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道家攻擊性這麽強嗎
字數:3745 加入書籤
鄒玄本就接受了大九州的概念,相信除了中原地區,天下還有更加廣袤的土地,如今趙淩說的這些,他也在嚐試接受。
趙玲繼續說道:“先生可將日看作一個發光發熱的巨大火球,而地看作一個比日小上許多的小球,小球圍著大球轉動,同時也在自行轉動,月亦為球,隻是比地更小的球罷了,月圍地轉。”
如果是換做一個人與鄒玄說這樣的話,他可能會覺得對方是瘋了。
但趙淩是皇帝,且墨家在他的指導下明顯已經發生了改革,鄒玄是有些相信趙玲的博學的。
同理,若趙淩的對麵不是鄒玄,他說這些也可能是對牛彈琴。
若非真正虛懷若穀的大才,有些根深蒂固思想是很難轉變的。
這也是趙淩最欣賞鄒玄的地方,他會嚐試去接受全新的事物和概念。
鄒玄眉頭緊鎖,問出他的疑惑:“日比地大,地比月大,為何看上去日月一般大小?”
趙淩笑道:“人之渺小,放天地間如米粒沙礫,觀天下遠小近大,日遠而大,月近而小罷了。”
鄒玄微微眯眼,喃喃自語,細細琢磨著趙淩的話,心中不斷推演著,若趙淩所言非虛,那地有多大,月有多大,日又該有多大?
趙淩任由他自己先思索,陰陽家本來就欲探索天地之玄妙,他隻需要稍微開那麽一個口子,剩下的交給鄒玄,想必可以推動大秦的天文學。
正如推動墨家的發展一般。
這個時代有大智慧的人太多了,隻是因為常年的戰亂,讓他們沒有心思去想更多的問題,也就出現了時代的局限性。
趙淩的出現則是要給他們一個穩定的社會,再給他們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人隻有穩定了,不用擔心戰亂,吃飽穿暖了,才有時間去想更多的問題,才能去探索更多的問題。
華夏人民向來聰敏勤奮,趙淩的靈魂來自後世,他也隻想憑借他的記憶為世人當一個領路人罷了。
趙淩見鄒玄一副想不明白的樣子,試探地問道:“先生,朕繪製了大秦以及整個天下的輿圖,還令公輸家製作了以日為中心,天外的模型,先生可有興趣?”
鄒玄一愣,死死盯著趙淩,他是何等沉穩的人。
高官厚祿對他而言猶如浮雲,他亦不屑於青史留名,隱士大才,隻想做閑雲野鶴。
當趙淩說出,他不僅僅繪製出大秦和天下的輿圖,還有天外之模型,頓時驚住了。
哪怕他父親鄒衍也沒能繪製出大九州的輿圖來,未曾到達之地,應如何繪製?
嬴政在位之時,已有全國輿圖,鄒玄早已有所耳聞,但哪怕大秦的輿圖,天底下也隻得兩份,一份在嬴政手中,一份被收藏了起來。
鄒玄雖然已成陰陽家領袖,但這等軍事要圖,可不是他能見到的。
至於大秦之外的輿圖,還真沒聽說過……
天外模型?!
鄒玄如何能不好奇?
鄒玄躬身行禮道:“陛下若願借老朽觀之,老朽願將陰陽家一切傳承奉上。”
趙淩擺手道:“朕不過是希望陰陽家莫要斷了傳承,也莫要被一些方士用來蠱惑人心,先生欲傳承便傳承,朕不幹預陰陽家的事。”
別看鄒玄在尚學宮隻收了一個弟子,實際上陰陽家門徒遍布天下,而且能真正出師的都是全能的大才。
趙淩可是穿越而來,不信神明,但玄學多少還是信點。
陰陽家可不玩迷信那套,哪怕觀人麵相這些,都是有些靈驗的。
“陛下仁德!”鄒玄長歎了一口氣,皇帝竟然不貪他們陰陽家的傳承,如果那所謂的天下輿圖和天外模型,那他就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嬴政之前焚書坑儒,獨尊法家,其中有部分原因正是方士徐福、盧生等人就是提出陰陽家的大九州理論,告訴嬴政,海外有仙山。
他們真正的陰陽家沒有騙嬴政,但並不妨礙一些賊人利用陰陽家的理論坑蒙拐騙。
陰陽家弟子多少跟方士沾了邊,鄒玄讓弟子避世不出,也有躲避嬴政鋒芒的意思。
鄒玄迫不及待地說道:“陛下,我等這就去?”
趙淩望著天辯台上蓋邱,道:“先生不妨先聽聽道家的課?”
諸子百家都講得差不多了,趙淩也都聽了,如果這個時候走,肯定是不合適的。
蓋邱是夏無且為趙淩尋來的,而且蓋邱這人確有真才實學,趙淩對他的課也是很感興趣的。
道家如今隻有哲學,尚未宗教化,所謂黃老之學便是依托黃帝和老子的思想結合,主張“無為而治”,“刑德並用”。
法家強調積極幹預,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兩者在治國理念上是有很明顯對立的。
秦始皇的集權政策與道家“自然”“去奢”思想背道而馳。
鄒玄也是靜下心來,望著天辯台上的蓋邱,他也想不出蓋邱能講個什麽出來。
無為而治?
很顯然,皇帝不會同意的。
他是打算將道家推向深淵嗎?
蓋邱身著深藍色道袍,站在台上,先是對吳公拱手行了一禮,道:“吾今日直言,可能對法家多有冒犯,還請見諒。”
吳公笑了,向蓋邱伸出一隻手,道:“先生暢所欲言。”
大秦依法治國,哪怕秦武帝登基之後,依舊未變,哪怕不再獨尊法家,令百家爭鳴,可法家依舊處於主要地位。
儒家被皇帝用起來,怎麽道家也想來與法家碰上一碰?
未免太可笑了些吧!
蓋邱這才站直了,目光掃過底下的學子與匈奴使者,高聲道:“吾以為,法家乃戰時之法,商君韓非子之法意在以力服人、賞罰二柄、弱民強國,乃是完全服務於戰爭,爭霸天下所需。”
“而今始皇一統天下,武帝令蠻夷臣服,普天之下莫敢不從,兵戈已止!當重啟治世之道,令百姓休養生息,縱使法理天下,尤重德禮。”
蓋邱一句法家乃戰時之法引起法家學子一片嘩然。
他們萬萬沒想到,諸子百家授課,並非辯論,儒家、醫家、墨家他們都隻是發表自己的言論,展示自己的能力罷了,可沒道家這麽強的攻擊性!
你道家不是最隨和的嗎?怎麽開口第一句就針對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