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一群腐儒

字數:3886   加入書籤

A+A-


    趙淩其實並不覺得一個項羽就能推翻他的統治。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很清楚,秦朝的滅亡可以總結於經濟問題、社會矛盾問題,軍事困境問題,甚至說是皇位繼承權的問題,這些都可以。
    絕對不是項羽個人有多麽勇猛,亦或是劉邦張良這些人有多麽厲害。
    隻要嬴政還活著,那絕對恐怖的統治力之下,劉邦項羽就算綁在一起也不夠玩的。
    趙淩並不覺得自己的治國能力比得上嬴政,但他知道秦朝“病”在哪裏了,手底下又是人才雲集。
    隻要他解決掉秦朝內部的問題,使百姓能安居樂業,誰吃飽了撐的造/反?
    派人追殺項羽,也隻是想防患於未然。
    而且項羽和項梁本就是楚國的餘孽反賊,身為皇帝,自當殺之。
    相比於項羽的生死,趙淩更在意民生以及《萬民典》的編撰。
    若是能再從氏族貴族的手裏再摳出些糧食和錢財,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了。
    熬完夜,趙淩一覺睡到日上三竿,不緊不忙地用過膳,這才帶了幾名陷軍營的高手低調出宮。
    扶蘇被封長安候,負責編撰《萬民典》以及派往各郡縣的儒生選拔。
    之前上朝的時候,孔鮒和淳於越就儒生選拔一事以及《萬民典》的編撰問題上書。
    總而言之就是與扶蘇意見不和,想讓趙淩定奪。
    趙淩都以軍務繁忙,戰事要緊,讓他們自行商議直接堵住了兩人的嘴。
    爾後孔鮒和淳於越各種求見,他都避而不見。
    他的心中本就早有抉擇,但身為皇帝,總不能事事親力親為吧?
    他可不想像諸葛孔明那般活生生累死。
    一個穿越者,都當皇帝了,沒有花天酒地,後宮三千快樂一下已經算是道德敗壞了,忙於軍事和搞錢就算了,不可能什麽事情剛開始做就要他來定奪,那還要他們這群大臣幹什麽?
    常奉府。
    博士們爭吵的聲音不斷傳來。
    “荒唐!我儒家學說為何要與陰陽家結合?”
    “豎子!有辱聖賢!不倫不類!就算你是皇帝的門生又如何?儒家聖學豈能說改就改的?”
    “長安候,此事老夫決不妥協,就算陛下親至也是無用。”
    ……
    孔鮒等儒家門生近些日子也是被折騰瘋了。
    他們在協助編撰《萬民典》的過程中,科農院的馮瑜竟然要將陰陽家的學說與儒家學說融合,扶蘇作為主編,竟然認為不錯。
    儒家是儒家,那就是孔孟之道,為何要與陰陽家結合?
    孔鮒作為孔子的後人,更是不會同意的。
    這要是編寫進《萬民典》中,他死後有何臉麵去見先祖?
    “若長安候決議要如此,那儒家學說便不入萬民典,我儒家門生也不再去各縣郡了!”
    “我儒家門生去各縣郡,可都是自掏腰包,沒讓國庫掏一枚錢,若是如此,還要改我儒家聖學,那我等便令門生都回來了,到時看兩位如何與陛下交代。”
    孔鮒仗著自己儒家領袖的身份,根本沒把扶蘇和馮瑜放在眼裏。
    儒家這些人也不傻,開始被趙淩畫下的大餅衝昏了頭,冷靜下來之後便意識到,趙淩是在利用他們。
    隻能說這種程度的利用在趙淩的大餅前,他們是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罷了。
    儒家與皇帝相輔相成,各取所需。
    扶蘇雖然被封長安候,但孔鮒並不覺得趙淩心胸已經寬闊到還會重用扶蘇的地步。
    至於馮瑜天子門生的身份,他便更未放在眼裏,趙淩的門生數百人,科農院那麽多人,他們說什麽重要嗎?
    就算是科農院院長陳平,他敢說什麽改儒家學說嗎?
    馮瑜不過是一個乳臭未幹的豎子,安敢如此?
    孔鮒等人口舌如劍,說得馮瑜都不知如何應答,紅著臉,杵在那裏沉默不語。
    扶蘇近日才聽馮瑜講起將陰陽家、道家、法家與儒家融和,在當前儒家學術的基礎上更改了不少,以對皇權的鞏固,他亦是覺得甚好,所以想要編入《萬民典》。
    有關儒家學說的改動,孔鮒、淳於越等人皆不同意,認為他們這是對儒家學說的侮辱,對孔孟聖人的侮辱。
    也正因如此,爭吵不斷。
    扶蘇和馮瑜二人在常奉府可謂是受盡白眼和辱罵。
    什麽豎子、狂徒,數典忘祖,雖然罵得不是很難聽,但他們二人也是灰頭土臉的。
    趙淩領人進了常奉府,卻未讓人稟報,還沒進去就聽到孔鮒和淳於越在那撒潑。
    他也不出聲,就在門口想等他們罵完,看他們能不能將後世的國粹給罵出來,結果來來回回就那麽兩句,屬實沒有新意。
    趙淩覺得,如果他是扶蘇,敞開了罵,能將孔鮒罵到心肌梗塞而亡,其他人肯定一個不放過,一個個罵哭都可以。
    “孔禦監,朕方才聽你說,你要召回儒家門生?不願教孩子們習字了?”
    趙淩人未到,聲音就先傳了進去。
    常奉府內一時間如沸騰的開水突然變冷,一個個博士愣在原地,回頭望著趙淩。
    博士們紛紛匆忙向趙淩行禮:“參見陛下!”
    趙淩卻是看都沒看他們,隻是淡淡地說道:“那便將儒家門生都召回來吧。”
    “孔禦監方才可是說,儒生們都是自掏腰包了?朕可是批了每月一位儒生三千錢的俸祿,孔禦劍是覺得少了?”
    要知道除了三川郡,一方縣令一年也不過六萬錢,折合每月才五千錢呢,趙淩給每位儒生每月千百錢,還是俸祿,也就是承認他們是大秦的官員了。
    雖然一月未到,沒發俸祿,孔鮒竟然還敢說儒生們都是自掏腰包,那趙淩肯定得挑他的刺了。
    還要召回門生以此為要挾?
    不愧是懟天懟地的先秦儒學。
    扶蘇可是皇族,又是趙淩封的長安候,他們還一口一個豎子,根本就沒把皇權放在眼裏。
    一群腐儒,不斷強調以德化民,批判法家苛政猛於虎,實際上並無多大影響力,難怪嬴政會瞧不上他們呢。
    想要儒家為尊,至少你得為皇權服務啊!這點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怎麽可能玩得過李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