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善意的付出與複雜的人心
字數:7701 加入書籤
自從上次與弟弟陳施澤激烈爭吵過後,陳錦鬆的心便一直被陰霾籠罩。每當夜深人靜,或是獨處沉思之時,他的腦海中總會不受控製地飛速閃過幾年前的畫麵,那些記憶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令他難以釋懷。那時候陳錦鬆每次行至弟弟陳施澤家附近,目光總會不由自主地投向那座搖搖欲墜的土坯房。一看到它,他的心便像沉入了無盡的深淵,又似被一塊冰冷且沉重的大石頭狠狠壓住,悶痛與壓抑之感鋪天蓋地而來。不僅是這土坯房,想到屋內的爸媽還住在更為破舊的茅草屋下,他的內心就如翻江倒海一般,五味雜陳。
那座土坯房,在時光的磨礪與風雨的洗禮下,盡顯滄桑與破敗。牆體上布滿了一道道寬窄不一的裂縫,像是歲月刻下的猙獰傷疤。房頂上的瓦片稀稀拉拉,不少地方已經露出了斑駁的椽木,在風中搖搖欲墜。每到風雨交加之時,這座土坯房便在狂風中瑟瑟發抖,仿佛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虛弱地承受著命運的捉弄,似乎隻需一陣稍大些的風,就能輕易將它連根拔起,吹得七零八落。
陳錦鬆靜靜地佇立在那裏,眼神中滿是心疼與自責,滿心的愧疚如瘋長的藤蔓,肆意蔓延。他深知,自己作為兄長,這些年來日子雖說不上大富大貴,但相較於弟弟,確實要寬裕一些。然而,麵對弟弟一家與父母在這般困苦環境中艱難掙紮,自己卻一直未能給予足夠的幫襯,未能盡到兄長應盡的責任。這種愧疚感,猶如一把尖銳的利刃,時不時地刺痛他的內心,讓他在無數個夜晚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陳錦鬆家的院子一隅,靜靜堆著一堆略顯突兀的黃土。那是前些日子他家修繕房屋時剩下的,在陽光的照耀下,土堆泛著微微的光澤,像是歲月沉澱下的一抹記憶。陳錦鬆每次看到這堆黃土,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漣漪。他深知弟弟陳施澤家那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在風雨中飄搖,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而年邁的父母也跟著弟弟一家在那破舊的茅草屋裏飽受風雨之苦。
一日,陳錦鬆望著那堆黃土,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這些黃土若是給弟弟拿去燒磚,說不定就能幫弟弟把房子翻新一下,讓弟弟一家和父母都能住上堅固溫暖的房子。這個想法一旦萌生,便在他心中紮下了根。他沒有絲毫猶豫,甚至沒來得及跟妻兒子女商量,便默默決定付諸行動。
陳錦鬆在雜物間翻找出一輛破舊的板車,那板車的輪子早已磨損得不成樣子,車身也布滿了斑駁的鏽跡,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滄桑。但陳錦鬆顧不上這些,他費力地將板車拖到黃土堆旁,開始一鍬一鍬地往車上鏟土。每鏟一鍬,他都能感受到黃土的分量,也能想象到弟弟一家未來住進新房的模樣,這讓他充滿了動力。
裝滿土後,陳錦鬆雙手緊緊握住板車的車把,吃力地向前拉去。那板車發出“嘎吱嘎吱”的刺耳聲響,仿佛在痛苦地呻吟。沒走幾步,陳錦鬆便已累得氣喘籲籲,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滾落,順著臉頰滴落在腳下的土地上。夏日的陽光熾熱而刺眼,無情地烘烤著他的後背,不一會兒,他的衣衫就被汗水濕透,緊緊貼在身上。但陳錦鬆沒有停下腳步,他咬著牙,一步一步堅定地朝著弟弟家的方向走去。
每一趟往返,都像是一場對體力和意誌的考驗。陳錦鬆的雙腿像灌了鉛一般沉重,雙臂也因長時間用力而酸痛不已。然而,每當他想到弟弟能住上結實的房子,想到父母能在安穩的屋簷下安享晚年,心中便湧起一股暖流,所有的疲憊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他告訴自己,為了弟弟和父母,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再苦再累,他也要堅持下去。
不僅如此,陳錦鬆的目光又落在了那堆妻子千辛萬苦從山上背回來的柴火上。這些柴火,凝聚著妻子無數的心血與汗水。每一日,天還未亮透,妻子便早早起身,摸黑踏入那片靜謐的山林。山林中荊棘叢生,清晨的露水打濕了她的褲腳,寒意透過衣衫直沁骨髓,但她顧不上這些,隻為尋覓那些幹燥、易燃的好柴火。她在山林裏四處穿梭,目光仔細地搜尋著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根可用的樹枝。
找到合適的柴火後,妻子便吃力地將它們一捆一捆地捆紮起來,而後艱難地背在背上。那沉重的柴火壓彎了她的脊背,每邁出一步都顯得如此艱難,但她從未有過一絲抱怨。就這樣,一捆又一捆,柴火漸漸堆積在家中的柴垛上,原本是為了滿足家裏日常做飯時爐灶裏跳躍的火焰,以及在凜冽寒冬來臨時,為家人驅散寒意,帶來溫暖。
可陳錦鬆看著弟弟家燒磚的緊迫情形,心裏想著,燒磚這活兒,沒有大量柴火可不行,弟弟家的狀況,肯定正為這事兒發愁呢。想到這兒,他內心稍作掙紮後,便又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把柴火借給弟弟。當他開始動手搬運柴火時,妻子那疲憊卻又充滿疑惑的眼神從他身上掃過,他微微低下頭,不敢直視妻子的目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柴火一捆一捆地被搬走,柴垛漸漸矮了下去,陳錦鬆心中湧起一絲難以言說的不舍。畢竟,這些柴火飽含著妻子的辛勞,也是自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當他的思緒飄向弟弟家那搖搖欲墜的房子,想到弟弟和父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模樣,他咬了咬牙,像是在給自己打氣,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他深知,此刻弟弟更需要這些柴火,作為兄長,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弟弟陷入困境而不顧,哪怕這意味著自家要麵臨一些不便。
在村子背後的山上,有一塊林地,那是早些年家中依照村裏的分配方案所得。這片林地,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四周樹木鬱鬱蔥蔥,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林地間,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綻放,與四周的綠樹相互映襯,勾勒出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麵。
陳錦鬆站在自家小院,目光時常會不自覺地投向那片林地。在他心中,這塊林地雖然歸自家所有,可目前並沒有特別的規劃,暫時也用不上。而弟弟陳施澤一家,至今還擠在那搖搖欲墜的土坯房裏,生活過得頗為艱難。陳錦鬆每每想到弟弟家的困境,心中便滿是憂慮與心疼。
一日,陳錦鬆獨自來到這片林地。他緩緩穿行在樹林間,腳下的落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他撫摸著粗壯的樹幹,心中暗自思忖:這片林地若是能給弟弟,憑借弟弟的勤勞,說不定能在這裏開發出些什麽,種上果樹,或者發展林下養殖,從而改善一下他們家捉襟見肘的生活。這個念頭在他腦海中一旦形成,便愈發堅定。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陳錦鬆再次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找到弟弟,鄭重其事地表示要將這塊林地無償獻給弟弟。陳施澤聽聞,眼中滿是驚訝與感激,緊緊握住陳錦鬆的手,嘴唇顫抖著,一時竟說不出話來。陳錦鬆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弟,希望這塊林地能幫你過上好日子。”
回到家中,陳錦鬆滿心期待著弟弟能在自己的幫助下,生活逐漸好起來。他仿佛已經看到弟弟在林地裏忙碌的身影,看到那片林地日後碩果累累,看到弟弟一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份期待,如同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著陳錦鬆的心,讓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陳錦鬆的妻子陳秀芸發現院子裏的黃土沒了,柴火也少了一大半,頓時心急如焚。她四處打聽,才知道是丈夫拿去給了弟弟。陳秀芸又氣又急,忍不住埋怨起來:“你怎麽能不跟我商量就把這些都給了他?咱們家也不寬裕啊,這些黃土和柴火都是有用處的!”陳錦鬆低著頭,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囁嚅著說:“我看咱弟家那房子實在太破了,而且看著爸媽到現在都還擠在那破舊的茅草屋下,想幫幫他們。”陳秀芸一聽,更加生氣:“幫他也得先顧好咱們自己家啊,你這麽自作主張,把家裏的東西往外送,孩子們知道了怎麽想?”
孩子們得知此事後,也都有些不滿。兒子景辰皺著眉頭說:“爸,您這樣做我們能理解您是心疼叔叔,可您也該跟我們說一聲啊。再說了,咱們家也有自己的計劃,您這一下把東西都給了叔叔,我們怎麽辦?”女兒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爸,您不能總是這麽不顧家地幫叔叔,他自己也該努力啊。”陳錦鬆看著家人的反應,心裏有些不是滋味,但他覺得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隻是沒想到家人會這麽不理解。
在一個靜謐的夜晚,月光如水,輕柔地灑落在陳家的小院裏。陳秀芸趁著一家人剛吃完晚飯,家中稍顯安靜之時,悄悄把景辰拉到了一旁的角落。她神情凝重,眼中透著一絲無奈與憂慮,輕輕握住景辰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辰兒啊,你爸這回做事可真是太讓媽寒心了,他這人太自私了,做啥事兒都不跟我商量一聲。平日裏,你爸不管做什麽決定,媽都盡量理解他,很少去反對,畢竟咱們是一家人,得相互扶持。可這次,你爸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
陳秀芸微微頓了頓,抬眼望向院子的角落,仿佛還能看到那堆曾經堆積如山的黃土,接著說道:“你瞧瞧院子裏那些黃土,雖說咱們現在暫時用不上,但那可是個長遠的打算啊。等你長大成人,到了該蓋房子的時候,那黃土可就派上大用場了。可你爸倒好,一聲不吭地就無償給了你叔叔。你想想,等你以後真要蓋房子,咱們就得花錢去買土了,這得多花多少錢呐!”
說到這兒,陳秀芸的聲音不禁有些顫抖,眼中泛起了淚花:“還有啊,那些柴火,那可是媽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從山上一捆一捆背回來的呀!每背一捆,都累得我腰酸背痛,可我想著能給家裏省點錢,能讓你們冬天暖和點,就咬著牙堅持下來了。結果呢,你爸又無私地讓你叔叔隨便拿去用。山上的林地給你叔叔也就罷了,可這些柴火是媽用自己的力氣,一點一點背回來的心血啊!再說了,你嬸嬸身強力壯的,她為啥就不能自己去背柴火呢?她又不是沒這個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秀芸輕輕歎了口氣,緩了緩情緒,繼續說道:“媽也知道,作為子女,孝順父母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不管是你外公外婆,還是你爺爺奶奶,咱們都應該盡心盡力地孝順。可孝順歸孝順,也不能不顧咱們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啊。你說是不是,辰兒?”陳秀芸望著景辰,眼神中滿是期待,希望兒子能理解自己的委屈和無奈。
景辰凝視著母親,眼中滿溢著心疼之色。在這一刻,他清晰地看到歲月已悄然在母親臉上留下了痕跡,那幾縷不知何時爬上鬢角的銀絲,仿佛是生活艱辛的無聲訴說。他深切地懂得,母親的每一句言語,每一個舉動,都飽含著對他深深的愛意,皆是為了他的未來而殫精竭慮。
景辰深知,自母親嫁入這個家的那一天起,便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其中。這麽多年來,母親從未與爺爺奶奶紅過一次臉,更別說吵架了。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始終將爺爺奶奶視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般悉心照料。每天清晨,母親總是第一個起床,精心準備好熱氣騰騰的早飯,端到爺爺奶奶的麵前;夜晚,她又會在睡前為老人噓寒問暖,確保他們睡得安穩。
逢年過節,母親即便手頭並不寬裕,也會想盡辦法為爺爺奶奶添置新衣,準備豐盛的飯菜。農忙時節,母親在田間辛勤勞作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也不忘先去看看爺爺奶奶有沒有什麽需要。她總是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詮釋著孝道。在景辰心中,母親就是這個家最溫暖的港灣,她的善良與孝順,如同熠熠生輝的燈塔,照亮了整個家庭。
景辰心疼地注視著母親,眼神中滿是理解與溫情。他輕輕握住母親的手,溫柔且堅定地說道:“媽媽,我都明白,您所說的每一個字,所擔憂的每一件事,全都是為了我好啊。這麽多年來,您對這個家的付出,對爺爺奶奶的孝順,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您向來把爺爺奶奶當成自己的親爸親媽一樣對待,從沒有過一絲一毫的虧待。這次爸爸這樣的做法,確實是有些考慮不周,太過分了。”
景辰微微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繼續說道:“現在,我們也隻能期望叔叔能夠明白爸爸的一番苦心,是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畢竟爸爸也是看叔叔家日子艱難,才想盡辦法去幫襯。希望叔叔能珍惜這份兄弟情誼,別辜負了爸爸的好意。”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景辰怎麽也想不到,他滿心期待的叔叔,竟是個不折不扣的白眼狼。在之後的日子裏,叔叔的所作所為,徹底寒了他們一家人的心,也讓這段原本就複雜的親情,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一開始,陳施澤對哥哥的幫助滿心感激。他看著哥哥一趟趟給自己送黃土,把珍貴的柴火借給自己,還把林地給自己,心裏感動不已。每次見到哥哥,都拉著哥哥的手,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哥,多虧了你,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這房子該怎麽修。”陳錦鬆看著弟弟感激的樣子,覺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心裏也很欣慰。
可日子一長,陳施澤漸漸習慣了哥哥的幫助。他開始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對哥哥的態度也有了微妙的變化。有一次,陳錦鬆去弟弟家看看燒磚的進度,陳施澤正坐在院子裏悠閑地抽煙,看到哥哥來了,隻是抬了抬頭,淡淡地說:“哥,你來了。磚燒得差不多了,不過還缺點柴火,你再回去看看有沒有,給我送點來。”陳錦鬆聽著弟弟這近乎命令的語氣,心裏有些不舒服,但想著弟弟的房子還沒修好,還是點點頭答應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施澤變得越來越得寸進尺。磚燒好後,他又覺得蓋房子還需要些木料,於是又找到陳錦鬆:“哥,你看這房子要蓋起來,還缺不少木料呢。你家不是還有些備用的嗎?給我用用唄。”陳錦鬆麵露難色:“弟啊,我家那木料是留著以後說不定有用的,而且之前給你的那些東西,已經讓家裏有點緊張了。”陳施澤一聽,臉色立刻變了:“哥,你這就不夠意思了吧,之前都幫了,現在這點忙都不幫?你看著我這房子蓋一半,你忍心?”陳錦鬆無奈之下,隻好又把家裏備用的木料給了弟弟一些。
陳錦鬆的妻子陳秀芸知道這件事後,徹底爆發了。她哭著對陳錦鬆說:“你看看你,把家裏的東西都給了他,他還不滿足。咱們自己家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你到底有沒有考慮過我們?”孩子們也紛紛指責父親:“爸,您不能再這樣慣著叔叔了,他太過分了!”陳錦鬆看著家人傷心失望的樣子,心裏也很痛苦,他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陳施澤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覺得哥哥一家越來越小氣。有一天,他又來到陳錦鬆家,說房子蓋好後還需要些錢買家具,讓陳錦鬆再借給他一些。陳錦鬆這次終於忍不住了,他嚴肅地對陳施澤說:“弟,我之前幫你,是看你日子不好過。可你不能沒完沒了啊,我也有自己的家,也要為他們考慮。之前給你的東西,已經是我能做的極限了,這次我真的沒辦法再幫你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施澤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好啊,陳錦鬆,我就知道你靠不住。之前幫我都是假的,現在看我房子快蓋好了,就不想管了。你這個當哥的,太讓我失望了!”陳錦鬆也氣得渾身發抖:“我怎麽就靠不住了?我為你做了那麽多,你不但不感激,還變本加厲地索取。你有沒有想過我的難處,有沒有想過我家人的感受?”兄弟倆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
激烈的爭吵如一場狂風驟雨般停歇後,陳錦鬆獨自一人呆坐在院子裏,四周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寂靜得讓人有些心慌。月光如水,冷冷地灑在他那略顯佝僂的身軀上,拉出一道長長的、孤獨的影子。此時的他,內心猶如翻江倒海一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當初決定幫助弟弟的時候。那時,每次看到弟弟家那搖搖欲墜的土坯房,看到父母跟著弟弟在破舊的茅草屋裏艱難度日,他的心中便湧起一陣刺痛。他的初心,純粹而又簡單,隻是滿心希望弟弟一家能擺脫困境,過上安穩、富足的好日子。他想著,自己作為兄長,生活條件相對好一些,理應伸出援手,拉弟弟一把。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原本出於善意的幫助,如今卻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家庭紛爭。弟弟不僅沒有如他所願過上好日子,反而對他的幫助產生了過度的依賴,甚至變得貪得無厭。而他自己的家人,妻子的埋怨、孩子們的不滿,都讓他感到無比的愧疚和自責。
陳錦鬆深深地意識到,在幫助弟弟的這條路上,自己或許真的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他的幫助方式可能過於直接和無節製,讓弟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失去了靠自己努力改變生活的動力。更為重要的是,他在一心想著幫助弟弟的時候,卻忽略了自己家人的感受。他沒有考慮到妻子起早貪黑背回來的柴火,那是一家人生活的保障;沒有想到院子裏的黃土,原本可以為兒子未來蓋房所用;也沒有顧及孩子們對家庭資源分配的看法。他一心撲在弟弟的事情上,卻在不經意間傷害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想到這些,陳錦鬆的心中充滿了懊悔。他明白,自己必須做出改變,既要妥善處理與弟弟的關係,又要挽回家人對他的信任和理解。可是,該如何做才能彌補這一切呢?這個問題,如同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喜歡平凡軀殼下的呐喊請大家收藏:()平凡軀殼下的呐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