏,它既是中原文明的使者,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梁。當現代遊客駐足觀賞時,看到的不僅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更是一個時代的開放包容,一段文明交融的傳奇。正如澳門博物館的陳列理念——讓文物活起來,讓曆史說話,這尊青花軍持正在用無聲的語言,講述著屬於中國、屬於世界的故事。
    喜歡國寶的文明密碼請大家收藏:()國寶的文明密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