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點睛之筆

字數:5201   加入書籤

A+A-


    夢中的公主在聽著月清她們的談話。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軒轅青鸞也跟著喃喃兩句,倒沒有太多的驚訝。
    因為她本身就不是才女,她的性格是屬於活潑跳脫的。
    不過對於宋楓竟然會作詩,還是感到有些驚喜的。
    作詩在這個時代可是極為高雅的愛好。
    哪怕什麽都不會,能作一手好詩就足夠衣食無憂了。
    那些官員貴族都會將其奉為座上賓。
    緊接著軒轅青鸞便感覺有些奇怪。
    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以及宋楓每天的陪聊。
    已經得知了宋楓在當上駙馬之前的狀態。
    不是說每天還要為填飽肚子而憂愁嗎?
    這也不像是能作一手好詩的樣子啊!
    緊接著她便也沒有不再多想,繼續認真聽著月清她們的談話。
    自己的駙馬會作詩,並且還是一首好詩。
    自然是讓人歡喜的事。
    不由對宋楓的好感再次上升了一點點。
    “快去。”
    月清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後麵的詩句,連忙吩咐道:“把後麵的詩句也記下來。”
    宴會上駙馬的處境已經不用太過於擔心了。
    既然能寫出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兩句來。
    後麵就算是平平無奇也不至於被責罰。
    比起那些皇子的蹩腳詩,宋楓的這兩句完全是好詩了。
    那宮女也是明白過來,點點頭便朝著宴會的方向趕去。
    而此時的宴會上。
    眾皇子也是勉強認清了那歪歪斜斜的詩句。
    隻有兩句。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不過皇子們皆不以為然,並沒有覺得有什麽驚才絕豔的地方。
    畢竟他們本身就是帶著傲慢和偏見來審視的。
    再加上那蹩腳如同鬼畫符般的行書,自然先入為主認為那也是蹩腳詩。
    哪怕是寫的意境有點東西,卻也不過是在渲染環境,本身並無新意可言。
    “駙馬這寫的還真是不錯。”
    靠近宋楓一位皇子不禁開口感歎道:“有種新瓶裝舊酒,依然在窠臼之中的既視感。”
    看似誇獎,實則貶低宋楓寫的詩過於老套。
    眾皇子聽後,不由笑出了聲。
    “酒和小火爐?”
    另外一位皇子見狀,也是不禁笑道:“這什麽亂七八糟的,強行押韻嗎?”
    兩者看上去毫無關係,就像是硬生生湊起來的。
    胡弄玄虛,場景也是混亂。
    果然秀才終究隻是個秀才,所謂的好詩都是吹牛的。
    就這種水平還敢跟皇帝打賭,確定不是在開玩笑嗎?
    如果是在其他的地方,早就被打上幾十大板了。
    宋楓並未理會身邊嘲諷話,繼續開始落筆。
    剛開始寫毛筆字很是不熟練。
    不過寫完兩句之後,倒是順手了許多。
    接下來也沒有那麽潦草了。
    這些皇子的冷嘲熱諷都不重要,宋楓在意的隻有皇帝的意見。
    要知道他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根本不擔心會出問題。
    上位的皇帝注視著那兩句詩,眼神中倒是閃過些許的讚賞。
    皇帝的鑒賞能力肯定是比那些皇子要強的。
    單意境來看,就超過那些皇子的蹩腳詩了。
    當然,也並未有太多的期待。
    甚至有些不以為然,不認為最終成品是什麽好詩。
    這兩句隻是很尋常的景物環境描寫罷了。
    同時也缺乏情感傳達,詩語較為抽象。
    難以讓人產生深層次的共鳴。
    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也並沒有沒有明確傳達出具體的情感或情緒。
    當然一切還要看後麵的部分才行。
    那才是重頭戲,否則也隻是虎頭蛇尾。
    不過一個秀才能做到這種程度,算是不錯了。
    太後依舊饒有興趣看著麵色淡定的宋楓。
    在這種場景下還能臨危不亂,已經超過大部分人了。
    興許還真的能作出一首好詩呢?
    畢竟從始至終這位駙馬都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態度。
    恰好這便是成大事的基本品質。
    這時。
    大雪驟停,孤月高懸,天寒地凍,風聲簌簌作響,
    在此萬籟俱寂之際,所有人屏息凝神,都在等待宋楓的下一句。
    究竟是騾子是馬,很快就要見分曉了。
    隻見宋楓另一隻手提起一盅酒,仰頭便喝。
    想起了公主身處黑暗的淒清蕭索之苦,嘴角便不禁泛起苦笑,內心哀婉之情也油然而生。
    原本是集萬千從寵愛於一身的大夏王朝公主。
    現在卻隻能如木偶般躺在床上,不能動彈。
    靈魂也囚禁於夢中,隻能發出無聲的呐喊。
    這種淒涼的場景,完全就是生不如死啊!
    在這種情形下,宋楓提筆便下寫最後的詩句。
    一名皇子好奇地念出了上麵的字:“晚來天欲雪。”
    此情此景,恰好和晚來天欲雪這句詩相得益彰。
    同時,這句詩在意境上也和前兩句相呼應。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描繪的是溫暖而寧靜的居所。
    而晚來天欲雪則通過描繪天氣的變化,傳遞出寒冷和安靜的感覺。
    不禁讓人在心中構建了一幅寒冷冬夜的畫麵。
    再加上這驟停的大雪,簡直絕了啊!
    晚宴上不由陷入短暫的寂靜狀態。
    皇帝眼前一亮,沒想到竟然真的小看了這秀才。
    本以為綠蟻新醅酒和紅泥小火爐已經是極限了。
    沒料到還有晚來天欲雪這句點睛之筆。
    完全就是將前麵的兩句給盤活了。
    能讓人感受到冬夜的寒冷,同時也通過對比強化了對溫暖和美好瞬間的向往。
    這便是一首好詩的魅力所在,讓人如癡如醉。
    冷暖對比,深入人心啊!
    不過桌上那幾位皇子的才華著實不多。
    隻知道這句詩可能有點東西,但具體是多少也不太清楚。
    聯想到那三歲小兒般的行書,詩句也肯定好不到哪裏去。
    秀才終究隻是個秀才,作詩頂多就是寫首蹩腳詩罷了。
    似乎察覺到周圍氣場的變化,忍不住扭頭看向皇帝的方向。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有些嚇一跳了。
    隻見皇帝一臉的讚賞,顯然是相當滿意的。
    什麽情況?
    這不是蹩腳詩嗎?
    為何會讓父皇露出這種表情。
    而在另一邊。
    玉淩宮。
    宮女急急跑了進來,喘息著回稟道:“月姑娘,駙馬爺的最後一句是:能飲一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