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大事不妙,還有轉折

字數:5032   加入書籤

A+A-


    隨後宋楓指著身後的幾人。
    “為了秉明趙賀之壯誌,我設下請君入甕之宴,俘獲刺客數十餘人,皆是那幕後之人所派出。”
    說罷,宋楓將陳凡交給他的賬本和審訊口供拿出。
    “這些便是我連夜審訊的口供,其皆是說明,尚書左仆射便是這克扣賑濟災糧的幕後真凶!”
    聞言,軒轅拓拿起賬本口供一一翻看。
    其翻頁的聲音在大臣的耳中,宛若鍘刀,讓他們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軒轅拓愈往後看,臉色便愈發難看。
    “尚書左仆射!戶部左侍郎!如今人證物證具在!你們二人可還有話說!”
    聽到這話,兩人連忙磕頭謝罪,不斷求饒。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啊!”
    見此,軒轅拓長歎一聲。
    “你們二人皆是大夏之重臣!如今卻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若是饒了你們,朕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來人!”
    軒轅拓話音落下,兩名錦衣衛迅速趕來。
    “將尚書左仆射和戶部左侍郎押進北鎮撫司,朕要親自審問他們!”
    “是!”
    說罷,錦衣衛便將兩人帶走。
    隨後,軒轅拓麵色悲戚。
    “沒想到朕的身邊竟然還潛藏著如此狼子野心之人!實乃朕之罪過。”
    說罷,他看向眼前的宋楓。
    “若非是駙馬明察秋毫,朕還被蒙在鼓裏。
    駙馬放心,此事朕定會親自處理!給這天下蒼生一個交代!”
    聞言,宋楓並未多說什麽,隻是對著他行了一禮。
    而後,便在眾多大臣忌憚的目光下,坦然離去。
    今日一事,震驚了整個朝堂的文武百官。
    此事一開始便是駙馬查出來,然後一紙訴狀狀告陛下。
    如今,駙馬隱忍許久,查明所有的證據,直接將一個正三品,從二品拉下了水。
    現在看來,這駙馬遠比想象中要危險的多。
    ……
    離開後的宋楓並未回家,而是買了些酒食直奔城郊塚地。
    陳凡也是跟他一樣。
    如今這件事終於查明,他們需要將這件事告訴給那些為此犧牲之人。
    宋楓來到趙賀的塚前,倒了兩碗酒。
    望著上麵的生平事跡,宋楓將其中一碗酒灑下。
    “你這家夥,竟然擺了我一道,不惜以死下套。
    如今,我也算是將這件事解決,你在九泉之下,也該安心了吧?”
    說罷,宋楓不由得歎息一聲。
    “如今我也算是無愧於你,無愧於天下蒼生,更無愧於心了。”
    遠處,陳凡也是痛哭流涕。
    他在父親的墓前磕了四個重重的響頭。
    “爹,你的大仇我已經報了!如今牽連賑濟災糧之人皆是被懲治,您可以安心了!”
    聽到這話,宋楓的臉上也是隱隱露出一絲悲痛。
    縣令雖然身不由己,但是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將戶部左侍郎所為全部記載下來。
    其也算是功大於過,否則他們想要將這群人連根拔起恐怕還要費一番功夫。
    “駙馬,駙馬!不好了!
    你趕緊回去一趟,大事不妙啊!”
    片刻後,國舅爺親慌張前來稟報。
    見此,宋楓的眉頭微微一皺。
    “發生什麽事情了,如此驚慌?”
    ……
    “無能至極!”
    大皇子這邊。
    四皇子怒而拍桌,麵色大怒。
    “這戶部左侍郎真是廢物!派出去的人非但沒有解決宋楓,還給了他人證!
    直接將那尚書左仆射給拉下了水!害得皇兄你失去一左膀右臂!
    實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隨後他看向大皇子的方向。
    “皇兄,如今這尚書左仆射被拉下了水,我們應當如何?”
    聞言,大皇子微微一笑。
    “慌什麽,不就是克扣賑濟災糧嗎。”
    四皇子看大皇子如此淡然,心中更加焦急。
    “皇兄,那尚書左仆射可是你的支持者,如今他被送進錦衣衛北鎮撫司,你怎麽還能如淡定?”
    聞言,大皇子緩緩站起身,麵色不變。
    “若是那戶部左侍郎還有些腦子的話,那這件事的最終結果隻能有一個,那便是他自己抗下所有的責任。
    更何況,父皇心裏也不想這尚書左仆射離開朝堂。”
    聞言,四皇子的臉上露出疑惑之色。
    他完全不明白為什麽皇兄會這樣說。
    如今這尚書左仆射克扣賑濟災糧可是人正物證具在。
    但看皇兄的樣子,這話不像是假的。
    ……
    二皇子這邊。
    此時,二皇子在聽聞幕僚的話之後,不禁大笑。
    “好一個請君入甕,沒想到他竟然還真的成功了。”
    聽到這話,二皇子身邊的幕僚也是微微一笑。
    “那尚書左仆射可是偏向大皇子的,如今被牽連下水,對殿下而言可真是大好事啊。”
    “不。”
    二皇子微微搖頭。
    “這件事尚書左仆射頂多隻會被責罰一番,並不會影響到他。”
    聞言,幕僚麵色不解。
    “那駙馬可是將人證和物證全部都帶了去,按道理來說不應該這麽輕啊。”
    二皇子搖頭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饒是聰明如駙馬,他也會有忽略之處。
    你細想,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各自都有人任職宰相一職。
    其目的便是三者相互製衡,絕不可能因為這一件事就處理尚書左仆射。
    否則的話,三省失衡,其帶來的弊端遠超克扣賑濟災糧一事。
    所以,由此看來,父皇定然不會嚴厲處置尚書左仆射。
    頂多隻是貶官罰奉罷了,但卻依舊能有參與決策的權利。
    所以,駙馬此番的努力,恐怕要付諸東流了。”
    聽到這話,幕僚也是恍然大悟。
    “殿下之英明,不是我等能夠揣測的。
    若是這樣的話,那駙馬豈不是將這尚書左仆射得罪死了?”
    二皇子依舊搖頭。
    “駙馬這般行為看起來莽撞,但卻粗中有細。
    你想想,這樣一來,朝中的文武百官會如何看待駙馬?
    心有忍性,城府極深。
    對於這種人,他們斷然不敢輕易招惹。
    二來,駙馬此番行為定然深得父皇欣賞。
    更何況,駙馬的身後,還有一個備受父皇喜愛的皇妹。
    就算是和尚書左仆射站在對立麵。
    此人,也絕對值得我們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