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神樹玄音
字數:2531 加入書籤
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銅神樹在探方燈下泛著幽光,八號坑新出土的太陽輪形器突然發出蜂鳴般的震動。蘇晚蹲在坑沿記錄數據,腕間胎記驟然發燙:"輪形器振幅異常,37.5赫茲!"
"是次聲波共振。"亞馬遜戰士的機械臂展開頻譜儀,激光束鎖定輪形器中心太陽紋,"與跳馬鎮磁山陶響器頻率完全一致。"監測屏上跳動的波形突然扭曲,坑底夯土層傳來悶雷般的震動。
現場總指揮的對講機炸響警報:"三號祭祀坑塌方!"全息監控畫麵中,青銅大立人像腳下的土層正在塌陷。蘇晚抓起剛修複的青銅神樹模型:"快測地磁數據!"
戰士的傳感器刺入坑壁:"磁場強度每分鍾增強7高斯!"塌陷處突然露出半截玉琮,琮體表麵刻滿良渚文化的鳥紋。蘇晚的胎記溫度飆升:"頻率幹擾源在玉琮內部!"
"是黃帝星官圖的接收器。"戰士的激光掃描穿透玉琮,內壁顯現微雕星圖,"三星堆與陶寺遺址的星象坐標正在重疊!"話音未落,探方頂棚照明燈集體爆裂,黑暗中有青銅器碰撞聲從地底傳來。
應急燈亮起時,眾人倒抽冷氣——塌陷處露出十米見方的石砌平台,台上十二件青銅鳥形器圍成圓圈,中央太陽輪形器懸空自轉。蘇晚的胎記突然刺痛:"平台在抽取祭祀坑能量!"
"磁場強度突破安全閾值!"戰士的警報器紅光頻閃。總指揮急令疏散,蘇晚卻衝向平台:"用神樹模型中斷共振!"她將修複的青銅樹枝插入平台凹槽,枝頭金烏飾件突然放射強光。
地底傳來齒輪咬合的巨響,平台中央升起柱狀青銅器。戰士的數據庫瞬間比對成功:"這是失傳的璿璣玉衡!"儀器頂端的玉衡指向北方,鬥杓位置卻對準了陶寺觀象台方向。
"北鬥指向誤差12度!"蘇晚撫過玉衡表麵的微刻星圖,"黃帝星官體係與現行二十八宿存在夾角差。"戰士的青銅神經網絡突然接入儀器:"檢測到星圖密碼——需要良渚玉琮密鑰!"
塌方區外的考古隊員拋來玉琮。蘇晚將其嵌入璿璣底座刹那,平台四周升起八麵青銅太陽輪。戰士的聲波監測儀尖嘯:"次聲波頻率突破臨界值!"
玉琮表麵的鳥紋突然投影出全息星圖,十二件青銅鳥形器同步轉向。蘇晚緊盯鬥杓偏移軌跡:"正在校準陶寺觀象台坐標!"平台震動驟然停止,璿璣玉衡投射出完整的黃帝星官圖,其中三顆星宿特別明亮。
"星圖標記點分別是三星堆、陶寺..."戰士的定位光標突然停在東海某處,"第三個坐標在釣魚島海域!"總指揮立即接通國家考古中心:"立即核查東海水下考古檔案!"
數據庫彈出去年的探測報告——海底斷層處發現新石器時代祭壇遺址。蘇晚放大星圖細節:"標記點對應《尚書·堯典》記載的"暘穀",日出之地!"
璿璣玉衡突然解體,核心部件墜入平台裂縫。戰士的機械臂急速抓取,隻撈到半塊青銅殘片。蘇晚在強光中眯起眼睛:"殘片紋路是黃帝星官圖的鬥柄!"
連夜召開的視頻會議上,海洋地質專家指著聲呐圖:"暘穀遺址位於地殼斷裂帶,黃帝星官標記可能是地震預警。"氣象學家調出雲圖:"近期該海域出現異常電磁暴,與星圖激活時間吻合。"
"三星堆青銅器是上古預警係統的接收終端。"蘇晚展示玉琮掃描圖,"良渚文化比三星堆早千年,說明這套係統跨越多個文明時期!"
翌日清理塌方區時,戰士的金屬探測器在璿璣基座下發現玉匣。匣內絲帛繪製著連綿山脈,戰士的圖像識別係統突然報警:"這是華山山脈立體星象圖!"圖中某處峰頂標記著太陽符號,旁邊刻著鳥篆:"日觀峰,啟明現。"
"《史記》記載黃帝在華山會群仙。"蘇晚指尖拂過帛畫,"日觀峰可能就是觀測點。"更令人震驚的是,太陽符號內暗刻著微縮星圖,與輪形器背麵的紋路完全一致。
修複輪形器時,蘇晚用棉簽輕拭背麵凹槽:"這裏有銅綠填塞的刻痕。"紫外燈下顯現出北鬥七星的圖案,但第七星搖光的位置刻著雙星標記。
"星象檔案中從未記載搖光有伴星!"天文台研究員視頻接入,"除非..."他突然調出哈勃望遠鏡最新數據,"距地球137光年的開陽星附近,發現疑似流浪行星!"
青銅神樹移交博物館前夜,蘇晚獨自檢查輪形器。胎記忽然灼痛,她本能地按向搖光星標記——輪形器背麵彈開暗格,露出半枚玉質卦片。戰士的數據庫閃電般比對:"這是失傳的《連山易》卦符!"
卦片投影出旋轉的河圖洛書,光影中浮現三處閃光點。蘇晚放大影像驚呼:"華山日觀峰、東海暘穀..."最後一個光點在她腕間胎記上跳動,戰士的掃描儀顯示:"生物電波與黃帝星官圖同頻!"
當第一縷晨光照進庫房,蘇晚在移交清單簽字欄停頓:"建議用輪形器啟動黃帝星官主題展。"窗外傳來早班飛機的轟鳴,她握緊暗格裏的玉卦片。
喜歡塵淵啟示錄請大家收藏:()塵淵啟示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