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接站

字數:5084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上午,火車鳴著悠長的汽笛,緩緩駛入北疆一個略顯簡陋的兵團小站。
    站台上寒風凜冽,卷著地上的殘雪。郝冬梅裹緊了圍巾,提著最緊要的兩個包,隨著人流下車。
    劉秀芬和張衛國也緊隨其後。剛踏上站台,郝冬梅的目光就急切地掃視著接站的人群。
    “冬梅!這裏!”
    熟悉而沉穩的聲音穿透嘈雜傳來。隻見周秉義穿著一身半舊的軍綠色棉大衣沒有領章帽徽),帶著棉軍帽,正站在一輛刷著軍綠色油漆、沾滿泥點的老式吉普車旁,用力地朝她揮手。
    他的臉頰被北風吹得有些發紅,但眼神明亮,嘴角帶著抑製不住的喜悅。
    “秉義!”郝冬梅心頭一熱,快步走了過去。
    周秉義大步迎上,很自然地接過她手裏的重包,又上下仔細打量了她一番,才笑著問:“路上累壞了吧?東西都帶齊了?”
    他的聲音裏透著關切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畢竟妻子帶著母親沉甸甸的牽掛跨越千裏而來。
    “還好,坐的軟臥,挺舒服的。東西……都帶了,媽恨不得把家都搬來。”
    郝冬梅看著丈夫略顯清瘦但精神抖擻的臉,一路的疲憊似乎都消散了,語氣裏帶著嗔怪的笑意。
    “周科長!”張衛國也認出了周秉義,熱情地打招呼。
    “張工?您也這趟車?太好了!”周秉義有些意外,隨即熱情地與張衛國握手,“師部接到通知說您這兩天到,正盼著呢!這位是?”他看向旁邊的劉秀芬。
    “哦,這位是劉秀芬同誌,去三團探親的。”郝冬梅介紹道。
    “周科長好!”劉秀芬連忙問好,有些局促。
    “你好,劉秀芬同誌。三團離師部不遠,正好我們回師部,順路送你過去。”
    周秉義和氣地說,又轉向郝冬梅,“冬梅,這是師部派的車,接張工,也接你。行李呢?都在這了?”他看著郝冬梅身後。
    “還有兩個大件在車上,”郝冬梅指了指行李車廂。
    “走,我去拿。”周秉義把郝冬梅的小包放回吉普車上,對司機小劉交代了一句,便和郝冬梅一起快步走向行李車廂。陳老已經由車站工作人員接走了。
    行李車廂門口亂哄哄的。周秉義憑著工作證和清晰的行李票,很快找到了那兩個碩大的藤箱和大包袱。
    看著這分量,饒是周秉義早有心理準備,也忍不住咧了咧嘴:“好家夥,媽這是把糧倉搬來了?”
    “可不嘛,還念叨著給你帶白麵蒸饅頭呢!”郝冬梅笑著幫丈夫搭了把手。
    兩人合力,費了些勁才把行李弄到吉普車旁。小劉和張衛國也趕緊幫忙。小小的吉普車後備箱和後座頓時塞得滿滿當當,劉秀芬的帆布包隻能抱在懷裏。
    車子啟動,駛離了喧鬧的小站,一頭紮進廣袤無垠的雪原。道路是壓實的土路,覆蓋著殘雪和冰碴,吉普車顛簸著前行。
    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覆蓋著厚厚白雪的田野和荒原,遠處可見成排的防風林帶和零星分布的、冒著炊煙的連隊營房。寒風從車窗縫隙鑽進來,帶著北大荒特有的凜冽和空曠感。
    周秉義坐在副駕駛,不時回頭和郝冬梅、張衛國說話。他詳細地向張衛國介紹著師裏最近開荒的進展和遇到的技術問題,語氣認真而專業。
    偶爾轉向郝冬梅時,眼神瞬間變得柔和,低聲問:“冷不冷?後麵有毯子。”
    或者指著窗外一片正在平整的土地:“看那邊,明年開春就是一片好麥田。”他的手指關節粗大,軍大衣的袖口磨得有些發亮,但言談舉止間,那份屬於知識分子的儒雅沉澱在兵團生活的磨礪下,顯得更加沉穩內斂,混合著一種紮根於土地的踏實感。
    郝冬梅坐在後座,抱著一個裝著易碎品的網兜,身體隨著車子的顛簸輕輕搖晃。
    她看著丈夫的側影,聽著他與張衛國討論著水渠、凍土、播種機這些陌生的詞匯,看著他棉帽下露出的、被風吹得幹燥的鬢角,心裏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有心疼,有驕傲,也有一絲遠道而來終於抵達的安心。
    她輕聲回應著他的關心,目光掠過窗外蒼茫的雪野,想象著丈夫在這片土地上付出的汗水和青春。
    先把劉秀芬送到了三團團部,又送張衛國去了師部招待所,吉普車最後停在了一排整齊的磚瓦平房前。這裏是師部機關幹部的宿舍區。
    周秉義提著最重的藤箱,帶著郝冬梅走到其中一間房門前,掏出鑰匙打開門:“到家了,冬梅。條件簡陋,比不了吉春家裏。”
    宿舍不大,大約十幾平米。陳設極其簡單:一張單人木板床,鋪著洗得發白的軍綠色床單;一張舊書桌兼辦公桌,上麵堆滿了文件、書籍和一個搪瓷缸;一把木椅子;一個不大的舊衣櫃。
    唯一顯得有點“家”的氣息的,是窗台上擺著的一個罐頭瓶,裏麵插著幾支幹枯但形態倔強的蘆葦花,還有書桌玻璃板下壓著一張小小的全家福照片——是父親離開吉春前拍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雖然簡陋,但收拾得非常整潔。被子疊成標準的“豆腐塊”,地麵掃得幹幹淨淨,窗玻璃也擦得很亮。
    “挺好的,挺幹淨。”郝冬梅放下行李,環顧四周,語氣真誠。她走到窗邊,摸了摸那瓶蘆葦花,“你還留著這個?”
    “嗯,”周秉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放下藤箱,搓了搓凍得有些發紅的手,“去年秋天在江邊采的,看著它,就覺得……離家沒那麽遠。”
    他走到郝冬梅身邊,很自然地接過她脫下的圍巾和大衣,掛在門後的釘子上。然後,他轉過身,深深地看了妻子一眼,千言萬語似乎都凝在眼中。
    他伸出手,輕輕拂開她額前被風吹亂的一縷發絲,動作溫柔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他的手很粗糙,帶著凍瘡的痕跡,拂過皮膚時有些微的刺痛感,卻讓郝冬梅的心瞬間軟得一塌糊塗。
    “冬梅,”周秉義的聲音低沉而充滿了感情,“辛苦你了,這麽遠跑過來。路上……還好吧?”
    他問的是旅程,眼神裏卻包含了太多:對家中老小的牽掛,對妻子一路奔波的疼惜,以及終於團聚的慰藉。
    郝冬梅鼻子微微一酸,握住丈夫那隻粗糙的大手,用力搖了搖頭,露出一個溫暖而略帶疲憊的笑容:“不辛苦。看到你……就都值了。媽、秉昆、娟兒都很好,就是特別想你。媽給你帶的東西,夠你吃半年的了。”她試圖用輕鬆的語氣化解那濃濃的思念和心疼。
    周秉義緊緊回握了一下妻子的手,目光落在那個巨大的藤箱上,無奈又感動地笑了:“媽啊……真是……”他沒有說下去,隻是拉著郝冬梅在床邊坐下,“快坐下歇歇,我給你倒點熱水,爐子上溫著呢。”
    他起身拿起桌上的暖水瓶和一個印著“為人民服務”紅字的搪瓷缸,倒了杯熱水,小心地吹了吹,才遞給郝冬梅。
    捧著溫熱的水杯,感受著熱水帶來的暖意,看著丈夫忙前忙後、笨拙卻又無比用心地整理著她帶來的行李——他小心地把母親親手做的醬菜、臘肉拿出來放在窗台陰涼處,把幾件新棉衣仔細疊好放進衣櫃,又把那包用好幾層紙包著、母親執意要帶的精白麵放在桌子最裏麵……郝冬梅一路的疲憊仿佛都融化在這間小小的、簡陋卻充滿溫情的宿舍裏。
    窗外是北國凜冽的風雪和廣袤的荒原,窗內,是久別重逢的夫妻,是跨越千山萬水送達的家的溫暖,是亂世風雲中一個微小卻堅實的避風港。
    周秉義一邊整理,一邊絮絮地低聲問著家裏的情況:母親的身體,周秉昆的工作,還有光字片那些老街坊的家長裏短……每一個細節他都聽得極其認真,仿佛要將這些遠方的煙火氣,都深深地吸進肺腑,用以抵禦這北疆的嚴寒和孤獨。
    郝冬梅也輕聲細語地回答著,分享著吉春的點滴。她看著丈夫專注的側臉,看著他軍大衣肩頭蹭上的一點機油汙漬,看著他低頭時後頸露出的、被寒風吹裂的一道細小口子,心裏那份踏實感越來越濃。
    雖然環境艱苦,雖然分別日久,但眼前這個人,依然是她的秉義,是那個有擔當、有情懷、內心柔軟的丈夫。他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紮下了根,而她此刻的到來,終於讓這小小的根須,汲取到了來自故土最深沉的養分。
    宿舍的爐火燒得正旺,發出劈啪的輕響,橘紅色的火苗跳動著,將兩人的身影拉長,投映在粗糙的白灰牆上。窗外,天色漸漸暗沉下來,北風掠過屋簷,發出嗚嗚的聲響。
    兵團營區裏,隱約傳來收工的號角和戰士們整齊的歌聲,遙遠而充滿力量。
    周秉義終於整理好了最後一樣東西,直起身,長長舒了口氣。他走到郝冬梅麵前,蹲下身,握住她的雙手,仰頭看著她,眼神深邃而明亮,充滿了重逢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期冀。
    “冬梅,”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來了,就安心住下。這裏條件比不上家裏,但……這是我們自己的地方。我會讓你過好的。”
    郝冬梅看著丈夫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認真和溫柔,所有的擔憂、路途的勞頓都煙消雲散。
    她反手緊緊握住他的手,用力點了點頭,千言萬語化作一個溫暖的笑容:“嗯,我知道。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媽一直催著我過來,她盼孫子……”
    昏黃的燈光下,兩人相視而笑,手掌的溫度透過皮膚傳遞著無聲的誓言和依靠。
    喜歡人世間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協請大家收藏:()人世間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