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若還不知足,那便真是枉為人
字數:9001 加入書籤
收購價要是給低了,實在說不過去。
熊初一既滿意又有些心疼。
熊初一對著崗哨四人嚴肅交代道:
“四個大棚區域,未經楊科長同意,任何人不得進入。”
“若有人越界,先勸阻,若不聽從,我授權你們采取行動。”
崗哨四人絲毫不覺此要求過分。
冬季的新鮮蔬果本就珍貴,值得他們守護。
誰曾想,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起初,他們以為大棚裏的技術是重點。
但當看到四輛貨車滿載物資時,四人瞬間明白過來。
你所見的隻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未被展示。
誰能想到大棚隔壁竟藏著巨大地下室?
誰能想到這裏藏著如此多的酒品和糧食?
地瓜幹難道不算糧食?
在這年頭,能填飽肚子的都是糧食。
況且,這些地瓜幹都是蒸煮後晾曬的,保存完好,可以直接食用。
這不是糧食又是什麽?
四人齊聲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熊初一點點頭滿意。
楊建設搬來一大桶酒放在小屋內:“這兩天下雪,外出巡邏時喝點暖身。”
熊初一瞪了楊建設一眼:“這叫一點?”
給崗哨四人福利,熊初一很支持,但這麽多酒……
“一桶酒就有四百多斤!這夠他們喝一年的!”
熊初一連連搖頭:“小於鑒定過,這地瓜燒屬於 級。”
“你還這麽大方?”
崗哨四人震驚!
級的他們確實有資格享用,但也有等級之分。
他們平時享用的是一般級 。
而眼前這位可是刀子胡同 處處長!
他們的單位資源並非普通人能輕易享受。
四人看著楊建設的眼神帶著幾分欽佩。
楊科長,真是大氣!
楊建設卻淡然一笑:
“我做這酒不過是偶然。”
“地瓜種多了,浪費可惜,不如釀酒。”
釀酒自有一套程序,祖輩流傳的秘方幾乎從未更改。
釀酒的關鍵在於原料與水源。
隨身空間產出的地瓜堪稱世上最佳,水源更是獨一無二。
加之隨身空間能完美達成楊建設設想的各種條件。
普通的地瓜酒經精心釀製後,
又有什麽稀奇?
對他人而言,食材與水源兼得實屬難得。
但對楊建設來說,這又算什麽?
地瓜酒想有多少就能有多少。
全部達到這般品質。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
這次拿出的這批地瓜酒已是極限。
再多,他說不出口。
這五六十萬斤地瓜酒已嚴格按照大棚產量計算。
楊建設雖有隨身空間,
他確實可以輕鬆拿出更多物資。
但那樣難免引起懷疑,怕是又要被請喝茶了。
楊建設行事雖張揚,常有驚人之舉,
比如釣魚。
別人一條都抓不到,他卻能不斷收獲。
這自然得益於隨身空間。
若有人質疑,得知他樂於分享經驗與技巧,
也無從反駁。
最關鍵的是,
那些向他學習的人真能在實踐中應用,提升成果。
想要質疑的人見到此景,又如何質疑?
這就是不同之處。
再如楊建設為張謙供應蔬果。
他總能提供最優選擇。
甚至包括瓜果。
當然也會有人起疑心。
楊建設早有計劃,還提出搭建蔬菜大棚的建議。
他利用隨身空間的能力,輕鬆將大棚複製出來。
旁人隻能感慨他的吃苦耐勞精神,毫無挑剔之處。
實際上,楊建設憑借隨身空間的幫助,在合理範圍內獲得了諸多益處。
放下手中的事務後,楊建設對四人說道:"酒就交給你們了。
隻要不醉,隨意飲用即可。
大棚裏有蔬果,想吃便自行采摘。
無需我多言吧?"四人目光轉向熊初一,以往楊建設讓他們取物時,他們照做即可,畢竟楊科長每次都會帶來大西瓜,且總備有食材。
可如今,他們不敢輕易行動,因為楊建設的形象已根深蒂固。
當木板被掀開時,四人震驚於地下隱藏的秘密,對大棚的重要性有了全新認知,甚至聯想到秘密基地。
熊初一責備他們:"看我作甚?聽楊科長吩咐行事,別無他法。”四人齊聲應道:"是!"楊建設靠近熊初一:"熊叔,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嚐嚐這鍋菜。
這是黃經理和餘經理特意送來的。”他又問四人:"兩位經理帶來的東西是否豐富?"
四人迅速回應:
“夠多了!”
“足吃三天。”
楊建設滿意點頭:“這樣才好。”
熊初一臉露疑惑:“這麽早,就想吃飯?”
楊建設低聲說:“梁歡懷孕了,我得回家準備午飯。”
“幹脆在這兒一起吃了。”
“熊叔,一起看看這兒的飯菜合不合胃口。”
熊初一驚問:“梁歡懷孕了?”
“這可是大事,讓嫂子過去指導她注意事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自己比楊建設更在意。
長輩總是關注子孫繁衍。
楊家僅楊建設一個孩子。
梁歡懷孕可能添個男孩。
熊初一很高興。
楊建設若添兒子,熊初一即便去世,
在九泉下見老楊時也能昂首挺胸。
長輩重視這些事。
楊建設哭笑不得:“您別太激動,
不用麻煩您媳婦,家裏有長輩幫忙。”
熊初一眼中多了份欣慰:“好,一起坐下。”
聾老太太一家忠烈,
丈夫和兒子皆為國獻身,
如今能安享晚年,熊初一很開心。
楊建設的父親也在戰場犧牲。
或許這就是共鳴。
熊初一隨聲附和:“好好好,都來坐。”
“嚐嚐皇城根飯店的火鍋。”
他發話,四人自然服從。
六人圍坐一起,
楊建設給每人倒滿酒:
“嚐嚐我的地瓜燒。”
他正要自斟一杯,被熊初一攔下:
“中午要給梁歡做飯,酒少喝點。”
楊建設覺得有理。
他本就不嗜酒,想喝隨時能得。
熊初一舉杯與四人碰杯:
“諸位同誌辛苦了。”
"我敬你們一杯,不過..."
"酒雖好,切莫貪杯。”
眾人連連應允。
熊初一敬酒,這是給兄弟們麵子。
眾人豈能不接?
一杯酒下肚。
五人目光一亮。
此酒,實屬上品。
香氣濃鬱,入口綿柔,入喉似火。
全然不同於傳統地瓜燒。
傳統地瓜燒,聞著香,入口卻盡是苦澀。
隻求其辣,聊以解饞。
然而楊建設釀製的地瓜燒截然不同。
苦味極淡,不細品難察。
這微弱的苦意不僅未破其香,反而增了幾分醇厚。
五人均嚐過地瓜燒。
那物除辣別無他長。
怎能與杯中酒相提並論?
天壤之別。
眾人不禁讚歎:
"美酒!"
楊建設笑道:"既好酒,不妨多飲。”
哨兵整齊搖頭。
"任務在身,不可貪杯,一碗足矣。”
一碗便達半斤。
四人頗為滿足。
雖分得酒,卻也不多。
未曾想領命至此,
竟能暢飲四百餘斤白酒。
普通地瓜燒登不上台麵,而所釀,絕非凡品。
若還不知足,那便真是枉為人。
熊初一招手:"建設,咱們出去聊聊。”
四人裝作未聞。
領導議事,他們隻管閉耳。
今日火鍋豐盛,
有羊肉、豬肉、白菜、青菜。
簡言之,過年也無外如是。
四人享用至酣。
熊初一帶著楊建設走入大棚內。
六人顯得格外輕鬆,似乎並無重擔在身。
然而,他們並非在搬運物資,而是另有安排。
地窖中的存貨隻運走了一大部分,剩下的部分至少還需要兩輛車才能完全清空。
趙大姐、於大姐和劉大姐已隨車離開,去執行各自的任務。
而熊初一與楊建設則留在原地等待,這才得以閑適。
熊初一注視著楊建設,目光中夾雜著複雜的情緒:
“建設,你有沒有估算過這些物資的價值?”
楊建設搖了搖頭:
“沒算過。
這些都是我做實驗時隨手弄出來的,根本沒想過拿它們牟利。”
熊初一語氣微帶責備:
“你是處的科長,誰敢誣陷你投機倒把?我知道你不是那種人。”
楊建設忙解釋:
“我隻是隨意做的,正好現在派上了用場。”
熊初一雖被楊建設說得無言以對,卻並未提及投機倒把之事。
不過,楊建設行事一向謹慎,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熊初一嚴肅地說:
“地瓜燒六萬五千斤,地瓜幹七萬斤,醃菜七萬斤,菜幹兩萬斤,你可知這些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到?”
楊建設茫然搖頭,實話實說:“我不知道,這年頭物價太難把握。”
熊初一苦笑著搖頭:
“傻小子,你現在已經是萬元戶了!”
楊建設驚訝得瞪大雙眼:
“就這麽成了萬元戶?”
他難以置信,在那個時代,一斤豬肉才賣一毛六七。
一家六口的日常開銷隻需五塊錢,普通工人月收入不過三十出頭,這筆錢便足以維持全家生計。
若粗略換算,當時的一元錢約等於今日的二三百元,而“萬元戶”在如今的價值也可推算得出。
不!
在62年,這一萬元所能創造的價值遠超楊建設所期望的兩萬倍成果。
諸位若持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關於62年一元錢的購買力,有人認為相當於現在的百元,也有人說是五百元,莫衷一是。
)
楊建設雖外表顯得迷茫,內心卻十分鎮定。
這種情況早在他意料之中。
他並非為財富而來,而是為了拯救他人。
然而,在地下室建成後,他意識到,成為“萬元戶”已成定局。
62年的萬元戶令人矚目,但楊建設心中坦然。
他在部門任職,無懼外界流言蜚語。
喜歡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