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父親上)

字數:3369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早,我睜開眼睛,就看見一個戴著黑框眼鏡,頭發三七分梳得一絲不苟,皮膚白淨。略顯有些瘦弱四十多歲男子,正站在床邊,微笑著看著我。
    其實我一眼就認出這是我父親。隻是有點發愣。再見到父親真好。
    媽媽見我愣愣的看著父親。連忙說“幺兒,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
    我趕緊叫了聲“爸爸。”
    “唉”,父親脆聲的應了下。然後一把把我抱起來。“叭,叭”在我臉上親了兩口。
    我全身一震,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媽媽忙道“快給幺穿上衣服,別涼著。”
    “哦。”父親應了一聲。忙七手八腳的給我找衣服穿上。
    我默默的看著圍著我團團轉的父親。
    父親名叫徐誌遠。
    相傳,我家老祖是一位,從江南派到巴南做到州牧的官員。老祖十分了得。據說十七歲便中了一甲進士,因為沒關係,又無錢財打點。所以被派到偏遠的巴南做了附州知縣。老祖用上任前的假期,回鄉跟從小定親的未婚妻成了親。因為路途遙遠,加之連年戰亂。家族加派了眾多人手,護送老袓及新婚妻子一起赴巴南上任。
    老祖在知縣任上勵精圖治,帶領鄉親們大修水利。開墾荒地。使得當地百姓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百姓也對老祖十分愛戴。
    幾年後,巴南州牧因病致仕。因地處偏遠,又戰亂不止。朝廷無力再派州牧。作為一甲進士的老祖便順利的接任州牧位置。
    就這樣在州牧任上做了近二十年。整個巴南也算政通人和,百姓也能相對安穩的生活。
    再後來就倒黴的遇上了改朝換代。老祖不願一臣事二主,也知道憑巴南一地,很難扶大廈於將傾。所以便掛印去職。
    本應舉家回江南家鄉。隻是家中婦儒眾多,且多年戰亂使得到處土匪橫行,盜賊遍地。帶著家小遠行十分危險。
    加之自己掛印去職,恐惡了新朝。自己回鄉怕會連累家族。
    於是老祖帶著家人。到了離州城略遠的深山,開荒種地。從此紮根下來。老祖還用他的生平寫詩一首。用於新紮根下來徐家的"字輩譜"。從而新開徐家族譜。詩曰
    少壯淩誌仕,朝堂風雨知。
    案牘繁務勤,田園意漸馳。
    解甲舊桑梓,柴扉喜碧池。
    至此,徐家便在我老家那片山區開枝散葉,不斷壯大。到清晚期已經有徐夝子弟五萬多人。主家擁有水田三萬餘畝,坡地山林十餘萬畝的大家族。
    到我父親的爺爺那一代的時候。主家大房一家子染上了大煙癮。於是家道中落,最後開始變賣田產了。其它幾房一看不對,於是就分家單過。我爺爺本身不是大房的,在家兄弟中排行老四。奶奶娘家也給不了助力。就分到了最差的一百多畝坡地,四十幾畝梯田和一些山林。至此便搬出袓屋,在半山腰另起房屋單過。
    父親是爺爺這房唯一的男丁。父親剛滿十歲,爺爺就因為被有矛盾的保長抓壯丁,被挷著拉行了兩裏多地。後來得虧老房得到消息,組織族內青壯強行攔下。並威脅不放人就讓徐家所有人抵製保甲的所有政策。才把爺爺放了回來。但因為驚嚇加上長期勞累,所以就一病不起了。奶奶賣掉了家裏分家得到的,一百多畝坡地的一大半和四十畝水田的一半。也沒能留下爺爺。
    爺爺去世後。奶奶又賣了十畝水田和十畝坡地。讓父親繼續上學,並把兩個姑姑也送去上了學。
    父親打小就聰慧,學習一直很優秀。在徐家老房都很受重視,希望老爸能學而優則仕。以期能重現祖上榮光。一九四七年,老爸收到了當時國立南京大學的入學通知。當時家裏和全族都異常興奮。這跟舊朝中舉差不多了。
    但奶奶卻堅決反對老爸去上學。也許奶奶是恨透了要抓壯丁的那個政府。也許是基於現實考慮,因為老爸一旦離開家。家裏就隻剩下一個裹足老太和兩個十多歲的妹妹。在那樣的環境下,很難保住家業及家人的周全。
    雖然老房那邊決定湊一筆錢,資助老爸去上學。但孝順的父親最終選擇了留在家裏,從而沒去上大學。
    老爸都因此多次跟我說過。"如果那次去上大學的話。首先肯定就沒了你們幾姊妹,去那邊上大學,就沒機會認識你母親,當然也就沒你們。其次去的話,極有可能會死在那邊,那時候果黨正在大肆捕殺進步青年。說不準你老子就沒逃掉。當然如果沒死,大學畢業肯定就留在南京工作了,這是最樂觀的估計了。所以聽你奶奶的還是對的。"
    一九五零年二月。巴省剛解放,到處都缺人,特別缺有文化,懂技術的人。我父親被招進省林業廳工作。由於成份是不上不下的"小土地出租",雖然沒有像"富農地主"那樣被針對。但也遠沒有"貧下中農"吃香。所以雖然能寫會算,學識不錯,思想也進步。最終還是被分到了森林勘查隊。主要負責對巴省西北部高原地區的森林資源進行統計。以便下一步對木材的開發利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爸他們用了七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森林資源的勘測和匯總。然後就是在每個縣設立森林工作局,簡稱森工局。並在合適的地方設立林場。開始伐木和種樹苖的工作。國家百廢待興,木材的需求量極大。要求大幹快上。
    於是,老爸又主動要求去了最偏遠的一個林場。因為那是他勘查過的。他熟悉那裏。再後來他又主動去了最難的一個工段,還是因為他熟悉那裏。在那他帶著三十幾個伐木工,半年伐木三萬多立方。超額完成工作任務。當他準備在伐木工段大幹一場的時候。由於林場場部實在找不出會做賬,懂財會的人。便把老爸調回場部,任財務股股長兼管後勤股。全林場所有的錢財物資,都得由他統籌管理。用老爸的話說,前兩年比上山砍樹還累,所有人都問他要這樣那樣的東西。工作繁雜,種類繁多。各種生產,生活物資。發新工具,回收,維修破舊工具。千頭萬緒的。老爸都足足花了一年多時間才算理順了。
    這其中最難的便是生活物資的儲備和發放。因為林場幾乎沒有任何糧食產出,所有的生活用品都靠七十餘公裏外的縣城?給。那個時代的交通狀況,以及稀少的運輸車輛。加上全縣一共十個林場。半個月都不一定有一趟的?給送到。還得麵對夏天暴雨衝毀道路,以及冬天大雪封路沒法送補給。因此場部倉庫是裏常備了很多的臘肉,土豆,米麵等耐儲食物。
    喜歡失敗者重生記請大家收藏:()失敗者重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