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淨土三經1
字數:2352 加入書籤
我們繼續介紹善導思想第十九章,淨土三經。
世尊傳下來的單純針對淨土法門的經典有三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被稱之為大經,文字最長,在曆史上一共有十二個譯本。因為時間久遠,一兩千年下來,現在傳世還存在的有五種譯本,也即“五存七缺”。在中國曆史上,《無量壽經》匯集過四次。因為這五種譯本都各自有一些不完備,互相之間又有一部分內容是互為補充的,所以大德們希望能夠做匯集。第一次是宋朝的王龍舒居士做的匯集。在《淨土聖賢錄》裏麵已經給大介紹過王龍舒居士了,他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功的大德。第二位是清代的彭際清居士。第三位是清末時期的魏源,魏源是個神人,學富五車,《海國圖誌》中的“師夷長技以製夷”就是他提出來的思維。他對於佛家的認知理解也非常的高妙,但是他匯集的《無量壽經》的版本詬病比較多,沒有流通過。第四次是民國夏蓮居老菩薩的匯集本。
其實匯集經文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受質疑的,因為如果匯集出了點岔子,容易誤導別人。王龍舒是淨土修行的大德,他的匯集本在曆史上流傳的時間非常長。一直到明末,淨土宗第八位祖師蓮池大師指出了在王龍舒匯集本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認為這個匯集本不合適,後來慢慢地流通就少了。從法門的建立來講,奉行曆代祖師傳承的版本是比較穩妥的。就《無量壽經》而言,從曇鸞到道綽,乃至到善導祖師,一直用的是康僧鎧所翻譯的《無量壽經》版本。夏蓮居老菩薩匯集《無量壽經》版本的時候,印光祖師在江浙滬一帶已經非常有名氣了。夏蓮居老菩薩匯集完版本,第一次在電台裏麵宣說是一九三五年。印光祖師是一九四零年圓寂的,到目前為止,我暫時沒有找到印光祖師對於夏版匯集本的評價文字,但是老法師這麽多年一直推廣夏版匯集本,相信這個本子是不會有問題的。所以現在筆者個人認為,修學淨土法門《無量壽經》如果不是選擇康僧鎧所翻譯的《無量壽經》版本,那麽就應該是選擇夏蓮居老居士的匯集本。筆者個人感覺夏版匯集本的文字更優美,應該說不亞於《金剛經》的文字,太漂亮了。你想去增加、減少一個字都不可能,非常精準。康僧鎧版本文字有很多地方非常詰屈聱牙,讀起來很不順暢。筆者最初開始念四十八願的時候磕磕碰碰,好幾天以後才把康僧鎧版本裏麵四十八願的願文念通暢。但是康僧鎧的版本有一個好處,他的四十八願文跟阿彌陀佛成佛以後果地上麵的成就文,有對應關係。匯集本是沒有這種行文結構在裏麵的,所以各有益處。
在康版譯本裏的四十八願,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十八、十九、二十願。比如說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願的成就文是“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成就文跟第十八願的關係是非常對仗、非常工整的。再比如說第十九願,十九願是引導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諸行之人歸於念佛。在《無量壽經》下卷,三輩往生中詳細地講了修諸功德。所以善導大師簡單地解釋: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其專念無量壽佛名。很明顯,第十九願是引導所有根機的人一起專念彌陀名號,三根普被。而《觀無量壽經》也是沿著這個中心思想,將十三定觀、定善,敬業三福、散善導入到一向專念。所以《大經》的三輩往生跟《觀經》的九品往生都是開合之意,目的都在導大家去念佛。但是從整個經文的結構上來講,康僧凱的版本就是上半部、下半部。夏蓮居老菩薩的匯集本四十八章,四十八章正好切合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以說像筆者這種智慧不夠的凡夫,是沒有能力去評價哪個版本好哪個不好。但我相信不管依旨哪個《無量壽經》的版本,我們隻要做到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那麽我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必定是能夠來接引我們,往生成功的。
大家知道淨土宗真正開宗立派的是善導大師,不是初祖東晉慧遠大師。善導大師依據淨土三經,特別是依據《觀無量壽經》展開了淨土宗的教義,所以善導大師特地為《觀無量壽經》著疏做解釋。善導大師是彌陀化生,他是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上,對《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做解釋,乃至對第十八願根本願做解釋。善導大師的思想當中,這三部經是三位一體的,這三部經就是一部經,這一部經分為三部經,述說重點不同,但是合在一起是完全契合的。關於這一點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有好幾處提到過。有人講四十八願是一體,有人講突出第十八願,其實都不矛盾,以第十八願總攝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講十八願,十八願願願講四十八願。從筆者愚昧的智慧來講,我個人感覺沒有必要把他完全分開單獨地去看。雖然從字麵上來看,每個願講的點不同,但是最終的目的是要引導淨土法門的眾生老實念佛,修行淨土法門,成就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願。
《無量壽經》上有原話:“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我們細分一下四十八願,有三類:一類是攝法身;第二類是攝國土;第三類是攝眾生。什麽叫攝法身呢?——就是法藏比丘要成為怎麽樣的一尊佛。第十二願說他要成為光明無量的佛;第十三願說他要成為壽命無量的佛;第十七願說他要成為十方諸佛一起稱揚讚歎他的名號的佛。這就是就了他自己佛本身所發出的誓願,攝他的法身。
喜歡善導思想請大家收藏:()善導思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