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群書漂卍解32
字數:1849 加入書籤
迷失的傳承密碼
青瓷窯爐的火舌舔舐著窯壁,周硯屏蹲在爐前,額頭沁滿汗珠,眼睛死死盯著窯內的變化。這是她第一百零三次燒製"雨過天青"釉色的青瓷,開窯失敗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她。作為周家青瓷第六代傳人,她背負著將祖傳技藝發揚光大的使命,可傳統燒製工藝複雜、成功率低,在工業化浪潮下顯得格格不入。
"屏兒,有個大老板找你談合作!"母親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周硯屏摘下沾滿瓷土的圍裙,看到茶室裏坐著西裝革履的陳總,身旁堆滿了設計圖紙。"周小姐,我們想和您合作開發"新中式"陶瓷餐具。"陳總推來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印著金色花紋的碗碟,底部赫然打著"周家青瓷"的名號。
"這些......都是機器批量生產的?"周硯屏皺眉。陳總笑著點頭:"傳統工藝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我們用3d打印技術還原了你們的釉色配方,再貼上老字號標簽,市場前景不可限量!"母親在一旁拉她衣角:"屏兒,咱家窯廠快撐不下去了,這次機會......"
周硯屏最終妥協了。三個月後,印有"周家青瓷"的陶瓷餐具出現在各大商場,精美的包裝、親民的價格,讓產品銷量節節攀升。直播間裏,周硯屏對著鏡頭展示餐具:"這是我們改良後的作品,既保留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話沒說完,彈幕裏突然炸開:"假貨!真正的周家青瓷哪有這種紋路?釉色根本不對,騙子!"
原來,有老顧客發現這批餐具的釉麵沒有手工開片的自然紋理,舉報到了消費者協會。周硯屏看著質檢報告上"非傳統工藝製作"的結論,耳邊響起父親臨終前的話:"青瓷之道,貴在匠心。每一道工序都是人與泥土、火焰的對話,摻不得半點虛假。"林則徐家訓中的"作事欺心,見神無益"也在腦海中回響。
深夜,周硯屏獨自走進窯廠。月光灑在堆滿殘次品的角落,那些曾經失敗的青瓷,雖然形態各異,卻每一件都凝聚著她的心血。而倉庫裏,整齊堆放的機器製品閃著冰冷的光澤。她顫抖著拿起一件餐具,狠狠摔在地上,清脆的碎裂聲驚醒了沉睡的母親。
"你瘋了?這些都是錢!"母親哭喊著。周硯屏淚流滿麵:"媽,我們丟的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機器能複製外形,卻複製不了靈魂。"
第二天,周硯屏召開新聞發布會,當著媒體的麵承認錯誤,並宣布召回所有問題產品。陳總暴跳如雷:"你知道這要賠多少錢嗎?周家青瓷算是完了!"周硯屏卻異常平靜:"完的不是周家青瓷,是失去底線的人心。"
她重新回到窯爐前,從選土、揉泥開始,一步一步重拾傳統工藝。為了調配出失傳已久的"雨過天青"釉色,她翻閱古籍、請教老匠人,甚至跑到景德鎮拜師學藝。直播間裏,她開始直播拉坯、修坯的全過程,粗糙的雙手沾滿瓷泥,卻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
"原來青瓷製作這麽難被屏姐的堅持圈粉了"的彈幕不斷飄過。有位大學教授聯係她,希望將周家青瓷的燒製工藝納入非遺研究項目;更有年輕人慕名而來,想要拜師學藝。
兩年後的秋季陶瓷展上,周硯屏的作品《天青煙雨》驚豔全場。那抹溫潤如玉的青色,仿佛將雨後天空的澄澈凝固在瓷胎上。開窯那天,無數人守在直播間見證,當窯門打開的瞬間,掌聲與歡呼隔著屏幕傳來。
母親摸著泛著微光的青瓷,老淚縱橫:"你爸要是還在,該多好......"周硯屏輕輕撫摸著瓷器,釉麵的開片紋路如同冰裂的星河。她終於明白,傳承不是簡單的複製,更不是利益的交換,而是守住本心,讓古老的技藝在歲月中煥發新生。就像林則徐家訓所言,唯有以誠立身,方能守護住文化傳承的密碼。
謝謝老師豆包縣丞
喜歡群書漂卍解請大家收藏:()群書漂卍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