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修行與困惑
字數:3383 加入書籤
隨著在寺廟中修行日子一天天增加,慕容灼華和南宮桃夭越發深入地研習佛法,試圖探尋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每天清晨,寺廟的鍾聲準時響起,那悠揚的鍾聲在靜謐的空氣中回蕩,仿佛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呼喚。慕容灼華和南宮桃夭在鍾聲中早早醒來,簡單洗漱後,便與僧人們一同前往大殿誦經。
大殿內,檀香嫋嫋,氤氳的香氣彌漫在每一個角落,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僧人們整齊地排列在蒲團上,慕容灼華和南宮桃夭也融入其中。他們微閉雙眼,雙手合十,隨著僧人們的節奏,口中念念有詞,誦讀著古老的經文。梵音在大殿中回蕩,那抑揚頓挫的韻律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人心神寧靜,雜念漸消。然而,種姓製度的陰影卻如同一團揮之不去的烏雲,始終籠罩著他們的修行之路。
一日,寺廟裏舉行一場重要的佛法講座,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主講。這位高僧在佛教界享有極高的聲譽,他的佛法造詣深厚,對教義的理解獨到而深刻。慕容灼華和南宮桃夭得知這個消息後,早早來到講堂,找了位置坐下,滿心期待地等待著講座的開始。
不一會兒,講堂裏便坐滿了人。高種姓的貴族們穿著華麗的服飾,佩戴著昂貴的珠寶,神色高傲地坐在前排;低種姓的信徒們則穿著樸素,甚至有些破舊,他們小心翼翼地坐在後排,眼神中透露出對佛法的敬畏與渴望。講堂裏彌漫著一種微妙的氛圍,高種姓者與低種姓者之間仿佛隔著一道無形的鴻溝。
講座開始後,高僧緩緩走上講台。他麵容慈祥,眼神中透著智慧與慈悲。高僧先是向眾人行了禮,然後開始深入淺出地講解佛法的精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他從佛教的起源講起,講述了釋迦牟尼佛如何在菩提樹下悟道,如何慈悲地為眾生說法,引導眾生脫離苦海。他詳細闡述了佛法中的四諦、十二因緣等核心教義,讓眾人對佛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眾人都聽得入神,沉浸在佛法的智慧海洋中。慕容灼華和南宮桃夭更是全神貫注,他們時而微微點頭,時而陷入沉思,努力吸收著高僧所傳授的每一個知識。然而,在提問環節,一位婆羅門貴族卻站了起來,提出了一個關於種姓與佛法關係的問題:“高僧,既然佛法講眾生平等,為何種姓製度卻如此森嚴,這兩者難道不矛盾嗎?”
這個問題一出,講堂裏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僧身上。慕容灼華心中一動,他也一直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此刻十分期待高僧的回答。
高僧微笑著,目光平和地看著提問的婆羅門貴族,緩緩說道:“佛法中的平等,是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通過修行獲得解脫。無論高低貴賤,在追求佛法的道路上,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而種姓製度,是世間的一種秩序,它的存在有其曆史和社會背景。然而,這種秩序不應成為阻礙人們追求佛法的枷鎖。我們不能因為種姓的差異,而忽視了每一個生命內在的佛性。”
慕容灼華聽了高僧的回答,心中對佛法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他意識到,佛法所倡導的平等是一種超越世俗階層的精神層麵的平等,但在現實社會中,種姓製度卻成為了實現這種平等的巨大障礙。
但他也注意到,台下一些婆羅門貴族的臉上露出了不以為然的神色。他們顯然對高僧的回答並不滿意,在他們心中,種姓製度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上天賦予他們的特權。
講座結束後,慕容灼華與一位低種姓的信徒交談起來。這位信徒名叫阿米爾,他身材瘦小,皮膚黝黑,穿著一件破舊的長袍。阿米爾雖然身份低微,但對佛法充滿了熱忱。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信仰的堅定。
阿米爾無奈地對慕容灼華說:“在這世上,我們低種姓者即便一心向佛,也常常受到高種姓者的歧視。他們認為我們生來不潔,不配與他們一同修行。每次參加寺廟的活動,我們都隻能小心翼翼地躲在角落裏,生怕惹惱了那些高種姓的人。”
慕容灼華聽後,心中十分憤慨。他無法理解,為何僅僅因為種姓的不同,人們就要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他看著阿米爾,堅定地說:“這種情況不應該繼續下去,每個人都有追求佛法的權利,不應被種姓所限製。”
慕容灼華決心為改變這種現狀做些什麽。他深知,要打破種姓製度的束縛並非易事,但他願意嚐試。他開始在寺廟中組織一些小型的交流活動,邀請不同種姓的信徒一起探討佛法,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打破種姓之間的隔閡。
他在寺廟的花園裏,擺放了一些蒲團,然後邀請了一些高種姓和低種姓的信徒前來參加。起初,大家都有些拘謹,高種姓者和低種姓者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眼神中充滿了戒備。
慕容灼華站在中間,微笑著對大家說:“各位,我們今天聚在這裏,是為了共同探討佛法。在佛法麵前,我們都是平等的修行者,希望大家能放下種姓的偏見,暢所欲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他的舉動引起了一些高種姓者的不滿。他們認為慕容灼華擾亂了種姓秩序,對他發出了警告。其中一位高種姓的貴族冷冷地說:“你這是在破壞種姓製度,違背神靈的旨意。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你會給寺廟帶來麻煩,也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慕容灼華陷入了困惑,他不明白,追求佛法的平等與和諧,為何會遭到如此強烈的反對。他看著那些反對他的高種姓者,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堅定。無奈的是,種姓製度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想要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堅定的是,他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信念,他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認識到種姓製度的不合理,實現真正的平等。
南宮桃夭看出了慕容灼華的苦惱,她走到慕容灼華身邊,輕聲安慰道:“改變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並非易事,我們不能急於求成。但隻要我們堅持,總會有希望。我會一直支持你的。”
在困惑與堅持中,慕容灼華和南宮桃夭繼續著他們的修行。與此同時,他們在寺廟中結識了一位名叫悉達多的年輕僧人。悉達多聰明睿智,對佛法有著獨特的見解。他長相英俊,麵容溫和,眼神中透著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與智慧。他也對慕容灼華打破種姓隔閡的想法表示支持。
悉達多對慕容灼華說:“我也認為種姓製度不應成為修行的阻礙。佛法是為了普度眾生,而不是為了維護某一個階層的特權。我們應該努力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
三人常常聚在一起,在寺廟的幽靜角落,或是在花園的樹蔭下,探討佛法與種姓製度的問題。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種姓製度的起源、發展以及對社會和佛法傳播的影響。在交流中,他們的思想相互碰撞,逐漸形成了深厚的友誼。
而在這個過程中,慕容灼華與南宮桃夭之間,也因為共同的信念和經曆,感情愈發深厚。他們在麵對困難時相互支持,在困惑時相互開導,一種別樣的情愫在他們之間悄然滋生。這種情愫如同春天裏悄然綻放的花朵,雖不張揚,卻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喜歡灼華傾世,桃夭三千情劫請大家收藏:()灼華傾世,桃夭三千情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