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問就是別問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A+A-


    一名科農令的府中,三名貴族前來拜訪。
    “國企入股?”科農令司馬卬聽到貴族們問的問題,也是陷入了沉思,“諸位的意思是,陛下準備創立國企了?”
    三位貴族坐在下首,都眼巴巴地望著司馬卬。
    一人問:“司馬先生,不知何為國企?”
    司馬卬神秘一笑,搖了搖頭:“陛下還未正式成立國企……司馬卬若是說出來,恐不太好,而且這種好事多半也落不到各位大人頭上,各位還是請回吧。”
    另一貴族遲疑道:“司馬先生,如此說來,您是知道何為國企?如今鹹陽城都傳得沸沸揚揚,陛下允馮老入股國企,還有什麽不能說的?”
    司馬卬擺手笑道:“馮老那是何等人物?陛下允其辭去丞相一職,分明就是早有打算,準備讓馮家入股國企坐鎮,那潑天的富貴,可不是你我這等可以覬覦的。”
    三位貴族再次直愣愣地看著司馬卬,何為潑天的富貴?
    “三位請回吧,也莫要再問了,司馬卬亦不敢再多說了,怕陛下怪罪下來,我等都不好過。”
    司馬卬作勢就要送客。
    三位貴族聽到他都搬出皇帝來了,也不敢再多言,隻能紛紛告辭。
    司馬卬家裏發生的事情,在各位科農令家中發生。
    不是位列九卿,沒有少上造爵位的(15等爵位),連國企是什麽都問不出來。
    問就是,別問,問了也沒用,這種好事基本不可能落你頭上。
    那些得到答案的大貴族回去之後也是想入非非。
    原來想要入股國企,還得要相應的爵位或是官職。
    也對,國企!
    何為國企?
    國之重企,哪能什麽低賤之人就進來?
    大貴族們都從科農令那裏得知了不少內幕消息。
    不說別的,就三川郡那些商人和百姓,他們在趙淩的帶領下都變得富庶起來。
    馮去疾何等精明的人?
    他都認為入股國企是一件好事,那是潑天的富貴,他們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可是,這些大貴族都不確定一件事,陛下會允他們入股國企嗎?
    科農院的人的確告訴了他們什麽是國企,告訴了他們當年跟著陛下那些商人如今多麽富有,如果能入股國企,福澤後代子孫的。
    他們基本也信了。
    可是科農院的人也不確定陛下是否能允他們入股國企啊!
    鹹陽城中的小貴族好奇,大貴族們蓄勢待發,一時間有關國企的事情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若有誰知道國企的相關事宜,那便將迎來眾人羨慕的眼光,也有了吹噓的資本。
    仿佛他們已經有資格入股國企,將來的家族氣運便與大秦的國運連在一起。
    三日過去,馮家門庭若市。
    之前馮去疾辭官之後,他的許多門生故吏都選擇了疏遠馮家,哪怕馮劫還是禦史大夫,但局勢不明的情況下,他們可不敢跟馮家走得太近。
    趙淩連李斯趙高這樣的權臣都是說殺就殺,一個馮家,他滅不得?
    可就在馮去疾走出皇宮之後,一切局勢都變得明朗起來。
    馮家依舊是那棵蒼天大樹。
    馮去疾每日除了修改秦律,還需應對這些再次貼上來的故交。
    官員的確不能受賄,但馮去疾現在可不是丞相了,給他送什麽都不觸犯秦律。
    馮去疾看著滿院子的禮物,還有用宣紙寫了三篇的禮單,也是笑出了聲來。
    何謂人情冷暖?
    如今的他,似乎比他之前當丞相的時候更受這些人的尊敬。
    “諸位,陛下令馮某一月時間賣掉一萬斤棉花,數量巨大,實在難以完成。”
    馮去疾隻是對前來馮府拜訪的門生故吏說了這麽一番話,棉花尚未到,一萬斤棉花已經被訂了五千斤,那些人留下全額的貨款,也不管棉花什麽時候到。
    三日時間,賣了五千多斤棉花。
    那堆放在庫房的黃金和半兩錢堆成了小山,糧食更是填滿了三處宅院,他隻能稟告趙淩,讓人將這些錢財和糧食搬進國庫和糧倉。
    馮去疾看著客廳那些對他畢恭畢敬的大小貴族們,心中不免好笑。
    陛下,這難道也都在你的預料之中?
    自從趙淩登基之後,先是細鹽、紙張狠狠貴族們的錢財,隨後又由西文彥帶頭,捐募軍費,如今又是棉花。
    鹹陽城的八月有些許炎熱,這個時候買禦寒的棉花?
    還三日之內賣出五千多斤,四萬多兩黃金啊!
    馮府中人,記賬的,搬運錢財糧食的仆役忙都忙不過來。
    如果按照趙淩所說,賣完一萬斤棉花就給他一萬兩黃金,那他這三日便掙了五千兩黃金?
    馮去疾越是細想,越是覺得趙淩深不可測。
    這賺錢的速度,難怪他都不屑於收農民的賦稅,還用錢財買農民的糧食。
    還有他說生產那些農具,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農民們過好了,糧食種多了,大秦的國庫本就不怎麽缺錢糧,趙淩這段時間做事可沒怎麽用國庫的錢啊……
    馮去疾在心中默默推演,他能清晰地意識到,趙淩如果繼續這麽下去,農民會過得很好,國庫也不會缺錢。
    百姓過好了,生得也多,到時候大秦的百姓會越來越多,農民也會越來越多,大秦額糧食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這就好似滾雪球一般。
    若百姓的日子過好了,誰又願意叛亂?
    還有兩月之後的國企計劃。
    馮去疾已經看到兩月之後鹹陽城這些貴族們瘋狂的模樣。
    趙淩會讓他們入股嗎?
    請君入甕?
    但如果隻是趙淩的騙局,國企並賺不到錢,這些貴族會怎樣?
    他們會反?
    馮去疾想到這裏又忍不住笑了。
    那時候的貴族們沒錢沒糧,趙淩深得民心,手握重兵,他們拿什麽反?
    當年始皇帝讓六國的貴族都住在鹹陽,給官給房,不就是看重他們在各地的勢力和財富嗎?
    對於這些六國的貴族,本來就不好處理。
    趙淩如此一來,似乎就解決掉始皇帝一直耿耿於懷的問題。
    國企究竟賺不賺錢,這個問題對馮去疾而言真的已經不重要了。
    趙淩許諾的一萬兩黃金肯定投了,至於後麵的兩萬兩黃金,若是讓他投,他便投,不讓他投也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