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改革軍功授爵製
字數:4592 加入書籤
嬴政靜靜地聽著,他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與兒子的治國理念,存在著根本的不同。
在他這位千古一帝的內心深處,這廣袤的大秦帝國,從來就不是天下人的天下。
所有的疆土,所有的百姓,乃至那些看似顯赫的王公貴族,都不過是皇帝一人的私有財產和統治工具罷了!
那些將士,固然是大秦的將士,但他們更是皇帝用來開疆拓土,掃平一切障礙的利刃。
戰死了,傷殘了,那就再換上一批新的!
即便是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隻要最終能達成皇帝的戰略目的,那都是必要的代價,甚至可以說是那些士卒的榮幸!
嬴政沉默著,深邃的目光落在跳躍的燈火上,仔細咀嚼著趙淩剛才那番話,並沒有立刻出言反駁,也沒有動怒,隻是陷入了長久的思索。
趙淩見父親沒有反對,便繼續闡述自己的想法:“父皇,吾大秦實行‘全民皆兵,耕戰一體’的國策,再加上‘軍功授爵’的巨大激勵,將士們的戰鬥積極性和戰鬥力的確空前強大,這是大秦能橫掃六國的基石。”
說到這裏,趙淩微微一頓,話鋒一轉,“可如今四海之內,已無強大的對手,至少兩年之內,朕是不打算再開戰。”
“朕也知道,父皇您當年決意北擊匈奴,除了消除邊患,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六國既平,若不讓這台為戰爭而生的龐大國家機器繼續開動下去,它很可能會因為失去目標而內部生鏽,甚至崩潰。”
趙淩點出了當時嬴政的深層憂慮。
任何事情都有巨大的慣性。
軍功授爵製度就像一架上緊了發條的戰車,注定要不斷地征戰才能維持其運轉。
否則,朝廷不會白養著龐大的軍隊,軍餉開支有限,士兵們失去了通過戰爭獲取爵位和獎賞的上升通道,這種巨大的慣性所帶來的失落和矛盾,反而可能從內部摧毀大秦。
嬴政之前也確實沒想到,趙淩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以雷霆萬鈞之勢打服了凶悍的匈奴,又巧妙地製衡住了南方的百越。
如今的大秦,確實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趙淩方才也說了,兩年之內,他並不打算大規模對外用兵。
如果沒有戰爭,而軍功授爵製度又不進行變革,那麽軍隊長期無所事事,士兵的血性和戰鬥意誌會被慢慢消磨,戰鬥力必然大幅下降。
戰爭結束得太快,連嬴政也沒完全想好,和平時期該如何調整這套為戰爭量身定做的體係。
趙淩見嬴政眉頭緊鎖,便笑著進一步解釋:“其實,從嶺南以及各地邊關調回內郡的將士,我們不需要他們再去拚命打仗。朝廷隻需要支付給他們足夠豐厚,令人羨慕的軍餉,提供給他們天下最精良的盔甲武器,並且進行常年不間斷的,嚴格而專業的軍事訓練,把他們打造成一支支保衛京師,鎮守各戰略要地的精銳常備軍就可以了。”
“這樣做,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國庫的軍費開支會比以前龐大很多。”
趙淩語氣輕鬆,臉上帶著一抹笑意,財大氣粗的模樣,“但現在我們的國庫和少府都很充盈,朕也有辦法讓天下的財富持續增長,讓大秦越來越富庶。”
“隻要國家有錢有糧,就完全養得起這些職業化的精銳!而且,一支訓練有素,待遇優厚,並且忠誠可靠的常備軍,才是國家長治久安最堅實的保障。”
嬴政麵色凝重,他並不覺得光靠發餉和訓練就萬事大吉了,但趙淩提出的這個方向,聽起來確實能解決很多問題。
前提便是國庫必須一直像現在這麽有錢,能持續支付高昂的軍費。
趙淩似乎看穿了父親的疑慮,繼續侃侃而談:“當然,僅僅這樣還不夠。最核心的,是必須對實行了百年的軍功授爵製本身進行改革。”
“改革軍功授爵製?”嬴政猛地抬起頭,眼中露出驚疑不定的神色。
這可是商君變法以來大秦的立國之本,動搖它,牽涉的利益和阻力太大了!
“父皇不必擔憂,並非廢除,而是改良和擴充。”趙淩自信地解釋道,“如今天下太平,士兵們獲取軍功的機會大大減少。我們可以增加獲得爵位的渠道和方式,讓將士們即使不在戰場上,也能有上升的途徑和盼頭。”
嬴政目光灼灼,立刻追問:“如何增加?”
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趙淩顯然早有腹案,流暢地回答:“第一,在傳統的戰功之外,增設‘戍邊功’和‘訓練功’!”
“隻要長期戍守邊疆而沒有過失,或者在日常操練,軍事演習中成績優異,表現突出,都可以根據情況授予相應的爵位或者賞賜。”
“第二,改變賞賜的方式。不能隻賞賜土地和奴仆,可以部分轉變為金錢、布帛、糧食,甚至給予其家人免稅徭役的特權等更靈活的物質獎勵和精神榮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趙淩沉聲道,“建立老兵退伍撫恤製度!對服役達到一定年限,或者立有戰功但因傷因病無法繼續服役的老兵,朝廷每月發放一定的錢糧作為補貼,妥善安置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讓所有大秦子民都明白,隻要為國家流過血汗,朝廷就絕不會忘記他們,絕不會讓他們晚年淒慘!”
嬴政的眉頭再次皺緊:“如此一來,軍費開支豈不是更高?你難道想徹底廢除如今的強製征兵製度?”
他看了這麽久的文書,也猜到了趙淩的一些想法。
趙淩搖了搖頭:“父皇,軍費的問題您真的不用擔心,兒臣自有生財之道,保證國庫充盈。至於征兵製度,也不是完全廢除,而是需要進行更人性化的改革。”
“言!”嬴政言簡意賅,但很明顯,他想聽聽趙淩還有什麽招。
趙淩繼續闡述他的構想:“我們可以保留普遍的兵役製,這是全民為兵的基礎。但每個男子一生中,隻需在年輕時服2年兵役即可。並且實行輪番服役製,一批人服役期滿回家,另一批人再接著去。”
“而那些適齡青年在非服役期,則作為預備役登記在冊,每年隻需要抽出一個月接受集中的訓練,保持基本的軍事技能。一旦國家發生戰爭,可以迅速將這些受過訓練的後備兵員征召入伍,形成戰鬥力。”
趙淩越說越興奮:“這叫藏兵於民!既保證了國家擁有龐大且經過訓練的後備兵源,隨時可以動員,又不至於讓大量青壯年長期脫離社會生產,不影響耕種、工匠、商貿等各行各業的發展。”
“這些士兵大部分時間在家裏專心務農、做工或者經商,他們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可以為朝廷提供稅收,財政的負擔遠小於養活一支全員脫產的職業大軍。他們自己也能賺到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日子。而國家需要用兵時,一聲令下,就能召集起一支有基礎,有組織的隊伍!”
嬴政聽完這一長串的闡述,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
他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時空,在腦海中飛快地推演著施行這一切措施之後,大秦帝國可能發生的種種變化。
大秦現行的製度,男子年滿20歲就必須到官府“傅籍”(登記),開始服漫長的徭役和兵役,理論上直到60歲才能“免老”(免除役期)。
一生中要反複輪流服役,每次戰爭爆發都可能被征召。在這個普通百姓平均壽命可能隻有三四十歲的年代,這簡直是從生到死都在服役!
壓榨得實在太狠了!
不是趙淩想要看到的天下,他想要的是百姓富足,生活安康,活得有尊嚴,而不是被無情地扔進國家戰爭機器的齒輪裏,被敲骨吸髓,耗盡一生。
良久,嬴政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他隱約明白了趙淩想要構建的那個新世界。
推演的結論是,如果真能按照趙淩的設想施行,那麽大秦即使近幾年不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也完全可以平穩地過渡,妥善地安置所有的軍民。天下的百姓會因此過得越來越好,負擔大大減輕……
嬴政最終抬起頭,臉上露出了罕見而滿意的笑容,甚至忍不住輕輕拍了一下案幾,讚歎道:“彩!”
原來,趙淩這小子所做的一切並不是一時間的頭腦發熱,真的經過深思熟慮,早已為這台殺瘋了的大秦戰車,規劃好了平穩駛入休養生息新階段的完整路線圖!
有趙淩這樣的帝王,或許真的是天下黔首的福氣吧。
【這兩章是補前兩天差的,通了個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