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魏征都能忍受?你朱元璋行麽?

字數:3504   加入書籤

A+A-


    太多的例子,告訴所有人,一個人的出身必然會約束他的眼見。
    富不過三代,第三代開始,如果沒有從富人的眼光,蛻變為權貴的眼光,那麽?你必然會衰敗。
    然而,一個人從出身開始,就很難改變。
    現代社會有一個圈子理論,不同收入的人群會活躍在不同的圈子,你是無法進入到更高的圈子。
    月收入三千的人,吃著路邊三塊錢的烤紅薯,月收入三萬的人,卻吃著米其林一份688的烤紅薯。
    大多數人會笑話富人被人宰,殊不知,你吃得起的那一刻,你才邁入新的圈子。
    現代經濟學有一個詞匯,叫你賺不了你認知以外的錢。
    朱元璋出身農民,盡管後天學習,但農民的思想,製約了朱元璋的國策。
    單單是這點的話?也沒什麽,朱元璋還是一個極其自我的人,很多事情的決策上,哪怕別人提供了更完善的答案,朱元璋也會憑借自己的認知去寫一個錯誤的答案。
    為什麽說,帝王製度是必然被淘汰的?
    現代極少數國家依舊保留君主製度,但,還保留君主製度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君主,都是吉祥物的存在,沒有直接幹涉國家的權力。
    曆史教訓告訴所有人,當皇帝的權力全憑自己喜好的時候,哪怕皇帝的一個明君,也必然會出現問題。
    李隆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開元盛世古今第一盛世,結果呢?李隆基晚年享樂導致了安史之亂。
    如果李隆基生活在現代的話?那麽,李隆基的晚年再怎麽奢侈也沒關係,因為按照現代的製度,李隆基早已經退休了。
    帝王在位時間太長,必然會出現問題,李隆基屬於死得太晚的,若他在位時間足夠的短,也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然而,在古代,帝王在位,動輒二三十年,曆史上許多皇帝,在上位之初都是做出了不少的功績,隨著在位的時間,皇帝也必然會開始奢靡享受。
    如同三國電視劇裏劉備的那個梗一樣,我都奮鬥了大半輩子,享受享受怎麽了?繼續舞,繼續樂。
    正因為如此之多的教訓擺在曆史中,帝王製度被成為曆史塵埃也是必然的結果。
    從中,現代人也可以通過少許的曆史資料,了解真正的曆史名人。
    “我李世民,不否認玄武門事變是我李世民一輩子最大的汙點,但,我李世民一生勤奮,鑄造了貞觀之治,在對待臣子方麵,我李世民,比你朱元璋,好一萬倍。”
    “農民就是農民,我李世民的功績是打出來的,從來就不忌諱什麽功高震主,因為,沒有人比我的功更高。”
    李世民自豪無比繼續對朱元璋嘲諷說道。
    來了那麽久,李世民早就知道後續王朝的曆史,對大明了解非常的深。
    現在看到朱元璋,李世民直接王炸。
    論功績還是論對國家的治理,哪一方麵,李世民都遠超朱元璋。
    李二,可是被評定為僅次於秦始皇的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鑄造了漢族這個概念,而李世民則留下了大唐榮耀的概念。
    我們稱呼自己為漢族,而在國外,國人聚集的地方,都稱之為唐人街。
    按理說,劉徹比李世民更好,可惜,劉徹晚年的巫蠱之禍讓劉徹的評分大打折扣。
    而李世民晚年雖然也有一些問題,但也比劉徹要好,關鍵的是,李世民的繼承者唐高宗李治在曆史的評分,絲毫不亞於千古一帝。
    可惜,李治的地位有點尷尬,前麵是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亞洲州長,天可汗李世民。
    後麵則是自己的皇後,曆史唯一被正史記錄的女帝。
    不管武則天在曆史的政績好與壞,武則天她是曆史唯一的女帝,其光芒,也壓製了李治。
    李治跟朱瞻基類似,如果不是死得太早的話,以李治的功績,成為千古一帝是完全沒問題的。
    楊廣,李世民都解決不了的高麗問題,被李治解決了,李治手下大將蘇定方,更是被譽為戰神級別的存在。
    滅國那都不算什麽。
    有人說,如果不是李治走得太早,或許,蘇定方就打穿了中亞了。
    蘇定方在曆史上,率軍穿越了絲綢之路進入了中亞,現代阿富汗地區,就被蘇定方全軍占領,可見這位名將的恐怖。
    可惜,李治走得太早,武則天上位後,打壓了蘇定方,並且在曆史上抹黑了蘇定方。
    李世民的嘲諷,朱元璋沉默了。
    對待臣子方麵,這點和李世民根本沒法比。
    放眼古今,除了李世民,沒有第二個皇帝能容忍得了魏征這樣的言臣的。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記載,魏征多次在朝堂上,指著李世民怒罵。
    尤其是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後,逼迫李淵讓自己成為太子,魏征直接指著李世民大罵。
    李世民搶了自己弟媳後也被罵。
    渭水之盟,魏征更是怒罵李世民是賣國賊之類。
    還有李承乾造反……
    魏征這樣指著皇帝罵,那個皇帝能忍受得了?
    李世民卻忍得了。
    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逝。
    他的去世對唐朝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損失,李世民在魏征的葬禮上悲痛欲絕,並親自為他撰寫悼文,表達了對這位忠臣的深切懷念。
    淩煙閣二十四臣子,基本都是善終的,這點,放在曆史任何一個朝代,都是無法比肩的,在這點上,明朝根本比不了。
    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棣時期,對臣子都不算善終,朱元璋更是把他一起發家的那些兄弟幾乎殺了個精光。
    喜歡我有一界,諸天萬界的界!請大家收藏:()我有一界,諸天萬界的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