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昆仲備考【1】北鬥輟學

字數:2076   加入書籤

A+A-


    【1】北鬥輟學
    1956年冬,十二歲的北鬥因父親問題牽連被迫輟學。他攥著全優成績單目送同窗渡江升學,轉身在雲夢澤畔蘆蕩牧鴨,泥漿裹腿與三國水滸相伴;母親三寸金蓮扛起六口之家,姊妹皆成材,唯幼弟困於政審陰雲;此中隱情直至千禧年後,解密檔案方知,刑滿父親仍屬"戴帽"監管對象。這位小學五年級輟學者,終在荊楚煙塵中淬出鋼筋鐵骨,1964年夏,躍入武漢冶金建設公司技校重塑命運——寒門逆襲的褶皺裏,疊壓著時代墨錠與草根星火。
    ——————
    “昆”,古義為哥哥,胞兄。《詩經·王風》有載"終遠兄弟,謂他人昆",足見其源流深遠。考諸《說文解字》,"昆,同也"更昭示其血脈相連之本義。"仲",則為弟弟,胞弟之意,《禮記·檀弓》"五十以伯仲"即為其證,東漢鄭玄注曰"伯仲,兄弟次也",道盡長幼有序之禮。
    本文所述乃胞弟北鬥避災曆劫終化繭成蝶的人生傳奇——這位僅有小學五年級學曆的"江湖浪子",竟在荊楚大地的煙塵裏淬煉筋骨,於群雄逐鹿中突圍而出,終成武漢冶金建設公司技術學校之正式學員,實為寒門子弟逆天改命之典範。
    觀夫昆仲之道,實乃華夏倫理之根基。清人顧炎武《日知錄》有雲"兄弟,天倫也",恰為此段傳奇作注。而北鬥其人其事,尤顯亂世中手足相濟之珍貴。
    吾弟北鬥,命途多舛。父親因舊社會曆史問題身陷囹圄,五年刑滿後羈留鍾祥上羅漢寺農場勞改。時值1956年歲末,江漢平原朔風凜冽,北鬥方念畢小學四年級課業。
    為分擔母親獨力贍養六口之家的重擔,遂將幼弟送往父親所在農場。彼時我等皆以為父親刑期已滿,既已轉為農場正式農工,理當能撫育幼弟生活並助其完成學業。豈料農場地處雲夢澤畔,蘆荻蕭瑟,鹽堿地廣種薄收,父親每日工分僅值八分錢,兄弟二人常以苜蓿拌飯果腹。然北鬥天性豁達,白晝隨父墾荒,暮色裏猶就馬燈閱讀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其堅韌品性已初露端倪。
    豈料世事難料。北鬥念完五年級後,因鍾祥上羅漢寺農場未設六年級,而沙洋市方有六年級建製。胞弟求學之路遂止步於小學五年級,不得已輟學牧鴨謀生。此雖表麵說辭,實則暗藏父親政治問題之陰霾——彼時勞改農場子弟多受牽連,升學之路常遭阻斷。十二歲少年自此與鴨群為伴,晨曦初露即持竹竿驅趕數百雛鴨涉水,暮色四合方蹣跚而歸。
    豈料世事難料。北鬥念完五年級後,因鍾祥上羅漢寺農場未設六年級,而沙洋市才有六年級建製。胞弟求學之路遂止步於小學五年級,唯有攥著成績優異的成績單,眼巴巴望著同窗背著書包前往渡口去,自己卻隻能將課本深藏,不得已輟學牧鴨謀生。。
    此雖表麵說辭,實則暗藏父親政治問題之陰霾——那年秋雨綿綿的清晨,母親攥著蓋有鮮紅公章的回函獨坐簷下半晌,紙頁邊沿被掐出五道月牙狀的褶痕。彼時勞改農場子弟多受牽連,每逢升學政審,檔案袋裏總似墜著塊沉甸甸的墨錠,生生將少年人求學的舟楫壓得傾覆。十二歲少年自此與鴨群為伴,晨曦初露即披蓑衣持竹竿驅趕數百雛鴨涉水,寒雨浸透草鞋也渾不覺;暮色四合方蹣跚而歸,褲腳凝結的泥漿足有三指厚。鴨群聒噪著掠過蘆葦蕩時,常驚起白鷺直上青冥,少年仰頭望著,手中竹竿在淺灘戳出深深淺淺的漩渦。
    後母親含淚接弟回歸漢口。全家皆難諒解父親,縱有千般解釋,我等始終不解其衷。
    母親乃三寸金蓮之農婦,扁擔橫地不識一字的文盲,終日輾轉於碼頭貨棧作臨時工。然正是這般困頓之境,母親竟以蒲柳之軀育我姊弟四人:長姊就讀湖北醫學學院,餘攻讀湖北冶金工業專科學校,幼妹亦在漢口中學苦讀。
    反觀父親堂堂七尺男兒,竟使幼弟小學未竟全功!且前四年學業皆在母親羽翼下完成。
    此中隱情直至千禧年後,隨著文件解密與互聯網檔案開放,方知父親刑期雖然已滿,身為農工,及至1976年特赦"原國民黨縣團以上黨政軍特人員"前,仍然處於監管狀態。縱使一九七六年從農場戶籍遷回武漢,仍屬"戴帽"監管對象。自顧尚且不暇,焉能顧及稚子學業?此乃後話。
    喜歡196307出道馬鞍山cjz請大家收藏:()196307出道馬鞍山cjz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