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五皇子,尉遲煜來訪
字數:4861 加入書籤
幾日後,上京城,宋楓府邸中。
宋楓正坐在公主的身邊,左手牽著公主的手。
而另一隻手則是正拿著陳凡傳來的信件。
看了許久之後,宋楓將信放在了桌上。
“這赤鐮軍竟然會營救陳凡,這倒是讓我始料未及。
難怪先前三皇子說他下不去手,原來是這樣。
這群赤鐮軍和我們的目標也相差無幾啊。”
國舅爺聽到這話,也是點了點頭。
“還好有這群赤鐮軍兄弟的幫助,否則的話陳凡這次恐怕凶多吉少。”
宋楓也是麵色一冷。
“這次算是我疏忽了,沒想到大皇子能這麽快反應過來。
不過最後的結局總算是好的,大皇子再一次碰壁,以後想要再對陳凡下手就要好好斟酌一番了。
這也算是給了我們機會。”
他轉頭看向趙虎。
“趙虎,你再派些兄弟去洪州幫助陳凡,他一定不能出事。”
“好。”
趙虎聽到這話,直接站起身離開。
先前他在聽到陳凡遇刺的時候就已經忍不住了。
恨不得自己前往洪州幫助陳凡,但想到若是自己走了的話,駙馬身邊就隻剩下國舅爺一個人相助了。
國舅爺錢雖然多,但實力卻一般。
所以他還是忍住了。
現在聽到宋楓的這吩咐,也是他心裏想的。
不過當他想到陳凡是因為自己手下的兄弟被調虎離山才身處險境的時候,心裏就一肚子氣。
“這群家夥實力變強了腦子是一點進步沒有。
這麽明顯的調虎離山計我都能看出來。
等到他們到那邊一定要讓陳凡好好給他們上上課,不然總是被人家當猴耍,我這個當老大的都羞愧!”
如今宋楓又有了百年的內力,感知更加敏銳。
聽到趙虎的這話,他不禁搖頭苦笑。
但不得不說,趙虎的這個想法是對的。
經過陳凡的這一件事,他確實看到了這群兄弟的短板。
如今這群兄弟們的實力已經夠了,但也正因為這樣導致他們有些自負。
從而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就像這調虎離山之計,就算是孩童都知道的道理,但他們卻能輕易上當。
“看樣子操練的同時也得教教他們兵法了。”
就在他暗暗嘀咕的時候,五皇子和尉遲煜一同到訪。
看到這兩人,宋楓微微一笑,將兩人迎了進來。
“今日五皇子殿下和尉遲先生怎麽有時間來我這裏?”
五皇子雖然沉默寡言,但不知為何,在和宋楓說話的時候卻總是能和他侃侃而談。
五皇子笑了笑。
“我和先生這次來駙馬這裏主要是想要從駙馬這裏買點東西。”
“買點東西?”
宋楓笑了笑。
“讓我想想,你們想要買的應該是我地裏的那些農作物的種子吧?”
五皇子和尉遲煜同時點頭。
“不錯,正是那些農作物的種子。
而且是要大量購買,起碼要能種五千畝。”
“這麽多?”
先前宋楓看尉遲煜對他的那些農作物很上心,所以就想到他們這次是為此而來。
但是沒想到他竟然需要這麽多。
“你們買這麽多幹什麽?”
尉遲煜麵色凝重道:“雖然我如今已經不是宰相,但朝中之事我也知曉一些。
北方突厥如今吞並其他部落,實力日益強盛。
所以他們的野心定然會愈發膨脹,想要借此時機一舉進攻大夏。
但盛夏之時他們卻要喂養牛羊,以備過冬的糧食。
同時也讓戰馬養膘,為以後的征戰做考慮。
所以他們才派使臣團出使我大夏。
若是我猜得不錯的話,他們這次來訪的目的主要便是緩兵之計,順便探探我大夏的風口。
如今南方叛亂已經被鎮壓,大夏正需要休養生息。
而這便是他們最好的進攻時機。”
宋楓聽到這話,眼前忽然一亮。
這位前宰相雖然不再朝堂之上,但卻依舊能對大夏的局勢侃侃而談。
如此之人,若是放在前世的曆史上,定然能留下濃重的一筆。
宋楓愈發對他當初的改革感興趣了。
尉遲煜喝了口茶,繼續說道:“雙方交戰,看的就是誰的糧草足夠。
所以到時候糧食的價格定然會瘋漲。
先前我看駙馬的那些農作物,根莖粗壯,葉雖大但卻很稀疏。
這便說明營養皆是被下麵的果實所吸收,定然能大豐收。
還有那玉米,先前五皇子從駙馬這裏拿去的我也嚐了一些。
比之種植的那些穀子不知好上多少倍。
根據我的判斷,駙馬的這些農作物,每一樣都能畝產五千斤,甚至更多!
若是能大量種植的話,定然能應對我大夏軍隊糧食匱乏的情況。”
聞言,宋楓歎了口氣。
“尉遲先生的洞察力堪稱恐怖,不愧是前宰相,僅僅隻是看到這些便能有如此猜測。
我等自愧不如。”
尉遲煜聽到這話,苦笑一聲。
“駙馬你就別折煞我了,如今整個上京城誰人不知駙馬權謀。”
宋楓聽到這話,隻是笑了笑。
“我先前聽聞尉遲先生提出了改革,雖然最終並未實施,但我確實對此很感興趣。
不知道先生能不能和我說說?”
尉遲煜聽到這話,歎了口氣。
“本來我是不願意提起這事的,但既然駙馬想聽,那我說說又何妨。”
說罷,尉遲煜緩緩站起身。
“當初我就已經發現,大夏的政法有著極大的弊端。
就說那稅收,就是普通百姓很難承受的一點。
若是正常收獲還好,百姓咬咬牙也能承擔得起。
但若是鬧饑荒的話,定然會引起大亂。
我深知國家要想一直強盛,必須要以人為本。
所以我便向陛下提議,改革變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黃不接,也就是莊稼還未成熟,陳糧已經吃完的時候,由官府給百姓貸糧,貸款。
收成差的年份就收二分利息,收成好的年份就收三分利息。
再夏秋兩季稅收的時候一同還上。
如此一來,百姓便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去貸糧。
我精打細算過了,若是這樣實施的話,百姓能吃飽,安居樂業。
朝廷也不會虧損,甚至還有不少的盈餘。
二者兼得,何愁大夏不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