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眉頭緊鎖
字數:4242 加入書籤
在村委會夜以繼日的積極奔走和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的共同努力下,防疫物資終於曆經波折湊集到位。那一刻,一直像繃緊弓弦般的眾人,總算是稍稍鬆了一口氣,仿佛壓在心頭的一塊巨石被挪開了一角。然而,新的難題卻猶如一座巍峨而沉重的大山,毫無預兆地橫亙在了大家前行的道路上。
雖說已經緊鑼密鼓地安排了專門人員負責發放防疫物資,但如何確保這些凝聚著大家心血的物資能夠被正確使用,真正切切實實地落到實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作用,已然成為了擺在眾人麵前亟待解決的一大棘手且緊迫的問題。
那天,村委會辦公室裏的氣氛格外凝重,仿佛空氣都被一種無形的壓力壓縮了。牆壁上那台老舊的掛鍾不知疲倦地滴答滴答走著,每一聲都像是在無情地催促著眾人,讓大家的心頭愈發沉重。村委會書記李博強神情嚴肅地坐在會議桌的首位,眉頭緊緊地鎖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他的手指在桌麵上有節奏地輕輕敲擊著,似乎在思索著什麽,最終打破了令人壓抑的沉默:“防疫物資總算是有了,可大夥心裏都清楚,這麻煩事兒啊,才剛剛開始。消毒液這塊還好說,咱們能安排專人每天負責消毒。但這口罩的問題就大了,咱村裏好多人都不愛戴,覺得出去幹活的時候戴著特別不方便。大家都各抒己見,說說到底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村委會後勤主任趙白傑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有些下滑的眼鏡,鏡片後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他率先發言道:“我覺得當務之急是得加強宣傳力度,再和村民們好好地、深入地講講為什麽一定要戴口罩。之前咱們宣傳防疫知識的時候,可能確實沒有把戴口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得足夠透徹,沒有讓村民們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村委會主任王得彪聽了,不禁撓了撓頭,臉上露出一絲無奈,接過話茬說道:“話是這麽個理兒,可咱們之前也不是沒宣傳過,都宣傳不少回了呀,但是村民們該不聽還是不聽,根本不把這當回事兒。我看啊,要不咱就製定點強製措施?比如誰不戴口罩就直接不讓出村,我就不信治不了這毛病。”
村委會副主任馬來國卻緩緩地搖了搖頭,眼神中帶著審慎,說道:“強製手段恐怕不是個好辦法啊,很容易引起村民們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咱們還是得從長計議,想點更溫和、更有效的辦法,讓村民們能夠心甘情願地配合我們的工作。”
就在這時,大學生王秋雨站了起來,她清了清嗓子,聲音清脆而堅定地說道:“李書記,各位領導,我有個想法。我覺得咱們可以先從自身做起,給村民們做個示範。比如說咱們這些村幹部,還有我們大學生,帶頭在村裏隨時隨地都戴著口罩,讓村民們看到我們都這麽重視,說不定他們就會跟著學了。而且,我們在示範的同時,還可以再耐心地給他們講解戴口罩的各種好處,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景辰聽了,連忙點頭表示讚同,接著說道:“秋雨說得太有道理了。除此之外,咱們還可以把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感染風險對比數據做成特別醒目的宣傳海報,張貼在村裏那些顯眼的地方,像村口、小賣部這些人來人往比較多的地方,讓村民們一眼就能看到,這樣直觀的展示也許能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戴口罩的重要性。”
李文也趕忙補充道:“對呀,除了海報,咱們還得充分利用村裏的大喇叭,每天多廣播幾次。每次廣播的時候都著重強調一下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和重要性,不斷地給村民們提個醒,說不定就能加深他們的印象,讓他們慢慢重視起來。”
李博強認真地聽著大家的發言,微微點了點頭,神情稍微舒緩了一些:“大家提的這些辦法都不錯,很有可行性,咱們完全可以多管齊下。不過,大家要知道,光解決口罩問題還遠遠不夠,其他防疫物資的正確使用同樣不能忽視。就拿這消毒液來說吧,雖然咱們已經安排了專人負責消毒,但是具體怎麽調配、在哪些地方消毒、消毒的頻率應該是多少,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也是個大問題啊。”
趙白傑思索了一下,說道:“要不這樣,咱們組織個培訓吧?把負責消毒的人員都集中起來,然後找個懂行的專業人士來給他們好好地講一講,把這些注意事項都交代清楚。”
王得彪立刻接過話說道:“這主意好啊,光講還不夠,培訓完了之後,還得讓他們每個人都親自實際操作一遍,確保他們真的學會了、掌握了,這樣咱們才能放心。”
馬來國也跟著點頭表示認可:“沒錯,就這麽辦。消毒可不是一件小事,要是弄錯了,那後果可不堪設想,不僅起不到防疫的作用,搞不好還會對村民的身體造成傷害,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討論完消毒液的使用問題後,大家的話題又自然而然地轉到了其他防疫物資上。有一位村幹部皺著眉頭提出:“還有體溫計呢,這東西看起來簡單,但是如果不教村民們怎麽正確使用,測出來的體溫不準,到時候也會帶來很多麻煩的。”
景辰聽了,胸有成竹地說道:“這個不難,咱們可以製作一些圖文並茂的使用說明,用最簡單、最易懂的方式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都寫清楚,然後每家每戶都發一份。發的時候,再配上大喇叭廣播講解,雙管齊下,我想應該能讓村民們學會怎麽正確使用體溫計。”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著每一種防疫物資的正確使用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你提出一個想法,我補充一個建議,漸漸地,一套完整的、切實可行的方案在大家的智慧碰撞中形成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村委會按照商定好的方案,爭分奪秒地緊鑼密鼓行動起來。幹部們和大學生們紛紛戴上口罩,如同一個個不知疲倦的守護者,穿梭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他們一邊耐心地給村民們做著戴口罩的示範,一邊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向村民們講解戴口罩的重要性,不放過任何一個宣傳的機會。
很快,村口、小賣部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貼上了製作精美的宣傳海報。海報上,戴口罩和不戴口罩感染風險的對比數據一目了然,那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仿佛是一聲聲警鍾,敲響在村民們的心頭,讓不少人開始對戴口罩這件事重視起來。
與此同時,大喇叭也發揮出了它強大的宣傳作用,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準時響起。那熟悉的聲音不僅傳播著防疫知識,還一次又一次地著重強調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和重要性,如同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每一位村民的心裏。
負責消毒的人員也按照計劃集中了起來,接受了專業的培訓。一位從鎮上特意請來的防疫專家,不辭辛勞地為大家詳細地講解了消毒液的調配比例、消毒的重點區域以及各種需要注意的事項。專家講得認真細致,每一個步驟、每一個要點都不放過,大家也聽得聚精會神,不時地做著筆記。培訓結束後,每個人都在專家的嚴格指導下進行了實際操作,確保自己能夠熟練掌握消毒技能,每一個動作都規範到位。
為了讓村民們學會正確使用體溫計,景辰和其他大學生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製作了簡單易懂的圖文使用說明。他們挨家挨戶地把這些說明送到村民手中,每到一戶,都親自示範,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直到村民們完全掌握為止。
然而,推行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順利,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有些村民依舊覺得戴口罩幹活的時候特別礙事,不管大家怎麽勸說,都不願意配合。麵對這種情況,幹部們和大學生們並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而是一次又一次地上門勸說,用他們的耐心和堅持,去打動每一位村民。
有一位張大爺,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戴口罩,他總是覺得戴著口罩喘不過氣來,憋得慌。景辰和王秋雨得知後,多次來到張大爺家,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坐在張大爺身邊,給大爺講了很多因為不戴口罩而感染的真實案例,讓大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還細心地給大爺送了幾個透氣性好的口罩,告訴大爺這種口罩戴著會舒服一些。經過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勸說,張大爺終於被打動了,他接過口罩,感慨地說:“你們這些孩子啊,真是太用心了,我聽你們的,以後一定戴口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們逐漸意識到了正確使用防疫物資的重要性,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開始積極主動地配合防疫工作。走在村子裏,可以看到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家都自覺地把口罩戴得嚴嚴實實的。消毒工作也進行得有條不紊,每一個角落都被仔細地消毒,仿佛為村子穿上了一層堅固的防護衣。體溫計的使用也逐漸規範起來,大家都能正確地測量體溫,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村子裏的防疫工作終於步入了正軌,每一份防疫物資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如同一個個忠誠的衛士,為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構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疫屏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與疫情的較量中,村委會、幹部、大學生以及全體村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看似難以逾越的難題,用他們的堅守和付出,守護著這片他們深深熱愛的土地和朝夕相處的親人。而這段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難忘經曆,也將永遠銘刻在這個山村的曆史長河中,成為一段熠熠生輝的篇章,激勵著後人在麵對任何困難時,都能像今天一樣,勇往直前,眾誌成城,匯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