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陸園的重要發現與劫雲降臨
字數:7478 加入書籤
他眼下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說服玄奘主動前往西方。
其餘的事情都與他無幹。
整理衣冠後,他瞥了一眼手中的袈裟,嘴角浮現出滿意的笑意,顯然胸有成竹。
“出售袈裟。
每件五百兩銀子,若有緣人,分文不取。”
突然,一個聲音在這片地方回蕩,格外引人注意。
聲音雖小,卻清晰可聞,令在場眾人紛紛側目,好奇究竟是誰敢在這樣的場合叫賣袈裟。
循聲望去,隻見一位老者,衣衫襤褸,手持拐杖,另一隻手托著一個盒子。
“大膽!竟敢擾亂此地,拿下!”
侍衛們立刻圍住了老者,準備動手。
然而,一聲威嚴的聲音驟然響起:“住手!”
出聲的是唐王。
盡管老者衣衫破舊,但其氣度非凡,臨危不懼,顯然不是尋常人物。
唐王深知這個世界的複雜,甚至可能存在仙人,隻是他們通常隱於世間,不為世人所知。
見到老者的一瞬間,唐王便有此猜測。
若是仙人,那麽這袈裟定非凡品,這可能是難得的機緣。
想到這裏,唐王走下高台,親自來到老者身邊。
仔細打量一番後,他愈發覺得此人非同一般。
“你這袈裟有何特別?不妨讓我一觀。”
“當然可以。”
老者溫和一笑,點頭示意,隨即打開手中的盒子,頓時一道耀眼的光芒綻放。
在場眾人不由得閉上雙眼。
片刻後,眾人睜開眼,隻見盒中靜靜躺著一件袈裟,正是那光芒的來源。
唐王凝視袈裟,頓覺心神舒暢,精神大振。
目光一動,從這非凡之物中便能察覺,此袈裟絕非尋常之物,恐怕真是仙家寶物。
“玄奘法師,何不試穿這件袈裟?”
唐王轉頭看著玄奘,滿意地說道。
在場之人,最有資格披上此袈裟的當屬玄奘。
對唐王而言,區區五百兩銀子算不得什麽,即便五千兩,他也不會皺眉。
“貧僧告辭!”玄奘點頭,走到老者麵前微施一禮,隨即取出袈裟,緩緩披於身上。
頓時,玄奘仿若換了一個人,之前的得道高僧形象瞬間消失,宛如化身為一尊菩薩。
金光閃耀,仿佛佛光環繞。
靠近玄奘身旁,便覺神明近在咫尺。
“妙極!妙極!”唐王見狀,心中大悅,這袈裟仿佛專為玄奘打造,極為契合。
“來人,取五百兩銀子。”
“不必了!”
“我早說過,若有緣分,這袈裟分文不取,而這位大師便是有緣人,豈敢收錢?”
老者搖頭,滿意地望了玄奘一眼。
隨即,他現出真身,手持玉淨瓶,蘭花指輕點,梵音陣陣。
正是 弟子菩薩。
原本圍觀的眾人也驚呆了,萬萬沒想到這老者竟是 弟子菩薩所化。
這一變化來得太快。
唐王亦是一怔,隨即拱手行禮:“見過 弟子菩薩!”
作為人族之主,唐王無需下跪,即便如此,弟子菩薩仍側身避開,不敢直接受禮。
唐王氣運深厚,地位尊崇,連他也承受不起這樣的禮節。
其餘人等卻不同,紛紛跪拜。
弟子菩薩乃佛教中人,在場之人皆識其身份。
“諸位免禮!”
弟子菩薩以法力助眾人起身,隨後將目光投向玄奘。
“玄奘!”
"玄奘!"
"在!"
玄奘雙手合十,神情恭敬。
他的眼神充滿虔誠:"我觀察到你佛性深厚,天賦非凡,是難得一見的佛門 弟子。
然而你所學的小乘佛法終究有所局限。
"
菩薩目光平靜,徐徐開口:"我要指引你前往西方,將佛教經典傳入東方。
如此一來,西方佛法必能興盛。
"
"懇請菩薩指引方向!"
"善哉!西方佛教需要你親自取經,此行充滿艱險,你可願前行?"
" 弟子願意!"
玄奘正色回應,聲音低沉卻堅定。
"善哉!"菩薩心中滿意,玄奘既已答應,一切便有了保障。
為確保萬無一失,菩薩並未立即返回靈山,而是在大唐上空靜觀其變。
表麵上看,佛教似乎已萬事俱備,但誰能保證不會有意外發生呢?尤其此刻正處於關鍵階段,必須謹慎行事。
很快,玄奘即將西行取經的消息便傳遍大唐。
人們常說,內行人關注實質,外行人隻看熱鬧。
對凡人來說,玄奘此舉不過是個話題罷了,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
唐王自然不會反對,畢竟連觀音菩薩都參與其中。
就這樣,玄奘整裝出發。
在唐王的歡送下,他騎著白馬踏上征途。
臨別之際,唐王更是賜玄奘為禦弟,並賜姓唐。
玄奘身披菩薩贈予的袈裟,隨身帶著侍從。
一路上翻山越嶺,跋涉千裏。
疲憊時便休息,饑餓時則化緣,口渴時便飲水解渴。
路上出了狀況,猛虎突襲,侍從盡皆喪命,唯有唐玄奘僥幸逃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菩薩在上方注視著這一切,心中頗為滿意。
到目前為止,行程一切順利,未出現預料之外的事情。
自從唐僧啟程,眾多強者便開始關注。
他們明白,此行標誌著西方法教興盛的開端,除非那位至高無上的存在親自出手,否則無人可阻。
然而,那位至今未有任何動靜,似乎默認了這一進程。
畢竟,多寶如來與其有師承關係,即便已脫離舊體係,但關聯仍在。
與此同時,陸園依然駐留在北方的小天地裏,正臨近煉化時間法則的關鍵時刻,不久便能完全掌握。
屆時,他將精通數種法則,這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他並非盲目樂觀,而是基於自身短時間內領悟法則後的體驗——那些法則之間非但沒有衝突,反而相輔相成。
這一天,陸園有所感應,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如電。
片刻後,他推演出洪荒大地的近況:“唐僧已經動身,時日無多。”西行僅需十數年即可完成,在人族看來漫長無比,但在修士眼中不過是彈指間事。
抬頭望向天際,陸園皺眉沉思。
不知何時起,洪荒的天空竟彌漫著一股煞氣。
憑借過去經曆多次量劫的經驗,他清楚這是即將降臨的劫難氣息。
然而,盡管許多強者感知到了這股煞氣,大多認為這隻是西行劫難所致,故而並未在意。
唯獨陸園深知,這場西行乃天意所定,絕無偏差。
洪荒天空中的煞氣,實則另有緣由,絕非單純的西行劫難之氣。
西行之後,極有可能發生一場巨大的變故,而這次變故很可能源於洪荒之外的魔祖羅睺。
據我對他的了解,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絕不會輕舉妄動。
他向來行事謹慎,每一步都會預留退路。
陸園甚至懷疑魔祖是否已經開始行動,比如派遣手下潛入洪荒。
這對魔祖來說不過是小事一樁,但不可掉以輕心,畢竟“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想到這裏,陸園感到一絲緊迫,決定抓緊時間提升修為,在量劫來臨前達到混園大羅金仙境界。
這樣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洪荒中的其他聖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但由於受到道祖的約束,隻能裝作不知。
通天聖人和心平娘娘對陸園充滿信心,認為無需擔憂。
而原始和老子兩位聖人則秉持“光腳不怕穿鞋”的心態,對未來抱有樂觀態度。
目前,準提和接引雖已察覺端倪,但因西方教即將興起,這些隱患暫時被擱置一旁。
對他們而言,西方教的崛起遠比眼前的危機重要得多。
盡管洪荒中藏龍臥虎,真正意識到量劫迫近的人卻寥寥無幾。
不過陸園很快放下憂慮,專注於自身修為的突破。
他相信,若能找到盤古大神遺留的寶庫,或許可以借助其中的鴻蒙紫氣再造一位聖人。
到那時,洪荒將再添一名強者。
於是,他決定閉關修煉,盡快掌握時間法則。
待功成之後,便啟程尋找盤古遺寶。
至於西行之事,完全無需掛懷。
這是天命所歸,無人能夠逆轉。
更何況,有哪吒和孔宣守護,那猴子自會安然無恙。
唐僧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五指山前。
從小嬌生慣養的他,從未經曆過這般磨難,但既然已承諾前往西方取經,便絕不能失信於人。
天空中,一朵祥雲之上,一位菩薩端坐其中,目光注視著下方的唐僧,為他的安危擔憂。
此次西行大任幾乎全由這位菩薩負責,一旦出現問題,責任都將落在他身上。
即便如此,他依舊不敢掉以輕心,隻願盡最大努力確保唐僧平安到達。
實際上,即便是菩薩也對唐僧能否順利抵達西方存疑。
唐僧體質虛弱,每一步行走都顯得吃力,唯恐他在途中因勞累過度而離世。
這並非因妖魔作祟,而是身體不堪重負。
思索片刻後,菩薩決定采取措施,適當增強唐僧的身體素質。
這對菩薩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隻需借助淨瓶中的些許甘露便可。
當唐僧看到五指山時,心中頓生異樣。
這座山形似手掌,由無數石塊堆疊而成,令人感到神秘莫測。
“阿彌陀佛!”
“天地造化,果然神奇。”
唐僧恭敬地行禮,隨後繼續踏上西行之路。
五指山乃必經之地,唯有穿過此處才能繼續向西前行。
與此同時,五方揭諦得知唐僧到來,內心十分欣喜。
此地靈氣稀薄,阻礙修為增長,而唐僧的到來意味著他們的使命即將完成。
突然,一陣呼喚聲傳入唐僧耳中,令他不由駐足。
“道友,請問您是否要去西方取經?”
猴子察覺到唐僧到來時,立即意識到此人正是要去西天取經的和尚,也是自己需要保護的對象。
同時,他也知道一些自己的事情或許能通過這個人解決,這意味著自己可能重獲自由。
喜歡洪荒:棄徒逆襲,最狂柳樹精請大家收藏:()洪荒:棄徒逆襲,最狂柳樹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