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徐福東渡
字數:3616 加入書籤
渤海歸墟口,波濤洶湧,千艘青銅樓船如同一群巨獸破浪而出。
沈墨心站在船頭,雙手掐訣,使出分水訣,一道強大的力量劈開了厚重的海霧。
霧氣漸漸散去,徐福的船隊終於展現在眾人眼前。
十二艘主艦的龍骨竟然是由傳說中的建木殘根鍛造而成,船帆則是用守瞳人的皮膚鞣製而成的《山海經》地圖。
那地圖上,標注著仙山的位置,此刻正滲出汩汩血泉,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
易雲天手持羅盤,指針指向船首像,臉色凝重地說道:
“這不是求藥,而是一場可怕的陰謀!他在捕撈歸墟之眼的分身!”
船首的饕餮石像突然轉動眼珠,那瞳孔竟是用三百童男童女的太極胎熔鑄而成的陰陽鏡。
這陰陽鏡散發著詭異的光芒,讓人不寒而栗。
就在這時,蘇曉曉腕間的銀鏈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著,突然繃直,發出清脆的響聲。
鏈扣處閃爍著銀光,眨眼間便化作了一卷展開的《史記》竹簡,靜靜地鋪展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
那竹簡上的文字,仿佛擁有了生命一般,開始迅速地遊動、扭曲起來。
它們像是一群靈動的魚兒,在竹簡的表麵穿梭嬉戲,
最終匯聚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圖案——一棵巨大的青銅樹。
這棵青銅樹高聳入雲,每一片葉子都閃耀著古老的光芒。
更讓人驚訝的是,每一片葉子上都掛著一個被冰封的方士,
他們的麵容清晰可見,栩栩如生,仿佛還在痛苦地掙紮著。
而青銅巨樹的根係,則如同一群猙獰的巨獸,緊緊地纏繞著第九具叛天棺槨的副棺。
那副棺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古老符文,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悸的氣息。
“徐福根本不是秦臣!”我怒不可遏地吼道,聲音在海麵上回蕩,久久不散。
我揮舞著手中的長劍,斬斷了纏繞在船舷上的青銅海藻。
這些海藻像是被激怒了一般,瘋狂地舞動著,試圖阻止我揭開這個隱藏了千年的秘密。
然而,我並沒有退縮。我定睛一看,發現那些藻葉的背麵竟然刻著齊篆文字。我湊近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徐氏乃守瞳人第七叛天者後裔,奉西王母密令東渡……”
正當我想要繼續解讀這些文字時,海底突然傳來一陣沉悶的響聲。
我驚愕地抬頭望去,隻見一座巨大的青銅編鍾緩緩地從海底升起。那編鍾的鍾槌,竟然是徐福本人的幹屍!
他的左眼鑲嵌著一顆昆侖冰魄,散發著寒冷的光芒;
右眼則已經變成了歸墟之眼的微型投影,透露出一種詭異的氣息。
鍾聲響徹海域,十二金人破水而立,金甲縫隙裏鑽出無數青銅觸須——那是用墨家機關術嫁接的建木枝條!
沈墨心將天機矩尺插入甲板,尺身映出徐福船隊的末日:
當船隊抵達歸墟之眼時,童男童女的太極胎突然離體,在虛空拚成血色八卦。
徐福用方士們的魂魄點燃青銅巨樹,樹冠卻結出西王母的頭顱...
"他在嚐試人造歸墟!"易雲天割破手掌,血祭出文王後天八卦陣,"那些童男童女都是蘇家旁支!"
蘇曉曉突然被拖入海底,青銅海藻在她周身結成蠶繭。
繭殼內浮現徐福手劄殘頁:"始皇非祖龍,實為第七棺鎮守者。臣以三千太極胎為餌,終釣得盤古左目淚..."
殘頁突然自燃,灰燼中浮現出徐福的最終形態——他的脊椎已替換成建木主幹,五髒六腑皆被青銅筮草占據!
海底震動,第九具棺槨的副棺開啟。棺內湧出黑色弱水,水中懸浮著秦始皇的十二金人原型:
每個金人腹中都冰封著個蘇氏嬰兒,臍帶連接著青銅筮草組成的《歸藏》卦象!
"難怪史書記載金人重各千石..."沈墨心以周天子圭挑起弱水,"石者,實也,千石即千名實瞳者!"
徐福幹屍突然唱起《仙真人歌》,歌聲引動海底青銅城共鳴。
我們乘坐的樓船開始異化,桅杆生長出青銅神經束,甲板縫隙睜開無數複眼。
蘇曉曉在繭中發出非人之吼,整片海域的太極胎殘骸向她匯聚,在背後凝成血色八卦輪盤。
易雲天急祭二十八宿鎮煞旗,卻發現旗麵星圖早被篡改:
"徐福改過天象!這些青銅船在重組渾天儀!"
海底裂開幽冥通道,當年被徐福拋棄的童男童女屍骸爬出。
他們的天靈蓋上,生長著一根青銅桃木枝,枝頭綻放著用方士腦漿滋養的昆侖雪蓮。每一朵雪蓮都仿佛是一麵鏡子,映照出一段曆史畫麵:
在漢武帝柏梁台失火的那個夜晚,熊熊烈火中,一隻巨大的青銅手突然伸出,將蘇氏族譜從火中奪走。
唐玄宗派遣使者前往東海,表麵上是為了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實際上卻是為了打撈徐福封印的歸墟左目淚。
宋徽宗鑄造九鼎時,鼎內竟然傳出了徐福船隊的青銅編鍾聲。
當蘇曉曉破繭而出時,她的瞳孔已經變成了雙生歸墟之眼。
她的腳下,海浪凝聚成了徐福臨終時刻下的血篆:“九棺開,瞑目醒,徐氏不過探路石……”然而,血篆突然被青銅化的海水吞沒,消失得無影無蹤。
與此同時,整個秦代船隊開始劇烈地坍縮和重組,最終凝聚成了一枚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青銅璽。這枚青銅璽,正是秦始皇失蹤的傳國玉璽本體!
就在這時,沈墨心突然雙膝跪地,口中吐出一口鮮血。她的天機矩尺上,浮現出了李斯所寫的小篆。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守朕之棺,衛吾之瞳。"
我們這才驚覺,萬裏長城竟是第九具叛天棺槨的棺槨外槨!
喜歡極陰之命,身不由己請大家收藏:()極陰之命,身不由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