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我就是個罪人
字數:3185 加入書籤
在縣人民醫院與新冠疫情的鏖戰中,病房裏除了彌漫著消毒水味和緊張的醫療氛圍,還隱匿著患者們因疫情和疾病衍生出的重重心理陰霾。李舒瑜和她的同事們,在承擔繁重醫療護理工作的同時,毅然挑起了為患者驅散這些陰霾的重任,一場艱難而又溫暖的心理健康輔導戰役悄然打響。
李舒瑜每日穿梭在病房之間,敏銳地捕捉著患者們細微的情緒變化。她深知,疫情之下,患者們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病痛,還要飽受心理上的折磨。焦慮、恐懼、無助,如同潛藏在黑暗中的惡魔,肆意啃噬著患者們的內心。
有一天,李舒瑜在查房時,注意到305病房的趙先生狀態格外低落。趙先生獨自躺在床上,目光呆滯地望著天花板,對周圍的一切都漠不關心。詢問病情時,他也隻是簡短回應,毫無生氣。李舒瑜心中一動,決定深入了解情況。
經過與趙先生同病房病友的交流,李舒瑜得知,趙先生自從確診後,就一直深陷自責的泥沼。他覺得自己不小心感染了新冠,極有可能已經將病毒傳給了家人,一想到家人可能因為自己而遭受痛苦,他就滿心愧疚,甚至產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李舒瑜深知,要幫助趙先生重新燃起希望,絕非易事。但她沒有絲毫退縮,她決定從那一天起,每天都抽出時間陪伴趙先生,為他做心理輔導。
第一次與趙先生深入交談時,趙先生顯得十分抗拒。李舒瑜剛坐在床邊,輕聲開口:“趙先生,我知道您現在心裏不好受,但您願意和我說說,心裏或許能舒服點。”趙先生卻別過頭去,冷冷地說:“有什麽可說的,我就是個罪人,是我害了家人。”李舒瑜沒有氣餒,依舊溫和地說:“趙先生,這不能怪您呀。新冠病毒傳染性很強,很多人都是在不經意間就感染了。您現在最重要的是配合治療,盡快好起來,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呀。”趙先生卻充耳不聞,閉上眼睛,不再理會李舒瑜。
李舒瑜沒有放棄,第二天,她再次來到趙先生的病房。這次,她帶來了一些成功治愈患者的資料。“趙先生,您看,這些患者和您情況差不多,但他們積極配合治療,現在都已經康複出院,和家人團聚了。您也一定可以的。”趙先生微微睜開眼睛,瞥了一眼資料,語氣依舊消沉:“那是他們,我不一樣,我的家人肯定已經……”李舒瑜趕忙打斷他:“在沒有確定之前,不要往壞處想呀。您要是現在放棄治療,才是真的對不起家人。他們肯定希望看到您健健康康地回去。”趙先生沉默不語,但李舒瑜能感覺到,自己的話似乎在他心中激起了一絲波瀾。
然而,心理輔導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第三天,當李舒瑜又來和趙先生聊天時,趙先生突然情緒激動起來:“你別再來勸我了,我沒用的,我就是個拖累。就算我好了,家人也可能被我害了。”說著,他甚至開始掙紮著要拔掉手上的輸液管。李舒瑜嚇了一跳,連忙上前製止,同時大聲呼喊同事幫忙。在同事的協助下,他們好不容易穩定住趙先生的情緒。
李舒瑜看著情緒失控的趙先生,心中滿是心疼。她知道,趙先生內心的痛苦積壓已久,這一次爆發,也是一種宣泄。等趙先生稍微平靜後,李舒瑜輕聲說:“趙先生,我知道您心裏苦,您想哭就哭出來吧。但請相信,我們不會放棄您,您的家人也一定在等著您。”趙先生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李舒瑜就那樣靜靜地坐在床邊,陪著他,遞給他紙巾。
哭了許久,趙先生的情緒漸漸平複。李舒瑜趁機說:“趙先生,您看,您心裏這麽痛苦,您的家人要是知道了,他們也會心疼的。您隻有好起來,才能彌補對他們的愧疚呀。”趙先生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可是,我真的能好起來嗎?我的家人真的沒事嗎?”李舒瑜堅定地看著他:“一定可以的!現在醫療條件這麽好,您又年輕,康複的希望很大。而且,醫院也已經聯係您的家人做了檢測和隔離措施,他們暫時都很安全。您要對自己有信心,也要對我們有信心。”
從那以後,李舒瑜每天除了完成日常的醫療護理工作,更加關注趙先生的情緒變化。她會和趙先生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嚐試讓他轉移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她還組織其他康複患者與趙先生交流,讓他們現身說法,分享自己戰勝病魔的心路曆程。
在李舒瑜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趙先生的情緒逐漸好轉。他開始主動配合治療,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李護士,謝謝你,要不是你一直不放棄我,我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趙先生感激地對李舒瑜說。李舒瑜笑著回答:“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看到您好轉,我們也很開心。隻要您繼續保持這樣的心態,很快就能出院和家人團聚了。”
李舒瑜並非獨自在戰鬥,她的同事們也在各自負責的區域,為患者們進行著同樣艱難卻意義非凡的心理輔導工作。護士劉姐負責的病房裏,有一位老奶奶因為害怕自己的病治不好,整天唉聲歎氣,茶飯不思。劉姐每次給老奶奶做護理時,都會耐心地和她聊天,像哄孩子一樣安慰她:“奶奶,您看您今天氣色比昨天好多了呢,這病呀,肯定能治好。您得好好吃飯,才有勁兒和病魔作鬥爭呀。”劉姐還會給老奶奶講一些笑話,逗她開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老奶奶的情緒明顯改善,也開始積極配合治療。
醫生陳大夫在查房過程中,發現一位年輕患者因為擔心自己感染新冠後會留下後遺症,影響未來的生活,變得十分焦慮。陳大夫便利用休息時間,詳細地給患者講解新冠治療的醫學知識,用專業的角度向他說明,隻要積極配合治療,康複後一般不會有嚴重的後遺症。陳大夫還列舉了許多康複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的案例,幫助患者消除恐懼。在陳大夫的耐心開導下,患者的焦慮情緒得到了很大緩解,重新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然而,給患者做心理輔導的艱辛遠不止於此。醫護人員們不僅要麵對患者們複雜多變的情緒,還要克服自身的疲憊。長時間的醫療工作已經讓他們體力透支,但為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他們依然咬牙堅持。有時候,剛剛結束一場緊張的搶救工作,還來不及休息,就要馬上去安撫情緒崩潰的患者。而且,由於防護服的限製,他們與患者交流時,聲音會受到影響,溝通變得更加困難。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在這個特殊時期,醫院裏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深知,隻有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恢複健康,這場抗疫戰鬥才算真正取得勝利。他們就像黑暗中的燈塔,用自己的耐心、愛心和專業知識,為患者們照亮心靈的迷途,引領他們走出疫情的陰霾,重拾生活的希望。而李舒瑜和同事們在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中所經曆的艱辛與付出的努力,也將成為這段抗疫曆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鐫刻在人們的心中,激勵著更多的人在麵對困難時,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隨著越來越多患者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和心理輔導下逐漸康複,醫院裏的氛圍也變得越來越積極向上。每一次看到患者們重新綻放笑容,李舒瑜和同事們都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們知道,這場抗疫戰爭,不僅是對病毒的較量,更是對人心的守護。而他們,將一直堅守在這條充滿挑戰與希望的道路上,用愛與責任,為患者們撐起一片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