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 現場演示
字數:2998 加入書籤
749
沒有任何人說話,連低聲討論的人都沒有。
這些隨便搬出去一個都能引起學術圈震動的科研大牛,就這麽沉默得跟在一個瘦高男孩身後,走進位於基地最中央的核心實驗室。
剛才江南的表現和提出的主張已經徹底贏得了他們的尊重。
以至於現在來到實驗室,即便並未真的看到實驗結果,眾人還是默默把目光投向江南,等著他發號施令。
汪鐸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區別是什麽,眼底閃過一道會意又欣慰的暗芒,他走上去來到江南身邊,回憶著剛才實驗室裏江南提出的三個預案主動介紹幾台核心設備。
“江總工,這台是用於模擬雙工件台動態響應的多軸運動模擬器,旁邊那台配備了高精度的激光幹涉儀,可以實時監測納米級的位移誤差。”
“如果您要驗證自適應前饋補償算法的即使效果,結合這兩台設備同時驗算應該是最佳選擇。”
說完,汪鐸自然得後退一步,斂下神色等著江南決斷。
他沒有自作主張動手操作,是因為深知這是江南憑自身實力徹底贏得尊重立下微信的關鍵時刻!
江南當然知道汪鐸這麽做是為什麽,抬眼定定得看了他一眼,江南轉身深吸一口氣,神色沉穩得走到那台多軸運動模擬器旁。
這台機器在剛到基地那晚汪鐸曾經演示過,江南稍作回憶就能想起來應該如何操作。
他走上前一邊連接控製終端,一邊聲音清晰地向眾人講解:“正如王組長所說,剛才在實驗室我們曾闡述過自適應前饋補償算法對同步誤差具有良好的抑製效果。現在請大家注意觀察控製屏上實時反饋的誤差曲線和數據流。”
江南低頭神色專注得看著顯示屏,修長的手指在控製屏上上下翻飛迅速操作,直接調出預設的程序模塊,流暢得輸入複雜的參數。
跟過來的科學家們,尤其是賈青雲和他團隊的成員看得神色複雜,又不敢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細節,又忍不住感慨。
江南到基地才幾天,聽說還抽空去清大複試組拿了個複試第一。
不僅拿出三套有理有據想法大膽的預案,而且對這些專供實驗室的機器這樣熟悉。
能做基地總負責人……看樣是真有兩把刷子。
賈青雲就站在距離江南最近的位置,把江南從頭到尾的操作全都看在眼裏。
他的視線緊緊鎖定著屏幕上江南輸入的第一個數據,沉思著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你的算法模型考慮了熱變形引起的非線性擾動嗎?這是我們之前幾次嚐試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南操作的動作沒有絲毫停頓,一邊輸入參數一邊頭也不回得回答:“早就考慮進去了。我在實時誤差修正算法中嵌入了一個基於實時溫度反饋的補償因子,具體模型參數在剛才會議上的第二張流程圖鏈接中有詳細標注。這個因子會動態調整控製器的輸出,以抵消因熱膨脹導致的微米級形變。”
說話間,他已經輸入好所有數據啟動模擬,並把操作台上的小屏直接投到實驗室中央的特大屏幕上。
所有人隨之抬頭,幾秒鍾後數據流開始飛速滾動,代表兩個工件台位置誤差的曲線逐漸開始顯現。
一開始,曲線在預設的閾值範圍內呈波浪型平穩波動,符合之前的假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代表其中一個工件台的誤差曲線陡然開始攀升,數值很快超過了江南預案中給出的閾值上限,甚至逼近了他們之前實驗失敗時的臨界點!
“不對吧,按理來說不會這麽高才對。”
站在賈青雲身後的劉工時刻關注著大屏,在數字出現的第一時間忍不住低呼。
“是啊,你看那個峰值,比預案裏標注的高了接近百分之三十。”
另一個人也皺緊了眉頭。
“是熱補償因子沒生效?還是算法本身有漏洞?”
“按常理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什麽被我們忽略了。”
“兩個是機器的初始參數設置不對?這個數值幾乎預示著操作失敗。”
“從預案的合理性來說,哪怕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多種不可控因素對最終實驗數值有影響,誤差也不可能大到這種程度?到底怎麽回事?”
“我建議再看一遍預案算法,數值遲遲降不下去肯定有問題。”
實驗室裏慢慢響起陸陸續續的議論聲,但出乎意料的是,沒有人趁機貶低或質疑江南,他們更多的是出於學術立場的困惑和急切。
所有人仰頭看著數值頗高的大屏幕,下意識圍在江南身邊,視線在中央大屏和江南收下的操作台上來回打轉。
江南的眉頭也緊緊皺起,眼底隱約透著焦灼。
但操作控製台時,他的手指依然又穩又快,凝神觀察著數據流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隨之在控製台上快速敲擊,調出更深層的運行日誌和實時參數立刻調整搭配。
腦海中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飛速閃過,勾勒出一副玄妙神奇滿是公式模型圖的物理圖卷,將來的意思就像一隻馬良神筆,在上麵不斷修改調整,最後得出正確結論。
“不是模型錯誤。”江南突然開口,聲音不大卻讓現場鴉雀無聲。
所有人的視線落在他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