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這裏的城市空心化
字數:3371 加入書籤
別洛戈爾斯克Бeлoгopck),這座遠東地區的城市,處於兩國運輸走廊上,是曾經毛國在遠東地區重點發展城市之一。
這裏以前有常駐人口四萬多,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和結雅河運碼頭貨運中轉業務。
前幾年還發現了黃金礦產舍,和褐煤礦產,但由於設備和人手不足,一直沒有開發,周秉昆可記得後世資料,這個黃金儲量可是在整個毛熊國居第三位,褐煤儲量為35億噸。
現在他被圖門江自貿區接管了,因為戰爭原因,已經遷走了近兩萬毛熊國人,但還有一萬多人不願離開。
今天上午,周秉昆一行人驅車來到了這座城市。
原市政府大樓。會議室裏氣氛凝滯,帶著雨後潮濕的涼意。
長條會議桌一側,坐著周秉昆、蔡曉光、王副部長以及兩名從首都緊急派來的、穿著洗得發白軍裝無領章帽徽)的軍管會幹部。
管委會後勤部老馬、行政部的小劉等人坐在稍後位置。
另一側,則是幾位神情複雜、穿著舊式西服或工裝的本地原管理人員代表,空氣中彌漫著雨後泥土和遠處木材廠飄來的鬆脂氣味。
在會議開始前,周秉昆與蔡曉光及一些幹部在隔壁小休息室短暫交談。
蔡曉光遞過一根煙,壓低聲音:“秉昆,剛才路上你也看到了,城市規模不小,基礎設施還行。但我們真不打算投入發展這裏?”
周秉昆點燃煙,深深吸了一口,煙霧繚繞中眼神銳利:“曉光,現在不是時候。這二十萬平方公裏剛拿回來,根基不穩。
毛熊吃了虧,但沒死心。如果我們把這城市搞得燈火通明,繁華熱鬧,等於在他們眼皮底下樹靶子,是刺激他們鋌而走險。
我們的核心是圖門江自貿區,是後方建設兵團的生產力!這裏,”
他用煙頭點了點窗外沉寂的城市,“現階段隻能是物資中轉站和後勤節點。政策就是溫水煮青蛙:不趕人,但規矩我們定,生活保障維持基本水平,遷入大門徹底焊死。
想走的,給補償,甚至可以推薦他們去自貿區的毛熊人聚居區工廠做工。
留下的,就得習慣我們的管理,等著以後被我們人同化,或者,他們的人越來越少,直到自然‘清空’。集中力量,穩住大局。”
蔡曉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明白了。安全和發展,現在安全壓倒一切。隻是這些留下的代表,怕是心裏也清楚這‘空心化’的結局。”
“清楚更好,”周秉昆掐滅煙頭,眼神堅定,“省得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走,開會。”
會議室裏,頭發花白、戴著眼鏡的原副市長現“協助管理代表”)斟酌著開口,俄語腔調的中文有些生硬:
“周部長,蔡主任,王部長,居民的主要情緒是擔憂。商店進貨困難,部分藥品短缺,學校…很多學生都不敢回來上課。”
周秉昆的手指在粗糙的木質桌麵上有節奏地輕輕敲擊,發出篤篤的輕響。他看著對方,眼神平靜無波,卻帶著無形的壓力:
“擔憂可以理解。但規定必須遵守,戰爭陰雲未散,安全是首要。
軍管會會確保基本生活物資供應,糧食、食用油、鹽、煤,不會斷。
藥品清單,”他看了一眼後勤部老馬,老馬立刻點頭記錄,“列出來,我們想辦法從國內調撥。學校老師,”
他轉向行政部小劉,“願意留下的,工資按原標準發放,教材我們提供中文和俄文雙語版本。不願意的,不強留,發給路費。”
他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目光掃過每一位本地代表:
“關於城市管理原則,我重申三點:第一,這裏還不安全,而通往海參崴港口的內河港已暫停業務,全城暫時實行軍管,一切服從軍管會命令,確保穩定和安全是最高準則。
第二,因地處前沿存在戰爭風險,暫時不鼓勵遷入,遷入通道暫時關閉。但允許自願遷出,軍管會會按照評估價收購不動產,並開具證明,安全送出境,個人財產可帶走。
所有公共設施水廠、電廠、道路、房管所、指定商店)由軍管會接管運營,維持基本服務。私人合法財產受保護。
第三,本城當前核心功能,是作為圖門江自貿區和後方北疆生產建設開拓兵團重要的物資中轉樞紐和後勤保障基地。”
他環視眾人,目光尤其在幾位本地代表臉上停留,話語直白而冷酷,卻又帶著一種奇異的“公平”:
“我們不會像你們先輩一樣舉起屠刀,因為我們愛好和平,但也不懼怕戰爭,我們不會強行驅趕任何人。
但留下的人,必須遵守我們的規矩,要不然,驅逐出境還是輕的。
這裏生活可能不如以前‘舒適’方便,但安全有保障,基本生存需求能維持。
想離開的,我們提供便利,甚至可以幫助聯係自貿區的工作機會。但遷入,絕對禁止!這裏不是難民營,也不是新的居民點。我們的資源,要優先用於鞏固新收回的疆土和前方的建設。”
蔡曉光適時補充,語氣溫和但同樣堅定,帶著政策執行者的清晰:
“周部長的意思很明確。我們尊重個人選擇。
留下,就要適應新的管理方式,為維持這座城市的必要運轉貢獻力量,軍管會會支付合理的勞動報酬。
離開,我們提供證明和便利。這座城市的人口規模,隻會減少,不會增加。
這是為了集中有限資源,服務圖門江自貿區和後方建設兵團的大局,也是為了這片土地未來的長治久安考慮。”
幾位本地代表麵麵相覷,低聲用俄語快速交流了幾句,臉上混雜著無奈、認命和一絲不甘。
周部長的話剝去了所有溫情的外衣,直指核心。不強迫你走,但留下就得按我的規矩來,而且別指望會有新鄰居帶來活力或改變現狀。
這種“空心化”的策略,像無聲的潮水,最終會將留下的人推向“自願”離開的岸邊。他們看到了未來清晰的輪廓,卻無力撼動分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