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 轟然出現

字數:3633   加入書籤

A+A-


    759
    又是一個深夜。
    核心會議室燈火通明,空氣中隱隱傳來焦躁的氣息。
    江南、吳風止、龍老、孟良藝、林逸、李欣然汪鐸等人圍坐在一起,每個人麵前都堆滿了草稿紙和厚厚一遝數據報告,臉上寫滿了疲憊與困惑。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林逸用力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聲音幹澀沙啞,“所有的邏輯鏈路我都核對了不下十遍,理論上根本不存在導致這種崩潰的節點。”
    李欣然放一下手中的草稿紙緊接著開口:“參數設置我們優化了無數次,模擬運行都是完美,但為什麽一上真機到了最後關頭就出問題?真見鬼了一樣。”
    孟良藝院士沉吟片刻,提出一個看似基礎的方向:“會不會是基礎操作時序上存在極細微的衝突?或者在能量加載的瞬間某個底層指令發生了錯亂?或許我們可以嚐試從最底層的係統日誌入手做一次逆向追蹤,也許會有新的答案……”
    “試過了。”吳風止立刻搖頭,眉頭下意識皺緊,“你說的這個方向我和小林第一時間就做了排查。日誌幹幹淨淨,時序同步也沒發現問題。他不是在過程中出錯,而是在最後那臨門一腳,真像見了鬼一樣突然‘自殺’。”
    難以捉摸的故障,根本找不到的緣由,籠罩在整個基地所有人身上的壓力……
    會議室再次陷入沉默。
    這種幾乎稱得上“玄學”的故障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無力。
    龍老渾濁的眼球望著天花板,下意識喃喃自語:“走到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我們解決了那麽多難題,早已證明了我們的能力。但光源動力,尤其是極紫外領域,它的特性就在於……本身固有的量子漲落和等離子體具有不穩定性,這是物理層麵的難題,很難人為控製。”
    龍老頓了頓,目光掃過臉色頹然熬了好幾天的眾人,語氣坦誠到近乎殘忍。
    “見鬼是不可能見鬼的,大概率是……我們對光源穩定性的研究依舊不足。這個實驗很重要,不管是我們還是‘上麵’,都不可能允許光科技在完成百分之八十的情況下半途而廢……”
    他長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奈:“實在不行……也許我們可以考慮尋求外部援助……俄國萊塞設計局,在高功率和短脈衝光源領域有全球最好的科研團隊。也許找他們聯合商議能找到突破口……”
    “不行。”
    江南立刻否認,黑沉得眼眸中是幾乎稱得上執拗的篤定。
    “龍老,我明白您的考量。但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我們必須確保絕對的科研獨立性和國家戰略安全。今天因為光刻機一個難題求助,明天就可能因為另一個難題受製於人。我們……絕不能開這個頭。”
    他的目光銳利,視線定定得掃過在場每一個人:“我相信問題一定有解,而且答案就在這個基地裏,就在我們自己的腦子裏,我隻是需要時間。”
    找不到解決辦法。
    參加會議的每個人都歎著氣無奈離開。
    之後的整整一周,江南仿佛化身成一台不需要休息的機器。
    他查閱了所有光刻機資料,基地圖書館、線上數據庫、最近幾個月所有的實驗記錄、甚至是幾十年前冷僻的相關論文……白天看,晚上看,在食堂吃飯時眼睛盯著平板,睡前手裏還攥著數據記錄。
    好像整個世界隻剩下那台出了故障的動力模件,隻留下那些頻頻出錯的參數。
    龍老的話像魔咒一樣在他耳邊回響:實在不行……我們可以考慮尋求外部援助。俄國萊塞設計局……也許找他們聯合商議……”
    每一個字都像重錘,狠狠砸在江南的自尊心和對科研窮追到底的信念上。
    他不相信!
    不相信他們這堪稱頂尖的科研團隊會倒在最後一道門檻前!
    國家給了他毫無保留的信任和無盡的資源,前輩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體同事付出了無數心血,到最後卻告訴他不行?
    憑什麽不行?
    憑什麽要依靠別人?
    一種執拗的、寧死不認輸的信念在胸膛爆發。
    又是一個深夜,實驗室核心區還亮著燈。
    江南一個人站在那台龐大的的機器麵前,執著得追尋那個未解的答案。
    他反反複複推敲著每一個參數,在旁邊的巨大白板上寫下一行行複雜的公式,構建一個個物理模型。
    輸入—測試—失敗—修改—再輸入……
    這仿佛成了一個無情的死局,反複煎熬著江南的精力和信念。
    空無一人的實驗室裏,隻能看見他微微佝僂著的身影。
    相較於龐大的機器和整個中央實驗室,江南的身影稱得上瘦小。
    可他脊背挺直,就像一道固執的、在無盡黑夜中執意燃燒自己的燭火,非要在這弄不清的昏暗的疑雲中撕開一道光亮。
    前麵無數次他就是這樣走來的。
    江南堅信,也隻能相信奇跡會再次出現。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窗外的天色從烏黑慢慢轉成深藍,隨後,一個火球冉冉升起,“騰”得一下把天光照亮。
    江南的下巴上冒出了青黑色的胡茬,眼窩憔悴得深陷下去,但那雙疲累的眼睛深處,卻詭異的出現了一道靈感的亮光!
    他看著整整一白板的推導過程,那些失敗的數據、各種理論的推演、可能性的排查……無數種推導過程和結果在腦海中碰撞、交織、糅合。
    突然,江南的眼睛猛的睜開,視線落在白板的一個角落處。
    那是他之前標注的一個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參數——等離子體羽輝二次塌縮的諧波反饋效應。
    傳統理論認為,極紫外光源產生的等離子體羽輝,在初次塌縮釋放能量後,後續的動態是需要抑製的“噪聲”。
    目前所有的優化方向都集中在提升初次塌縮的效率和穩定性上,對於後續的微弱的諧波震蕩,一般采取過濾或忽略的態度。
    可江南看著之前失敗時捕捉到的那一絲幾乎被當作幹擾信號剔除的異常波形,一個大膽到近乎離經叛道的猜測像劈開薄霧的鞭子一般,轟然出現在他眼前!
    有沒有可能,問題就出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