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楚漆奩上的流動史詩

字數:2714   加入書籤

A+A-


    在湖北省博物館恒溫恒濕的展櫃中,一件直徑不足30厘米的圓形漆奩靜靜陳列。當燈光掠過奩體外壁,一幅長達87.4厘米的彩繪突然蘇醒:26個峨冠博帶的楚人在柳林間穿梭,四駕馬車轔轔前行,九隻大雁掠過天際,兩隻獵犬追逐著受驚的豕。這件1987年出土於荊門包山楚墓的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以"中國最早連環畫"的姿態,將戰國時期的車馬禮儀、服飾美學與繪畫技藝凝固成永恒。
    一、昭王後裔的車馬儀仗:墓葬中的貴族密碼
    1987年荊沙鐵路建設工地上,考古隊員在包山崗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楚墓。當30萬立方米填土被逐層剝離,墓主人的身份在竹簡上浮現:楚昭王後裔邵陀,官居楚國左尹,位列令尹、司馬之後的第三號權臣。這座深達18米的豎穴土坑墓中,1935件文物構建起戰國貴族的生活全景——從折疊式木床到彩繪鳳鳥雙連杯,從青銅劍到毛筆套裝,而最引人注目的,正是這件繪有車馬出行圖的漆奩。
    關於這幅漆畫的主題,學界至今爭論不休。西安美術學院彭德教授認為,畫麵中三馬駕驂車、二馬駕駢車的配置,以及人物手持玉璧、躬身迎候的場景,正是楚國貴族納聘迎親的寫照。而另一種觀點認為,畫麵中腰佩長劍的墓主人端坐於華蓋之下,侍從持殳護衛,更像是左尹巡視封邑的威儀。這種學術爭議反而增添了文物的魅力,正如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所言:"每道漆痕都是打開戰國社會的鑰匙。"
    二、方寸之間的楚地風情:漆畫中的社會切片
    這件漆奩最震撼之處,在於其精湛的繪畫技藝。匠人以黑漆為底,用朱紅、土黃、海藍等礦物顏料平塗勾勒,在5.2厘米寬的帶狀空間中構建出完整的敘事體係。五棵隨風搖曳的柳樹將畫麵分隔為五幕,每段既獨立成章又首尾呼應,這種橫向平移視點的構圖方式,比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早了600餘年。
    畫麵細節充滿生活氣息:駕車者頭戴切雲冠,雙手緊握轡索,袖口因疾馳而揚起;侍從們深衣廣袖,腰間革帶懸掛玉璜,奔跑時衣袂翻卷如飛;最妙的是第三畫段中,兩隻豕被犬追逐得豕突狼奔,驚惶的眼神與翹起的尾巴躍然漆上。這種將動物動態與人物場景結合的手法,既展現了楚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又暗合《楚辭》中"駕青虯兮驂白螭"的浪漫想象。
    漆奩的製作工藝同樣令人驚歎。匠人采用卷木胎成型,在薄木片上裱糊麻布,再髹塗多層生漆,形成輕巧堅固的夾紵胎。這種工藝革新使漆器擺脫了厚重的木胎局限,為後世夾紵造像奠定了基礎。奩蓋頂部的鳳鳥紋采用堆漆技法,凸起的線條中鑲嵌綠鬆石,在燈光下閃爍如星辰。
    三、從墓葬到博物館:考古發掘的傳奇曆程
    包山楚墓的發掘堪稱考古界的壯舉。當考古隊員打開槨室,發現槨板上覆蓋著厚達1.2米的青膏泥,這種天然密封材料使漆器、絲織品等有機質文物得以完好保存。漆奩出土時,奩體已因年代久遠而殘破,但外壁漆畫卻色彩如新,連人物發絲都根根分明。經過文物修複專家的精心拚接,這幅沉睡千年的漆畫終於重見天日。
    墓葬中的其他發現為漆畫提供了曆史注腳。出土的青銅戈上刻有"邵陀之戈"銘文,印證了墓主身份;竹簡記載的"大司馬悼滑救郙之歲",將墓葬年代鎖定在公元前316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墓中出土的毛筆套裝,筆杆纏絲髹漆,與《莊子》中"舐筆和墨"的記載完全吻合,證明楚國已形成成熟的書寫體係。
    四、漆藝巔峰的文明見證: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這幅漆畫的藝術價值在於其突破性的寫實風格。戰國時期的繪畫多以龍鳳、雲氣等抽象紋飾為主,而車馬出行圖卻以26個鮮活人物、10匹駿馬、5棵柳樹構建起具象場景。畫中人物麵部雖不足0.5厘米,卻通過眉眼的細微變化傳遞出不同身份:主人的雍容、侍從的恭謹、迎賓者的謙卑,皆躍然漆上。這種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標誌著中國繪畫從"巫祝神權"向"人文關懷"的重要轉向。
    在曆史研究層麵,漆畫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社會史料。畫麵中三馬駕驂車、二馬駕駢車的配置,與《周禮》中"諸侯七命,賜以驂乘"的記載相互印證,揭示了楚國的車馬等級製度。人物服飾中的深衣、革帶、玉組佩,為研究戰國服飾提供了實物標本。最具價值的是,畫麵中樹木、飛鳥、走獸的組合,反映了楚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與屈原《九歌》中"駕八龍之婉婉兮"的意境異曲同工。
    五、科技賦能的文化重生:從漆奩到數字時代
    為讓古老漆畫煥發新生,湖北省博物館啟動了"數字活化"工程。通過高精度3d掃描,專家們複原了漆畫的原始色彩,甚至發現了肉眼難以察覺的金箔痕跡——這是匠人在顏料中摻入金粉以增強畫麵光澤的秘密。2024年,動畫短片《車馬出行》將靜態漆畫轉化為動態長卷,觀眾可以跟隨鏡頭穿越柳林,近距離觀察人物的表情、車馬的流蘇,甚至感受獵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這件漆奩的現代價值遠不止於此。其紋樣被提取為楚文化ip,出現在武漢地鐵的壁畫、黃鶴樓的文創產品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以漆畫為靈感,創作的《楚風漢韻》係列時裝在巴黎時裝周引發轟動。正如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所言:"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不僅是一件文物,更是激活傳統文化基因的密碼。"
    當我們凝視這件漆奩,看到的不僅是26個鮮活的楚人,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肖像。從包山楚墓的槨室到博物館的展櫃,從戰國匠人手中的畫筆到數字時代的3d建模,這幅漆畫始終在訴說:文明的傳承,從來不是簡單的複刻,而是在曆史與現實的對話中,讓古老智慧綻放新的光芒。
    喜歡國寶的文明密碼請大家收藏:()國寶的文明密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