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吸金能力恐怖如斯

字數:4056   加入書籤

A+A-


    陸賈見伏生要走,隻能高聲道:“三位先生請留步,方才在下正小憩,仆人不敢入門稟告,故而怠慢了三位,萬請見諒。”
    陸賈穿的儒袍,稱淳於越他們為先生,反正理由都已經說了,並不是他有意怠慢,至於淳於越他們信與不信,那就看他們了。
    淳於越也知,這是陸賈遞了一個台階,以免大家難看。
    伏生哪怕不信陸賈的鬼話,但也冷靜了下來,陸賈身著儒袍,看來還是以儒家門生自居。
    他可是皇帝推上來的科農院院長,當真要撕破臉皮?
    “寒舍陋室,還請三位進屋一敘!”陸賈虛手一引,請淳於越他們進去。
    淳於越也向伏生說道:“既然陳院長有請,不如進屋再論。”
    三位大儒被請進屋,吳公與陸賈之前卻隻是相互行了一禮,然後便上了馬車。
    “果不出陛下所料,陸賈被封院長之後,儒家人會踏破他家門檻。”吳公上了馬車,卻見不遠處,蓋邱的牛車正朝這邊緩緩駛來,他揮了揮手,馬夫駕車離開此地,朝皇宮走去。
    ……
    趙淩已批閱完了今日的文書,與章邯來到聖書閣。
    聖書閣的掌櫃楚懸正式趙淩的弟子,之前賣趙淩的詩集和《三字經》這些書籍,每日財源滾滾,這些錢財都是要入少府的。
    “稟陛下,《三字經》、《弟子規》共計賣出五千三百冊,得錢十億六千萬。”
    “《萬民典》賣出三百冊,得錢六億。”
    “陛下的三十冊詩集盡數賣出,得錢千萬。”
    “共計十六億七千萬錢。”
    楚懸報著賬,語氣之中充滿了激動,十六億七千萬錢啊!
    自從尚學宮開了之後,所有的書籍都是經過預定,要等上十日才能收到。
    真實成本是多少?他不是很清楚,但應該不超過七千萬錢。
    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成本大概十萬錢。
    趙淩僅僅用三個月時間,就憑借紙和書狠狠地在鹹陽權貴們這裏收割。
    預定必須等十日才能得到。
    這就是典型的饑餓營銷。
    主打一個貴,還不能馬上得到,這才符合那些權貴世家的心理。
    平民基本是不會被收割到的,因為《三字經》和《弟子規》在市場上已經出現竹簡版,統一賣價不過百錢,寒門和平民都是買得起的。
    世家門閥,權貴子弟是不屑於跟寒門用竹簡版的。
    隻有紙質的書籍,才符合他們的身份。
    趙淩遲遲不將紙張普及,就是要將權貴們的錢先收夠了。
    章邯身為少府,聽到這個數字也是嚇得說不出話來。
    聖書閣開了才多久啊?
    十六億七千萬錢?
    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些什麽?
    上郡三十萬將士一年的軍費開銷差不多十五億錢,皇帝僅僅憑借一個聖書閣便三個月掙了十六億七千萬?
    大秦那些權貴這麽富嗎?
    還有尚學宮的收入也是直接入少府的,四千餘名學子,報名費十兩金半年,也就是第一期半年就掙了四萬金,也就是四億錢。
    不出意外,每一期所掙的都是隻多不少。
    一年光是尚學宮入賬便是八億錢。
    章邯以前可是跟在始皇帝身邊的,少府是有錢,但少府從沒這麽富裕過啊!
    你將少府當國庫呢?
    章邯不知道的是,蕭何擔任任治粟內史後看到國庫的稅收也是驚呆了。
    往年的稅收大都是收那些平民百姓和商人的,翻一翻往年的賬目,再看看趙淩登基之後的賬目,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百姓今年是免了許多稅的,按理說是難以維持大秦龐大的軍費的,結果皇帝讓大臣們捐了軍費不說,稅收的最大頭就是西、孟、馮三家。
    孟家賣細鹽交的稅一直很平穩,西家賣紙交的稅逐漸開始暴漲,入冬後,馮家交的稅也開始瘋狂暴漲。
    自趙淩登基之後,哪怕不算之前的白家,三家交的市稅已經超過三十億錢。
    這放在往日,就算將刀架在那些權貴的脖子上,也拿不到這麽多的錢啊。
    “聖書閣明日開始賣報紙!”趙淩說道,“明日匈奴使者入鹹陽,你還記得朕在三川郡之時告訴你怎麽做報紙的吧?”
    “一份報紙一兩金,內容你看著辦,可二十兩定一月的報紙。”
    趙淩在三川郡的時候就已經教過楚懸,報紙的目的是占領輿論高地,給權貴洗腦。
    大秦日報!
    這可不是尋常百姓能買的起的,反正尋常百姓大都也不識字。
    趙淩要讓閱讀報紙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逼格。
    畢竟一張A4大小的紙便要賣一兩金,報紙一張也是一兩金,權貴們不會不買賬。
    最重要的是,這賣報紙的錢是入少府的,賺起來又輕鬆。
    不出意外,任趙淩這般折騰下去,紙張的價格會慢慢跌,但這也不重要,西文彥那邊,趙淩已經給了他新的選擇,西家的經濟不會崩。
    “喏!”楚懸應諾了一聲,試探地問道,“陛下的詩集已經風靡鹹陽城,有學之士爭相閱讀,陛下何不再出一本詩集,若是千兩黃金一冊,在鹹陽再賣百冊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趙淩卻搖了搖頭:“朕是皇帝,不是詩人!”
    百冊,若千金一冊,換算成半兩錢,那就是一億錢。
    但這並不合適!
    能拿出千兩黃金來買皇帝詩集的權貴,鹹陽還真沒一百戶!
    再加上趙淩登基之後收割得已經夠狠了,始皇帝將天下富豪權貴聚集於鹹陽,趙淩揮動鐮刀頻頻收割,簡直不當人了。
    這些日子來,不少權貴賣房賣田,都被趙淩派人低價收購。
    他再這麽上千兩黃金地收割,實際也收割不了個什麽了。
    還有王翦提醒過他,身為皇帝,有些事情是不可做的。
    趙淩之前賣詩集,除了掙錢,還有個目的就是用這些詩集搞個人崇拜。
    天下學子何其多,隻要他的詩集驚豔那些學子,他們崇敬自己,統治便更加輕鬆。
    但可一不可二,畢竟他是皇帝,不是詩人。
    再賣詩集,可就不務正業了。
    報紙慢慢收割,占領輿論高地,這便是趙淩接下來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