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代碼星河與紫荊方舟

字數:5346   加入書籤

A+A-


    陸明遠團隊辦公室的投影儀正在播放一段“考古視頻”,畫麵中:
    1995年的地下室裏,年輕的陸明遠頂著一頭亂糟糟的雞窩頭,對著台冒著黑煙的舊電腦比耶,笑容燦爛得仿佛中了彩票。
    旁邊的林曉芸舉著泡麵盒當話筒,正激情四溢地“采訪”著秦雪梅,而秦雪梅則用晾衣杆挑著一塊寫滿代碼的床單當背景板,表情認真得讓人忍俊不禁。
    角落裏,一隻老鼠正大搖大擺地穿過,絲毫不理會這群“瘋狂”的年輕人。
    “噗——”
    林曉芸一口檸檬水噴在屏幕上,笑得前仰後合:“我的天!這是哪個殺馬特團隊?我居然穿著背帶褲配拖鞋?”
    “你還好意思說?”秦雪梅推了推眼鏡,指著畫麵裏搶鏡的老鼠,“當年就是這隻耗子叼走了我們的啟動資金糧票,害我追著它跑丟了一隻拖鞋!”
    蘇曼青正在調試投影,聞言頭也不抬地吐槽:“注意看右下角,陸總當時用的鼠標墊是《黑客帝國》海報,還被咖啡漬泡出了馬賽克效果。”
    陸明遠笑著按下暫停鍵,全息投影瞬間切換成三維時間軸,上麵漂浮著無數發光的節點,仿佛在訴說著團隊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各位,今天咱們開個‘折疊時光’會議。”陸明遠的聲音帶著一絲懷舊,“從1995年的地下室到1999年的智能辦公室,咱們走了整整5年。現在要聊聊下一個5年,我們的‘改革方舟’該往哪兒開。”
    “往天上開!”林曉芸突然舉手發言,興奮得眼睛都在發光,“我提議研發太空霓虹燈,在月球上拚個巨型紫荊花,讓外星人都知道香港回歸!”
    “你怎麽不說去火星疊糧票航母?”秦雪梅白了她一眼,“我覺得該先解決辦公室的空調問題——上周開個會熱得我把西裝當扇子,差點把全息投影誤認為電風扇!”
    蘇曼青突然打了個響指,牆上的屏幕切換成數據流:“根據我的統計,咱們團隊過去十年的創新項目中,有78源於‘意外事故’。比如霓虹燈改信號放大器,是因為林曉芸錯把導電膠當牙膏……”
    “哎呀,那是意外!”林曉芸立刻反駁,“再說了,要不是我手滑把芯片掉進奶茶裏,哪能發現防水塗層新配方?”
    陸明遠看著吵成一團的夥伴,思緒飄回到二十年前那個暴雨夜。
    當時地下室漏雨,大家用鍵盤接水,卻還在討論如何用廢舊光驅做數據儲存。眼前的辦公室窗明幾淨,卻依然保留著當年那台“冒黑煙”的舊電腦,擺在角落當裝飾,仿佛在提醒著他們:
    “知道為什麽咱們要留著那台破電腦嗎?”陸明遠忽然開口,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因為它教會我一個道理:改革不是換更貴的電腦,而是在舊主板上焊出新接口。就像當年我們用糧票疊航母,用霓虹燈管改放大器,現在……”
    他突然走到窗邊,指著外麵智能城市的璀璨景觀,語氣中充滿了憧憬:“現在該用紫荊花的基因,編一段宇宙級的代碼了。”
    “宇宙級代碼?”蘇曼青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是要做星際通訊協議嗎?我最近在研究量子糾纏傳輸……”
    “比那更酷!”陸明遠笑著調出一個3d模型,“你們看這個——‘星鏈紫荊’計劃。我們要聯合香港的科研團隊,在近地軌道部署一圈智能衛星,用紫荊花的光譜做標識,既能做全球導航,又能播放非遺霓虹燈動畫,還能……”
    “還能給外星人發咱們的糧票航母照片?”林曉芸興奮地插嘴。
    “差不多這個意思。”陸明遠點點頭,“但核心是傳承改革精神——不是把老東西鎖在博物館,而是讓它坐上火箭去探險。就像當年我們把糧票折成船,現在要把紫荊花折成通往星辰大海的門票。”
    當陸明遠團隊來到維多利亞港時,夜幕已經悄然降臨,為海麵披上了一層星光織成的鬥篷。
    百年港灣的燈火與天上的星辰交相輝映,遠處的摩天輪像個巨大的發光齒輪,正在為這場特別的啟航儀式倒計時。
    “我的天!這是咱們的‘星鏈紫荊’投影嗎?”林曉芸指著海麵驚呼。
    隻見維多利亞港的水麵上,無數紫荊花光影正在隨波舞動:
    時而聚成香港的天際線;
    時而化作火箭升空的軌跡;
    最神奇的是,每朵花的中心都閃爍著一枚小小的“糧票航母”投影,仿佛在訴說著過去與未來的奇妙交融。
    “還有更酷的!”蘇曼青掏出手機,“看ar眼鏡裏的世界。”
    眾人戴上眼鏡,立刻驚呼起來:
    原本普通的夜空被注入了魔法,每顆星星都變成了發光的紫荊花;
    銀河則化作一條流動的霓虹光帶,上麵還漂浮著團隊曆年項目的全息影像:
    糧票航母在星雲裏航行;
    霓虹燈牆在彗星尾跡中閃爍。
    “這是用咱們研發的量子點投影技術做的吧?”秦雪梅看著空中變幻的光影,“連當年地下室的蜘蛛網都被做成了星軌特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這時,一陣悠揚的樂聲響起。不是傳統的進行曲,而是用代碼重新編曲的《東方之珠》,每個音符都化作一朵發光的紫荊花,從海港兩岸的建築上飄向空中。
    那位霓虹燈老師傅帶著徒弟們也來了,他們手中捧著用最新環保材料製作的霓虹紫荊花,與空中的光影遙相呼應。
    “陸先生,”老師傅笑著說,“我們把您的‘星鏈’理念改成了地麵版——看那些路燈!”
    眾人望去,隻見港灣兩岸的路燈都被改造成了迷你紫荊花造型,當有人走過時,燈會依次亮起,形成一條流動的光帶,就像在為行人鋪就星光大道。
    陸明遠走上臨時搭建的舞台,手中拿著一個特殊的控製器——那是用當年地下室的舊鍵盤改造的,鍵帽上還留著咖啡漬和餅幹屑的痕跡。
    “各位,”他的聲音通過水麵上的音響傳遍港灣,“5年前,我在地下室用糧票疊了艘‘航母’;5年前,我們在香港街頭用霓虹燈管改了個信號放大器;今天,我們要把紫荊花的種子,撒向星辰大海。”
    他按下控製器上一個特別的鍵帽——那是從舊電腦上拆下來的“回車鍵”。
    瞬間,港灣上空綻放出一場特殊的“代碼煙花”:
    無數由0和1組成的紫荊花圖案在夜空中閃爍,組成了一行巨大的文字:“改革,是永不死機的進程。”
    “現在,我宣布‘星鏈紫荊’計劃正式啟航!”
    陸明遠話音剛落,港灣中央的水麵上緩緩升起一個巨大的投影——那是一艘用數據流和紫荊花光影構成的“夢想號”航母,船頭正對著東方,仿佛隨時準備駛向宇宙的深處。
    林曉芸激動得跳了起來,結果不小心撞到了旁邊的投影設備,水麵上突然多出一群會發光的“電子海豚”,正圍著“夢想號”打轉。
    “對不起對不起!”她手忙腳亂地道歉,卻聽見陸明遠在台上笑道:“沒關係,這說明我們的係統還能自動生成驚喜彩蛋——就像當年我們在地下室總能把意外變成創新。”
    秦雪梅看著空中閃爍的代碼煙花,忽然想起多年前那個在收音機裏聽香港回歸的夜晚。那時她還不知道,自己有一天會站在維多利亞港邊,參與一個把紫荊花送上太空的計劃。
    “陸總,”她對著台上的陸明遠喊道,“您說當年咱們在地下室吃醬油拌飯時,能想到今天嗎?”
    陸明遠笑著回答:“那時候隻想別讓老鼠把糧票叼完!但我始終相信一件事——隻要心裏裝著星辰大海,就算用泡麵盒當望遠鏡,也能看見銀河。”
    這時,蘇曼青突然指著天空驚呼:“快看!真正的衛星!”
    隻見一顆人造衛星正從港灣上空劃過,它的表麵被設計成紫荊花的圖案,在星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這是“星鏈紫荊”計劃的第一顆試驗衛星,上麵還搭載著當年那艘糧票航母的數字掃描件。
    “各位,”陸明遠的聲音再次響起,充滿了激情,“改革精神不是某一代人的專利,它是人類文明的‘超級代碼’。從糧票到量子計算機,從地下室到太空站,我們一直在用創新編譯未來。今天,我們把香港的故事裝進衛星,把改革的基因寫入星鏈,就是為了告訴全宇宙:隻要敢把夢想疊成船,再遠的星辰,都能到達。”
    海風拂過,帶來港灣的氣息和代碼煙花的微光。
    陸明遠和團隊的成員們站在一起,看著眼前夢幻般的景象,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個在地下室裏疊糧票航母的夜晚。不同的是,現在他們的頭頂不再是漏水的天花板,而是真正的星辰大海;他們手中的“糧票”,也變成了能與宇宙對話的代碼。
    林曉芸忽然掏出手機,對著星空自拍:“必須發個朋友圈,配文就叫‘從地下室蜘蛛網到太空紫荊花,我們走了5年,卻像隻過了一瞬間’。”
    “記得加上話題標簽改革精神永不宕機”蘇曼青笑著補充。
    秦雪梅看著手機屏幕上的合影,照片裏每個人的臉上都閃爍著星光,忽然覺得,所謂的薪火相傳,從來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像代碼一樣,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
    就像眼前的“星鏈紫荊”,它的根紮在香港的土地上,花卻開向了宇宙的方向。
    而那艘用糧票疊成的小航母,此刻想必正在衛星裏看著這一切,就像一個來自過去的時光膠囊,欣慰地見證著:
    當年那些在地下室裏夢想著星辰大海的年輕人,真的把紫荊花的種子,撒向了他們曾仰望過的星河。
    畢竟,對於相信光的人來說,每一次改革,都是在為人類文明的飛船,疊一片新的帆。
    喜歡霓虹年代請大家收藏:()霓虹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