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草原夜談下)

字數:3181   加入書籤

A+A-


    大家都靜靜的聽著我的演講,這些對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來講,是非常有衝擊力的。
    這時一位男生站了起來,開口道“從你的講述中,華夏文明是最先進,最適合人類發展的。可是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西方的文明,比如他們那些精美的雕塑,古代的哲學,物理學文獻。而這幾天我們看到華夏的古代雕刻都非常的斑駁,有些都脫落了一部分。這是為什麽呢?”
    我帶頭鼓起了掌,然後說道“這位同學非常的細心,相信他的這份細心會讓他在今後的工作中出類拔萃的。下麵我就發表一下我對西方文明史的一些看法。”
    “在人類文明的敘事中,西方曆史被塑造成一條從古希臘理性、羅馬法治到文藝複興啟蒙的輝煌路徑。然而,當我們撥開層層學術包裝,審視其雕塑、文獻與文物的底層邏輯時,會發現這條“文明鏈條”充滿裂痕。西方曆史並非自然演進的記錄,而是一場持續數百年的文化建構,甚至是一場精心的偽造。
    首先,雕塑。我稱它為被複活的“古典藝術”
    走進大英博物館或盧浮宮,那些潔白無瑕的古希臘雕像無聲地訴說著“西方藝術的源頭”。但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蹊蹺:這些雕像的保存狀態過於完美。以《米洛的維納斯》為例,這座公元前2世紀的雕像曆經兩千餘年,竟無嚴重風化或破損,而同期中國漢代的石刻大多已斑駁難辨。更耐人尋味的是,歐洲中世紀幾乎沒有任何同等水平的雕塑,直到文藝複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等人突然“重新掌握”了古希臘的技藝。
    古希臘文獻記載了大量青銅雕塑,但現存實物極少。西方學者解釋為“青銅被熔鑄成武器”,但為何連碎片都極少出土?相比之下,中國商周青銅器如司母戊鼎)保存完好,且考古證據充分。直到近代,西方突然“發現”了幾尊青銅雕像如《德爾斐的禦者》),但其鑄造工藝與鏽蝕狀態存疑。
    曆史不會跳躍,技藝更不會憑空消失又重現。合理的解釋是,這些“古希臘傑作”本就是文藝複興時期的作品,被後人生生安上了古老的年代。甚至,許多雕像的“出土”過程也充滿疑點——18、19世紀,歐洲貴族和博物館瘋狂收購“古希臘羅馬文物”,而同一時期,意大利工匠正大量生產“古典風格”雕塑。今天被供奉在博物館的“真品”,有多少是當年的贗品?
    第二、書籍,可以說是憑空出現的“古代智慧”
    西方宣稱,柏拉圖的對話錄、亞裏士多德的哲學著作跨越千年,經由阿拉伯學者和修道院抄寫員之手保存至今。然而,這一敘事存在致命漏洞:古代歐洲根本沒有可靠的書籍保存環境。
    地中海氣候潮濕,羊皮紙易腐,莎草紙脆弱,而歐洲中世紀的修道院並無恒溫恒濕的藏書技術。相比之下,幹燥的埃及保存了數千年前的莎草紙文獻,中國的敦煌藏經洞也留下了大量唐代寫本。那麽,為何更潮濕的歐洲能“完整保存”古希臘羅馬的海量文獻?
    更可疑的是,這些“古籍”大多在中世紀晚期集中“重現”。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突然“發現”了失傳的古拉丁文手稿,而文藝複興時期印刷術的推廣,恰好需要“古典權威”來支撐新文化運動。這是巧合,還是人為的“曆史補全”?
    第三、文物,這完全是考古學背後的政治敘事。
    19世紀是西方考古學的黃金時代,也是“古希臘羅馬文明”被大規模“發掘”的時代。然而,這些發掘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目的。大英博物館的埃爾金石雕來自奧斯曼統治下的希臘,盧浮宮的藏品跟隨拿破侖的軍隊從埃及、意大利掠奪而來。文物的流動軌跡,恰是殖民帝國的擴張路徑。
    更關鍵的是,許多“重大發現”缺乏可信的考古記錄。海因裏希·謝裏曼宣稱找到了特洛伊遺址,但他的挖掘方式粗暴,甚至自導自演了“普裏阿摩斯寶藏”。羅馬帝國的“遺跡”也常被過度修複——今天的萬神殿和鬥獸場,有多少是古羅馬的原貌,多少是後世重建的想象?
    那麽結論是什麽?曆史是誰的敘事?
    西方偽史的問題,不在於某個細節的真偽,而在於整個文明敘事的建構性。古希臘的民主、羅馬的法治、文藝複興的人文主義,這些概念被精心挑選、放大,甚至虛構,以服務於近代歐洲的全球霸權。當西方博物館用玻璃櫃展示“人類文明的瑰寶”時,他們真正展示的,是一套關於“西方優越”的神話。
    真正的曆史研究應當打破這種壟斷。我們需要質問:如果古希臘雕塑可以偽造,如果古籍的傳承鏈條斷裂,如果考古發現伴隨殖民掠奪——那麽,西方曆史還有多少可信度?或許,未來的研究會揭示更驚人的真相:所謂“西方古典文明”,不過是一場持續數百年的造神運動。
    一兩天後,我們的行程中,將會參觀秦兵馬俑。你們會看到這些兩千兩百年前的陶俑它們都穿著各式的盔甲,而華夏所有古代人物雕像都穿著各異的服飾。而西方的雕像幾乎統一的都是赤身或披一片布,這樣做真的是為了體現人類肌肉的美感嗎?我看未必,藝術不可能隻有一種形式,可是西方為什麽極少見穿服裝的雕像呢?因為各個曆史階段服飾是不一樣的,一旦雕像上有服飾就很容易穿幫。一個聲稱是公元前一千年的雕像身上,如果穿著文藝複興時期的服飾,你怎麽解釋?難道要給民眾說,文藝複興前兩三千年,西方服飾沒有發生過變化?這可能嗎?所以隻有沒服飾的雕像,才可以說哪個時代的都不會穿幫,不可能會有誰質疑,那個時代的人體跟現在不一樣,是吧?”
    大家聽了都發出會心的笑聲。我接著說“大家過兩天應該還會參觀,我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墓。那裏有大量的雕像,你們可以看看,他們的服飾沒有相同的,是根據不同的民族以及官階,服飾就有所不同。而這些服飾又能和流傳下來的書籍,以及其它地方出土的文物相互映證。這樣才有完整的證據鏈。這也是考古中所說的“孤證不立”,而西方很多的曆史都是孤證,也可以說是他們說是什麽就是什麽,連起碼的證據都沒有。”
    “另外,西方科技大發展時期,正是大量外國傳教士來到華夏後的一兩百年後。大家都知道瓦特發明改進了蒸汽機,不知道的是明朝王徵的《新製諸器圖說》,就記載了“火船自走”,比瓦特早了150年。所以有種推測是,傳教士將華夏大量的書籍運回歐洲,才有了歐洲的工業革命。而華夏卻因為滿清的統治,而中斷了已經開始的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其實隻要我們站在中立的立場觀看所謂的西方曆史,就能從中找到許多的不合理之處。”
    我的話讓大家都陷入了沉思,隻要大家心中對西方文明有一絲的疑問,隻要大家能站在公正、中立的立場看待華夏。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喜歡失敗者重生記請大家收藏:()失敗者重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