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再見劉備

字數:5466   加入書籤

A+A-


    “哎呀!煩死了!”
    劉徹想了半天,到最後也沒拿定主意。
    不是因為自己優柔寡斷。
    而是這個地方太特殊了。
    益州和自己的地盤中間隔著漢中、關西。
    前幾天司馬懿那邊也傳來了戰報。
    襄陽沒攻下來,現在韓遂留守上庸、房陵,司馬懿已經撤回許都。
    也就是說,自己本來希望從襄陽打通白帝城連接益州的計劃沒實現。
    如今的境地就是自己後勤補給的看馬騰的臉色,前方戰事不能有過大的損失。
    不然前功盡棄不說,自己還很有可能陷入兩難的局麵。
    好不容易打通的米倉山要不要留著?
    苦心經營了這麽久的漢昌要不要占著?
    都占著的情況下,自己下一步是繼續在著耗著還是大軍班師,隻留部分人在這守著?
    假如留人守著,豈不是正應了司馬懿之前說的,巴郡成為飛地的話?
    成了飛地,自己還要他做啥?
    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
    讓劉徹不得不前思後想。
    既不能輕易放棄攻占巴郡直逼成都的計劃。
    也不能在追擊劉備的時候有過多的損失,導致自己必須放棄之前辛苦得來的地盤。
    “主公,不如擇中一下。”
    正當此時,自己的隨軍參謀劉緯台突然開口了。
    眾人目光頓時都看向了這個平常不太愛參與軍政要事的劉緯台。
    劉緯台略顯局促,向眾人一一行禮後,這才小心翼翼道:
    “也沒誰要求咱們必須按一個方向走到底對吧?”
    眾人下意識點頭表示讚同。
    “也就是說,咱們可以先把漢昌占了。
    然後在漢昌稍作休整。
    要不要繼續進攻閬中,可以先觀察局勢再根據情況做決定。
    而且,東邊不是還有個宣漢嗎?
    中間空檔期,咱們可以開辟一下宣漢那邊的道路。
    做好多手準備,總是好的。”
    “嗯!”
    包括郭嘉、賈詡在內,大家都恍然大悟。
    “對啊,光顧著討論結果了,把過程給忽略了。
    咱們確實沒必要非黑即白。
    打不打閬中,追不追劉備,什麽時候打,什麽時候追。
    這一切也可以咱們說了算。
    為什麽要被諸葛亮牽著鼻子走呢?”
    劉緯台的建議,算是為大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眾人的思路一下就開闊了起來。
    劉徹此時也眉頭舒展,再也沒了剛才那股那一抉擇的猶豫勁。
    “說得好!
    不但如此,馬騰他們不是還在葭萌關和龐統他們對峙嗎?
    這不確定的因素還很多。
    沒必要這麽快做決定。
    咱們確實可以邊走邊看。
    實力、條件都允許咱們這麽做!”
    思路放開以後,劉徹等人也都智計百出起來。
    最後大家一致決定,不給劉備過多準備的機會。
    一天以後就集結大軍強攻漢昌。
    看劉備是為了做好準備硬抗大軍,還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直接退走。
    要把選擇題扔給劉備,讓他也為難一下。
    ……
    “主公,斥候來報。
    說是曹操大營內似乎要有大動作。
    好多輪換的士兵都停止了休息,已經開始在整裝了。
    看來咱們掩護百姓撤退的事已經瞞不住了。”
    當晚,諸葛亮獨自來到了劉備的住處。
    把最新的戰報告訴了劉備。
    “孔明,百姓以及當地的官員都撤走了嗎?
    現在漢昌還有咱們值得擔心的事物嗎?”
    劉備的第一反應不是恐懼大軍強攻,而是擔心百姓們倉促間來不及全部撤走。
    諸葛亮十分理解劉備的心情,連忙回答道:
    “主公放心,哪怕曹軍現在來攻,都沒有問題。
    百姓們早就安全了。
    多留的這幾天,完全是我在為曹操準備一份大禮。”
    “這就好,什麽大禮不大禮的不重要。
    隻要咱們都能安穩地撤到閬中就行。
    剩下的就不用事事來匯報了,你和孝直兩人全權負責吧。”
    告別劉備之後,諸葛亮又來到法正住處。
    兩人聊了許久,之後又陸續叫來了趙雲、張南、馮習、馬忠等雙方的將領。
    大家一直聊到深夜,才各自散去。
    散去之後,眾人也沒休息,而是在城裏城外借著夜色忙碌到天亮。
    一天後,劉徹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率領數萬大軍漫山遍野而來。
    整個漢昌北門外,一眼望去黑壓壓全是人頭。
    就連平時很少有人去的山崗、密林都擠滿了人。
    諸葛亮手持羽扇,一臉淡然地站在城牆之上。
    身邊是目光銳利的法正。
    兩人全無懼色,饒有興致地對敵軍的陣型指指點點。
    劉徹見狀心裏不由一陣發怵。
    心道都什麽場麵了,這兩人怎麽還如此淡定?
    難道他們還有殺招沒用?
    發怵歸發怵,但應有的流程和環節還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自己到了,劉備也在城裏,兩邊的老大還是要象征性見一見。
    打打嘴炮,提振一下己方士氣的。
    想到這,劉徹對身邊的史渙使了個眼色。
    史渙會意連忙策馬向前幾步,然後目測下距離。
    選定位置之後,史渙拈弓搭箭,用足了力氣朝對麵拋射一箭。
    隨著箭矢落地,史渙用手虛指了下身後不遠處的一個位置,高聲道:
    “主公請!”
    劉徹按著史渙的指示,策馬來到指定位置。
    “劉玄德,我來都來了,打之前是不是應該見上一見?”
    話音未落,對麵城門“吱呀”一聲打開一條縫。
    隨後城門半開,一員青年將領銀槍銀甲策馬而出。
    身後還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劉徹的後世子孫劉備。
    劉備騎馬來到銀甲將軍身邊,小聲道:
    “子龍你先退後,我和曹孟德有話要說。”
    說完,劉備向前幾步,站在剛才史渙那一箭外圍,向著對麵拱手道:
    “孟德兄,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劉徹也還禮道:
    “玄德老弟,自從徐州一別,咱們也有四五年沒見了。
    怎麽你還是和幾年前一樣,固執得像一塊頑石?”
    劉徹其實有意在言語上勸一勸劉備。
    假如運氣好,能讓劉備倒戈卸甲,那是最好不過。
    即使不能,最少也要讓劉備和劉備手下知道自己是怎麽想、怎麽做的。
    不能老是任由劉備把自己說成國賊,讓他的手下以打到自己這個國賊為目標。
    太傷人心了!
    “固執?頑石?
    哈哈哈哈……
    孟德兄,你這麽說難道不覺得慚愧嗎?
    咱倆到底誰固執,誰是頑石?
    你處心積慮,要篡奪漢室江山的行為就不固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