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戶口問題

字數:3839   加入書籤

A+A-


    周秉昆回給鄭娟她們一個安心的眼神,繼而笑容滿麵地朝著胡大媽說道:“胡大媽,您說得在理,沒人敢違抗決議。這不,我大哥一聽到消息,立馬就報了名,去向都已經確定好了。”
    他那真誠的態度,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胡大媽也在一旁附和道:“還是你們家覺悟高啊!可有些人就是拎不清,不明白這政策的重要性,光想著逃避,這哪成呢?”
    周秉昆接著說:“胡大媽,這政策剛下來的時候,我哥和我姐就帶著全家人仔細研讀了。要不我給您複述一遍,您幫忙看看對不對?”
    胡大媽頓時有些懵圈,這還是頭一回在被動員人家中,反過來聽人家講政策,可她又不好拒絕,隻得笑道:“行,那我就再複習複習,多聽幾遍總歸沒壞處。”
    周秉昆嘴角微微上揚,隨即神色一正,挺直了腰杆說道:“今年,咱們上級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此話一出,鄭家三人和胡大媽都立刻坐直了身子,在大家心中,心裏在默默對比以前的理解,也感歎周秉昆的認真。
    周秉昆繼續麵色凝重地講著:“依據這指示,上高山下大鄉政策主要是為了解決三個問題。
    其一,解決就業難題:青年下鄉能夠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把城市裏過剩的勞動力疏導到農村去。
    其二,滿足教育落後認識的需求:大家覺得青年學生應當到農村去接受農村的再教育,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自己,從而培養頑強意誌和勞動觀念。
    其三,緩解這時期的社會矛盾,讓街道的治安得到有效治理,讓大家放心生活生產,安居樂業。也緩解市裏供應緊張的問題。
    眾人紛紛點頭,這些內容大家早已反複解讀過,沒有異議,都表示認同。
    周秉昆又接著講:“上高山下大鄉的對象範圍,主要是‘老三屆’學生,幾乎囊括了所有城市戶口的適齡青年,除了當兵的情況,基本上都在征召之列。
    而安置方式呢,主要有插隊落戶和參加生產建設兵團這兩種模式。
    插隊落戶就是把知青安排在農村生產隊,和普通社員一樣掙工分、分口糧;
    生產建設兵團則是一種準軍事化的大生產形式,青年在兵團裏從事農業生產、工業建設之類的工作。”
    講完後,周秉昆向聽得認真的胡大媽問道:“胡大媽,我講得沒錯吧?”
    “沒錯,”胡大媽接口說道,“鄭娟也是城市適齡青年,她也得響應號召不是?”
    周秉昆沒有接她的話茬,而是繼續說道:“不過政策裏也提到,在實際執行的時候會考慮一些特殊情況。
    比如說,家裏有特殊困難的,像有嚴重疾病需要照料等,可能會允許部分子女留城。
    還有,如果家裏有子女已經參軍或者進入工廠等被視為符合政府其他重點安置渠道的情況,其餘子女的下鄉安排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進行調整。”
    “對啊,這和鄭娟家有啥關係?”胡大媽還是不明就裏。
    周秉昆回答道:“這關係可大了,胡大媽。首先,下鄉對象得是城市戶口的適齡青年,可胡大媽,鄭娟和鄭光明有城市戶口嗎?”
    胡大媽一愣,她也不太確定,便扭頭看向鄭母說道:“鄭大媽,娟子她……”
    鄭母沒好氣地說:“我都跟你反映過好多回了,想請你跟街道說說,給我家娟子和光明上個戶口,不然就我這點定量,根本不夠吃。”
    胡大媽頓時有些尷尬。周秉昆又接著說:“而且鄭光明有嚴重的眼疾,生活都不能自理,這可是有醫院診斷證明的。家庭又特別困難,按政策是可以留城的。”
    這周秉昆說得有理有據,胡大媽根本反駁不了,也不好再開口動員鄭娟下鄉,心裏便有了退縮的念頭,幹笑兩聲說道:“那我回去再了解了解情況,再說吧。”
    說完就想起身離開,她也實在沒話可說了。
    “胡大媽,來都來了,就是客。我今天帶了魚過來,中午就在這兒吃個飯再走唄。”周秉昆出聲挽留,同時向鄭娟使了個眼色。
    鄭娟心領神會,連忙起身下炕,走到胡大媽身邊,拉著她的胳膊說道:“大媽,您為我家的事操了不少心,今天有魚,還有二合麵饅頭,您可一定要在我家吃頓飯。”
    雖然不太清楚周秉昆的用意,但冰雪聰明的她看懂了他的眼神。
    周秉昆也在一旁說道:“鄭娟的手藝不錯的,另外,我還想向胡大媽請教些問題呢。今天就賞個臉,在這兒吃一頓,怎麽樣?”
    胡大媽見他們如此熱情,也不好意思拒絕,再聽說有魚吃,就更不想走了,畢竟魚肉可是難得的葷菜。
    胡大媽又坐了下來,嘴裏還說著:“這怎麽好意思呢……”
    “那就讓鄭娟姐去做飯,咱們再嘮嘮嗑。”周秉昆把凳子往胡大媽身邊挪了挪。
    鄭娟立刻去做飯,還特意把一條一斤多的魚拿給胡大媽看,引得胡大媽連連稱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秉昆先是誇讚了胡大媽對群眾生活的熱心幫助,對她的無私奉獻精神更是高度讚揚,胡大媽聽著這些順耳的話,嘴裏直說:“都是鄰裏鄰居的,應該的,應該的。”
    而後周秉昆才道明了自己的意思,他想讓胡大媽向街道證明鄭娟和鄭光明與鄭母是事實收養關係,好把戶口給落實下來。
    關於現在的收養政策,周秉昆也做了一番了解,主要有三種情況。
    其一就是事實收養,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如果收養人與被收養兒童形成了事實上的收養關係,並且收養行為得到了周圍群眾以及基層組織的認可,收養人就可以向當地戶籍管理部門提出落戶申請。
    一般需要提供收養事實的證明材料,比如鄰居的證人證言、居委會或者村委會的證明等等,經戶籍管理部門調查核實後,就能辦理落戶手續。
    其二是收養棄嬰,收養人通常要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去查找棄嬰的親生父母。
    要是確實找不到生父母,收養人在取得公安機關出具的相關證明後,便可向戶籍管理部門申請為棄嬰落戶。
    其三是特殊情況收養,比如收養的兒童是孤兒、父母無力撫養的孩子等等,收養人在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批準後,就能辦理收養手續並落戶。
    審核批準的部門可能包括民政部門、公安機關等,收養人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像孤兒的證明文件、生父母無力撫養的證明等等。
    鄭家的情況符合第一、二種收養情形,之前沒辦下來戶口,一是因為鄭母沒有持續跟進詢問,二是鄰裏關係較為淡薄,沒人幫忙。
    如今有熱心的胡大媽願意作證,再補齊一些手續,鄭娟和鄭光明兩姐弟的戶口就能輕鬆解決了。
    喜歡人世間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協請大家收藏:()人世間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