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誰願意上來演示
字數:4779 加入書籤
新員工見麵會步入第五天,明媚的陽光穿透會議室的玻璃,均勻地鋪灑在一百多位新員工的身上。他們端坐在公司的會議室裏,神情專注,即將開啟一場關乎生命守護的安全教育培訓之旅。此次培訓聚焦應急處置措施、事故處理報告流程與處理方法、人員急救以及心肺複蘇等關鍵內容,猶如為新員工們配備了一套應對突發狀況的“安全寶典”。
培訓老師張老師,一位麵容和藹卻眼神堅毅的資深安全專家,邁著沉穩的步伐登上講台。他輕輕掃視全場,那目光仿佛能洞察每一位新員工內心對知識的渴望,隨後語調莊重地說道:“各位新同事,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在關鍵時刻能夠成為拯救生命的有力武器。應急處置、事故處理、人員急救以及心肺複蘇,每一項內容都至關重要,希望大家全神貫注,認真學習。”
張老師輕點手中的遙控器,投影儀投射出一係列事故現場的圖片。“應急處置,是我們麵對事故時的第一道防線,它要求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反應,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帶來的損失。”他指著一張火災現場的圖片,圖片中濃煙滾滾,火勢凶猛。“就像火災發生時,大家要迅速做出判斷。首先,務必保持冷靜,切不可驚慌失措。一旦慌亂,不僅自身容易陷入危險,還可能誤導他人。緊接著,要第一時間按下附近的火災報警按鈕,讓更多人知曉危險降臨。同時,大聲呼喊示警,提醒周圍的同事盡快撤離。”
他稍作停頓,繼續說道:“如果火勢尚小,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嚐試使用滅火器進行滅火。大家要牢記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一提,提起滅火器;二拔,拔下保險銷;三握,握住噴管;四壓,對準火焰根部按壓把手。但要是火勢已經失控,切莫盲目撲救,應立即按照預定的疏散路線有序撤離。撤離過程中,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這能有效過濾濃煙中的有害物質。並且要彎腰低姿前行,因為煙霧比空氣輕,貼近地麵的空氣相對較為清新,更有利於呼吸。”
新員工們一邊認真聆聽,一邊在筆記本上飛速記錄要點。陳景辰眉頭微蹙,腦海中模擬著火災發生時的場景,思考著每一個應對步驟。丁麗歆則在記錄的同時,還不時抬頭看一眼圖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張老師又切換到一張化學品泄漏的圖片,繼續講解:“遇到化學品泄漏,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如果現場有防護裝備,如防毒麵具、防護手套等,應立即穿戴好。然後迅速撤離到上風向,避免吸入泄漏的化學品揮發氣體。同時,要及時通知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處理,切不可擅自嚐試清理泄漏物,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隨著一幅幅圖片的展示和講解,新員工們對各類事故的應急處置措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心中也逐漸構築起應對突發狀況的基本框架。
“當事故得到初步控製,應急處置告一段落,接下來便是至關重要的事故處理報告流程。這不僅是對事故的總結,更是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的關鍵環節。”張老師神情嚴肅地說道。
“事故發生後,現場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向直接上級報告。報告內容要準確、簡潔,涵蓋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精確地點、簡要經過、傷亡情況以及初步判斷的原因等關鍵信息。上級接到報告後,應立即向上級部門,也就是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匯報,且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張老師拿起一支筆,在白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流程圖,以便新員工更好地理解。“安全管理部門在接到報告後,會迅速啟動事故調查程序。成立專門的事故調查組,成員通常包括技術專家、安全管理人員、一線操作人員代表等,確保調查全麵、客觀。”
“調查過程中,要對事故現場進行嚴格保護,任何可能與事故相關的物品、痕跡都不能隨意挪動或破壞。調查人員會通過現場勘查、詢問相關人員、查閱設備運行記錄、分析監控視頻等多種方式,深入挖掘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比如,一起因設備故障引發的事故,通過檢查設備零部件、查看維修記錄、詢問操作人員等,找出設備故障的根源,究竟是設備本身質量問題,還是日常維護不當,亦或是操作人員違規操作導致。”
“明確原因後,針對這些問題製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要具體、有針對性,確保能夠有效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同時,要對事故責任進行準確認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和教育。處罰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杜絕類似錯誤的再次出現。”
新員工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不少人在心中默默梳理著這個嚴謹的流程,意識到事故處理報告流程在公司安全管理體係中的關鍵地位。
講完事故處理報告流程,張老師從講台下拿出一個急救箱,放在桌上。“人員急救,是在事故現場為傷者爭取寶貴救治時間的關鍵環節。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往往能在生死邊緣拉回一條生命。”
他打開急救箱,展示裏麵的各種急救用品,邊展示邊講解:“對於常見的傷口處理,若是小傷口,先用生理鹽水衝洗傷口,去除傷口表麵的汙垢和異物,這就像為傷口打掃衛生。衝洗幹淨後,用碘伏進行消毒,碘伏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且對皮膚刺激性較小。最後,根據傷口情況,選擇用創可貼或紗布進行包紮。”
“要是遇到較大的傷口,有明顯出血,必須立即進行止血。最常用的方法是指壓止血法,找到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動脈,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壓迫,阻斷血液流動,達到止血目的。比如,手臂出血,就壓迫上臂內側的肱動脈。同時,要盡快呼叫專業醫療救援人員。”
張老師拿起一卷繃帶,開始演示包紮技巧:“包紮時,要注意力度適中。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肢體缺血壞死;過鬆則無法起到包紮效果,傷口容易感染。包紮的方向一般是從肢體的遠端向近端,纏繞要緊密且均勻。”
接著,他又講解了骨折傷員的處理方法:“對於骨折傷員,千萬不要隨意移動,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應就地取材,用木板、樹枝等作為固定材料,在骨折部位的上下兩端進行固定,限製骨折部位的活動,等待專業醫療人員的救援。”
新員工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張老師的演示,心中默默記住每一個動作和要點,不少人還在座位上跟著比劃,仿佛自己正在處理真實的傷口。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心肺複蘇術,是挽救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最為關鍵的技能。”張老師神情凝重地說道。
他從會議室角落推來一個假人,放置在場地中央。“在實施心肺複蘇前,首要任務是快速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大家看,假設這裏是事故現場,”他指著假人周圍,“要觀察周圍是否存在危險因素,比如是否有漏電的電線、是否有正在掉落的物體、是否處於交通要道等。隻有確保環境安全,我們才能安心施救,否則不僅救不了患者,還可能讓自己陷入危險。”
確認環境安全後,張老師繼續說道:“然後,要迅速判斷患者的意識和呼吸。輕拍患者肩膀,並在其耳邊大聲呼喊:‘喂,你怎麽了?’觀察患者有無應答。同時,眼睛看向患者胸部,觀察胸部有無起伏,時間大約 5 10 秒。如果患者無意識且無呼吸,應立即開始心肺複蘇。”
這時,張老師環視一周,問道:“有沒有新員工熟悉救援,哪些人願意自告奮勇來演示心肺複蘇?”話音剛落,陳景辰、馬嶽、施清研他們幾個自信滿滿地舉起了手。原來他們在學校時就係統學習過心肺複蘇,還在相關比賽中斬獲佳績。張老師看到他們積極的樣子,微笑著點頭示意他們上台。
陳景辰邁著沉穩的步伐,率先走到假人旁,蹲下身子,調整好位置。他神情專注,一邊操作一邊清晰地講解:“首先,要讓患者仰臥在堅實的平麵上,這樣能保證按壓時力量有效傳遞,就像為患者搭建一個穩固的‘急救平台’。”他輕輕將假人擺放好,接著說道:“然後,解開患者衣領、領帶等束縛物,這些東西可能會阻礙患者呼吸,就像給患者打開呼吸的‘通道’。”他熟練地解開假人的“衣領”,動作迅速而利落。
“接下來,跪在患者右側,兩膝分開與肩同寬,身體前傾,雙臂伸直,雙手交疊,掌根用力,垂直按壓患者兩乳頭連線中點。按壓頻率至少 100 次\分鍾,按壓深度至少 5 厘米。”陳景辰開始有節奏地按壓,每一次按壓都沉穩有力,仿佛將生命的希望通過雙手傳遞給假人。他一邊按壓,一邊數著節奏:“一零零一、一零零二、一零零三……”額頭微微沁出細汗,但眼神始終堅定。
馬嶽在一旁補充道:“在按壓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手臂伸直,不要彎曲,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壓。每次按壓後要讓胸廓充分回彈,保證心髒能夠重新充盈血液。這就好比給心髒一個‘喘息’的機會,讓它能更好地恢複跳動。”陳景辰按壓了 30 次後,施清研接過任務,準備進行人工呼吸。
施清研蹲下身子,用一隻手捏住患者鼻子,另一隻手抬起患者下巴,深吸一口氣,將嘴完全覆蓋患者嘴巴,緩慢吹氣,觀察到患者胸廓有起伏後,鬆開捏住鼻子的手。她一邊操作一邊說道:“吹氣時要注意力度適中,避免過度吹氣導致胃部脹氣。每次吹氣時間持續 1 秒以上,確保氣體有效進入肺部。”如此重複兩次,完成一組心肺複蘇操作。
三人配合默契,動作流暢,將心肺複蘇的步驟完整且標準地演示了一遍。台下的新員工們看得全神貫注,有的還不自覺地跟著他們的動作比劃,仿佛自己也置身於急救現場。演示結束後,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張老師對他們的演示給予高度評價:“陳景辰、馬嶽、施清研他們的演示非常標準、規範。心肺複蘇就是要做到每一個步驟都準確無誤,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希望大家都能像他們一樣,熟練掌握這一技能。”
隨後,張老師又邀請其他新員工上台進行練習,在旁耐心指導,確保每一位新員工都能掌握心肺複蘇這一重要技能。培訓結束後,新員工們深刻認識到今天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陳景辰、馬嶽、施清研他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專業知識,還通過演示幫助其他同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心肺複蘇。全體新員工帶著滿滿的收獲,決心將這些應急處置技能運用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守護生命,為安全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