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巨劍掃退
字數:32020 加入書籤
“若非顧忌素心傷心,你早隨古三通去了!”
朱無視幾句挑釁,令成是非心緒大亂。
他吸取一百零八名高手內力,雖高出成是非許多,但對戰中卻並未占得上風。
一對一交鋒,數招便迫使成是非連連後退。
一直靜立殿角觀戰的李尋環,此刻已徹悟公子意圖。
公子所敵之人,亦是他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李尋環輕咳兩聲,身體微晃,擋在朱無視與成是非之間。
他凝視眼前鐵膽神侯,那久違江湖的招牌表情,再次浮現。
“今日乃我生辰,於主家生辰日來訪,恐不妥吧!”
“換作是我,絕不會在此時繼續將偽善示人!”
“你可知世間最危險之事,非某門某派,非冒犯 權臣,亦非觸怒宦官!”
“而是被公子青睞,卻又令公子不悅!”
二十年未動刀,今日竟殺了一位朱姓王侯,李話語間笑聲愈發詭異。
世人皆知小李飛刀例不虛發,即便朱無視亦不敢輕視。
然而,麵對李之言,他心中忐忑,不知對方口中的“公子”究竟所指何人。
他知道,自己這次敗得徹底,或許正是李心中所謂的“公子”。
“公子?笑話!我是當今聖上的親叔,朱姓王侯,誰敢叫我一聲公子?”朱無視聲嘶力竭,最後一眼瞥見的是李唇邊那抹戲謔笑意。
無人知曉小李飛刀藏於何處,更不知它如何離鞘而出。
在天際俯瞰,唯見一道寒光直貫朱無視眉心。
明國神候含恨而終,即便雙目未閉,也難再起。
唯有章台宮那位嗜酒的公子目睹了這一刀的軌跡。
贏英望著天空喃喃自語,惹得雪女與赤焰姬側目。
他說:“老李年紀越大,話越多矣。”
此話雖輕,卻讓身旁長公子扶蘇險些噴酒。
金錢山莊內,朱無視身死,李轉身朝周淮安與曹正淳對峙之地走去。
周淮安武功不及曹正淳,但此刻,曹正淳麵對這位昔日宿敵之死,卻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東廠、西廠及錦衣衛殘部已被江湖義士擊潰,曹正淳已無戰意,而身邊的小李飛刀,才是他最大的威脅。
李下一刀的目標,即使瞎子也能看得分明。
曹正淳越戰越心虛,分神時竟未能避開周淮安全力揮出的一劍。
劍鋒劃破了他的袖袍,他忙抬手欲反擊,眼角瞥見李的袖擺無風自舞,心頭大駭,急忙向後疾退。
此刻他體內真氣紊亂,十成功力僅能施展一二,而周淮安則愈戰愈勇。
周淮安直刺一劍,忽而高呼“楊大人”三字。
曹正淳神誌恍惚間,仿佛看見兵部尚書楊宇軒一家老小數十口人影浮現半空,俯視著他。
他渾身一顫,未能避開第二劍,最終司禮監的大太監於天下人眼前被一劍貫穿心髒,倒地哀號。
朱無視與曹正淳先後喪命,天際最後顯現出的是周淮安仰天長笑的畫麵。
大明、打更人、紅葉山莊的故事暫告一段落。
天下諸多勢力目睹此景,無不震撼。
唐國長安城中,寧道奇對李世民直言,天下第一的情報網絡必遭各國正邪聯手打壓。
然而事實卻與他所料不同,明國正邪兩派已被武林隱士聯手打更人分支剿滅。
身為天下第一散人的寧道奇,見天際影像消散,心神動搖。
那一刀的軌跡,連他這般眼力也難以捕捉。
想到李提到的那位公子,寧道奇呼吸急促,那是他七年前在李建成府邸遇到的神秘人物,也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令他的陰陽魚印記瞬間化為無形。
宋國,宋仁宗望著天際消逝的影像陷入沉思。
他感到各國打更人的實力令人不安。
陛下之前,蔡京察覺到宋仁宗的憂慮,神情立即變得凝重。
“殿下,您是否擔心我國也會有打更人?他們隱藏於暗處,掌控秘密,操控官員。”
“正是如此,朕常思,那朱無視隱藏得如此隱秘,若是我國有心懷叵測之人,該如何?”
“陛下無需憂心,我大宋武林和睦,絕不會存在打更人!”
蔡京篤定地說。
“哦?朝廷果真受武林人士愛戴?”
“朕深知,多次召全真派入宮覲見,均未獲回應。”
“原來我國表麵看似桀驁不馴,實則皆忠君愛國!”
宋哲宗自得其樂,太傅諸葛正我卻皺眉沉思。
他對武林了如指掌,深知各派雖不親近朝廷,但並無惡意,僅是暗中行事。
想到此處,諸葛正我未反駁蔡京。
蔡京始終注視著諸葛正我,當他發現武侯後人也認同大宋無打更人時,得意地瞥了身旁的男子一眼。
那男子領會蔡京之意,站了出來。
“陛下,汴梁有六分半堂守護,絕無 窺探之人。”
“有六分半堂在,大宋無憂!”
宋哲宗望向說話者,此人高大魁梧,麵目威嚴,聲音洪亮,顯得正直可靠,心中頗為欣賞。
隻是他此前從未見過此人,一時想不起姓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群臣中,侯爺方應看與宦官米蒼穹相視一笑。
這兩人與六分半堂堂主雷損並稱三大勢力,皆為掌控大宋武林而來!
方應看注意到皇帝疑惑的目光,隨即邁步而出。
“啟稟陛下,這位便是六分半堂堂主雷損,乃是我大宋忠誠之士中的佼佼者。”
小侯爺力挺此江湖人士,朝中頓時議論四起。
諸葛正我皺眉欲言,卻被身旁一位中年太 到方應看的話,隨之附和。
“陛下,六分半堂取‘仁義禮智信勇’六字,另加一‘密’字,意在助陛下監察大宋。”
“有雷堂主這樣的忠臣,何需其他宵小立足之地!”
“雷損,好名字!陰謀詭計、刺探情報,不正是損嗎?他們豈不該懼雷鳴電閃!哈,哈哈!”
宋哲宗得大臣、侯爺、太監三方支持,難得展露幽默。
汴梁宮外,雷聲驟響,“轟隆隆”,金光耀天。
【至尊榜單第七:打更人】
【宋國分支:金風細雨樓】
【金風揚起天下事,細雨聲中聽秘辛!】
【金風細雨樓樓主蘇夢枕,夢中已曉天下事!】
金風細雨樓為蔡京、方應看等人心頭之患,亦是六分半堂在京的最大對手。
蔡京等人今日推崇六分半堂,意在借雷損取悅聖心,屆時對付金風細雨樓時,可由宋哲宗壓製諸葛正我。
未料金風細雨樓實力如此驚人,竟位列榜單第七勢力分支。
大殿內,宋哲宗震驚不已,環視群臣,卻不知該斥責誰,唯有怒火難抑。
京城,金風細雨樓總舵,蘇夢枕正與二當家白愁飛、三當家王小石交談。
忽見天邊浮現異象,他不禁輕展笑意,似無奈又含深意。
本欲因公子一句承諾,終生低調隱於江湖,僅做一派舵主,卻不料身份被榜單昭告天下!
金風細雨樓掌控極廣,而情報之事全由王小石負責。
此事極為隱秘,連白愁飛亦毫不知情。
打更人分支的標識現於天際,白愁飛心頭微驚,目光轉向蘇夢枕。
“樓主,我們真是大宋情報首屈一指?為何我竟不知樓中還有這等事?”
“你一直忙於訓練新人、收取保護費,我以為你早忘了初心。
莫非你以為我不信你?”
白愁飛暗通六分半堂,覬覦樓主之位已久。
蘇夢枕直言不信他,白愁飛無心辯解,隻揮手示意,一清雅女子隨之入內。
此刻,樓中所發生之事皆清晰映於天際。
宮中宋哲宗冷眼旁觀,雷損瞥見那女子時身軀驟顫。
天際女子乃雷純,聞名京城的佳人,也是蘇夢枕未婚妻,更藏著金風細雨樓的秘密武器。
...
雷純常使計讓蘇夢枕誤飲 湯,每聞她歌聲便神魂顛倒,甘願俯首。
金風細雨樓總舵,蘇夢枕早已料到雷純在此。
望著眼前令他傾心的女子,他的表情複雜難辨。
若非公子密函提醒,自己恐怕已落入她的圈套。
此刻,身為宋國打更人首領,怎會輕易受製於一個女子?
察覺雷純欲開口唱歌,蘇夢枕輕笑一聲,從懷中取出一包灰色粉末。
這正是聞名天下的迷心散,也是雷純多次想要給他使用的 。
然而,他將粉末直接送入口中,反令雷純身形猛地一顫。
“公子說,雷姑娘本性良善,何必被人利用?用藥謀害並非你的專長,不如盡情歡歌曼舞,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女子。”
提到公子時,蘇夢枕眼中燃起熊熊烈焰。
雷純久伴其側,深知每逢特定日子,他都會異常興奮。
如今她終於明白原因——那是金風細雨樓樓主收到公子來信之時。
宋國京城,金風細雨樓總舵。
雷純輕咬貝齒,依言唱了幾句動聽曲調,蘇夢枕並未製止,僅示意眾人稍安毋躁。
待歌聲止歇,蘇夢枕鼓掌讚歎,全然不見中毒跡象。
與此同時,白愁飛察覺事態敗露,欲趁機逃脫,卻被蘇夢枕瞬間製住手腕。
“掌控暗流,實為守護光明,使之普照世間。”
“這是公子傳授的道理,相信諸位亦應銘記於心。”
蘇夢枕此言不僅白愁飛聽得真切,更讓在場所有人清晰入耳。
天際間,金風細雨樓的身影漸漸隱去,“三三三”消息斷絕。
天下群雄瞬間沉默,細細品味蘇夢枕話語中的深意,目光追隨著天際消散的影像。
元國,汝陽王府。
汝陽王乃當世英傑,朝堂與江湖最後的倚靠。
他聽聞蘇夢枕之言,於廳堂內微微點頭。
“掌控暗力方能護佑光明,蘇夢枕背後之人,格局非凡,令人欽佩。”
“敏兒,我元國形勢獨特。”
“江湖各派皆與朝廷對立,你認為,誰敢自稱打更人在大元的分支?”
汝陽王自然問的是趙敏,他知道元國必有打更人分支,隻是好奇究竟是哪個幫派。
“父親,江湖各派雖大多與朝廷作對,但若論打更人的分支,隻有他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小子武功來曆詭異,女兒覺得,他與打更人定有關聯。”
趙敏提及張無忌時,臉泛紅暈,想起他在綠柳山莊對自己的輕佻之舉。
汝陽王與王保保相視一笑,敏敏平日聰慧果斷,唯獨談及那人時,露出嬌羞之態。
忽而,天際光芒萬丈。
【至尊榜單第七勢力:打更人】
【元國分支:僅武當派張三豐一人】
【武當派掌門,隱匿亂世,張三豐仙風道骨,武林泰鬥,更是江湖幕後推手】
【武當傳承元國打更人遺誌,源自郭襄女俠,忠烈之後,心係萬民安危,少年純真,以絕世武力掌控乾坤】
元國打更,何需十萬耳目,有真人便足矣!
這元國的打更人一脈,雖屬武當,卻也不盡相同。
實則,知曉元國武林秘辛者,唯張三豐一人。
武當山大殿內,元國武當派掌門正等待少林寺傳信頭陀。
他身旁喬裝打扮的張無忌忽然朝他擠眉弄眼。
抬頭望向天空的影像,他嘴角泛起一絲笑意。
記憶中,郭襄女俠與那公子在少室山下的對話再次浮現於已至老年的張三豐心頭。
“小張子,用心習武,若能悟透過兒所授三招,江湖之中,你必能闖出一番天地。”
那時郭襄眼中的悲傷清晰可見。
那位公子曾言:
“三豐,你資質非凡,是習武的良材。
但我更重視的,是你的胸懷。”
“出身少林廚房,此經曆讓你榮辱不驚,這份心境,不僅適於開宗立派,更有別的重要之處。”
“你看這世間,表麵規則之下暗流湧動,我希望你成為武林巔峰,亦是暗流中的穩固力量。”
數十年過去,世人隻知張三豐隱居武當潛心修道,殊不知他早已踏遍諸州,掌握無數秘密。
“太師父,您真的……”
身後的張無忌以道童模樣出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身為元國唯一的打更人,張無忌在昆侖的奇遇,張三豐早有察覺。
他輕點下頜,展露孩童般的笑容。
“上回公子提及,你太師父年邁,一人打更力有不逮,囑咐我尋覓年輕英才,走精英路線。”
無忌,太師父見你天賦異稟,胸懷寬廣,日後在明教任職之餘,也可加入元國打更人隊伍。”
“清風、明月,你們兩個小友也很不錯,不妨過來幫忙,端茶倒水的事兒正合適。”
張三豐話音剛落,張無忌與清風、明月相視一笑,興奮地跳了起來。
對張無忌來說,成為元國打更人遠比擔任明教教主更讓他感到暢快。
武當金頂的招工影像,通過直播傳遍各國。
各國君主及江湖人士目睹這一幕,無不驚訝不已。
元國大都的眾人,見到熟悉的身影,激動得拍手歡呼。
一身道袍的張無忌,怎麽看都不像明教教主。
趙敏心生暖意,掩麵輕笑。
今日,元國打更人首次亮相天下,勢力已擴展至四倍規模。
武當七俠齊聚大殿,又驚又笑,感歎師父愈發像個孩子。
偽裝成少林報信僧的0.9和尚,額上冷汗直冒。
本以為能巧言應對,卻沒想到張三豐如此棘手。
張三豐盯著滿頭大汗的和尚,嘴角泛起一抹輕蔑的笑意。
“想算計老夫?我年輕時玩過的把戲,比你複雜百倍。”
“遠橋,愣著做什麽?七人圍攻一人,還等什麽,動手!”
殿外武當七俠仰望天際,會意後如猛虎般撲向禿頭和尚。
殿內頓時傳來陣陣慘呼,天下武林與各國君主目睹武當七俠聯手痛擊的畫麵,天際影像逐漸隱去。
許多人不禁屏息凝神。
天下各強國之中……
除隋、秦之外,各國打更人勢力皆因至尊榜單暴露於天下萬眾之前。
元國張三豐影像消散後,世人目光盡聚焦於隋、秦兩國。
鹹陽,秦國朝堂異樣沉靜。
至尊榜單甫現宋國金風細雨樓名號,大秦群臣已齊聚章台宮。
秦廷與他國迥異,無論廟堂江湖,凡與祖龍為敵者,早被清除殆盡。
黑冰台統領蓋聶凝視榜單圖影,莫名生出緊張。
此江湖為他親手鑄就固若金湯,祖龍為此屢加嘉獎。
一旦有異動情報傳出,自己與皇上的顏麵必將掃地。
一貫冷峻的蓋聶此刻竟顯忐忑,被胡亥察覺。
胡亥深感壓抑,眼見蓋聶稍顯慌亂,便冷嘲熱諷道:“父皇,這打更人實在無處不在,各國深受其擾,不知我大秦是否也有隱患?若真有,兒臣願與蓋聶大人共剿頑敵。”言罷,又似笑非笑看向蓋聶。
蓋聶聽聞此言,心中怒火翻湧,欲直言大秦絕無打更人藏身之地。
但話到嘴邊,想起各國遭侵,隻得強忍怒氣,隱而不發,麵露不悅。
祖龍亦期待蓋聶發聲,卻不料聞醉醺醺的十六皇子之言:“父皇,楊廣一現身,我們便可收場了!”
“兒臣家中的熊掌湯還燉著呢,耽誤太久怕要煮壞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章台宮氣氛莊重,十三皇子心中卻惦記著家裏的熊掌。
胡亥率先笑了起來,秦國文武隨之附和。
唯獨祖龍與蓋聶未笑,蓋聶因感激十三皇子才忍住笑意,避免胡亥繼續咄咄逼人。
祖龍未笑,卻暗想,自至尊榜單出現後,言辭靈驗的贏英或許這次真能猜中。
他微微一笑,環視眾人,原本笑聲不斷的文武大臣頓時止住了笑意。
“影兒,你是說,天下第一的情報組織‘打更人’,在我大秦沒有分支?”
章台宮內,眾人的目光齊刷刷投向贏英。
十三皇子先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才開口道:“父皇,這還需要問嗎?我大秦上下一心,除了些許小人耍些不上台麵的小把戲,再無隱患!蓋統領辦事嚴謹,父皇身邊的月姬等人也十分可靠,秦國絕無打更人!”
天下最有資格這樣說的人,莫過於贏英。
然而,十三皇子提及那些小把戲時,特意瞥了胡亥一眼。
胡亥曾多次在贏英麵前丟臉,見他此刻醉態可掬,心中不服,猛地站起反駁:“父皇,十三哥不過是酒鬼,隻會吃喝玩樂,國事怎能交給他?”
贏英聽聞胡亥的話,連爭辯都懶得,隻是一眼掃過,便繼續自飲。
祖龍仔細打量了他一眼,忽而笑了:“朕觀今日榜單之意,是要將天下大國的‘打更人’盡數揭露於陽光之下!”
“不過一個時辰,再多等片刻吧。”
“影兒,你不是想吃熊掌嗎?父皇的章台宮怎會沒有?來人,命禦膳房為十三皇子單獨蒸一對熊掌下酒!”
祖龍對贏英如此重視,令大秦文武皆感震驚。
天際之上,果然如秦皇所言,萬道金光綻放,下一個榜單人選即將揭曉。
【至尊勢力榜單第七:打更人!】
【隋國分支機構:少帥軍!】
【寇仲、徐子陵,掌握長生訣真氣,獲得楊公寶藏,覬覦隋國四大門閥,陰後邪王諸多秘密,盡在少帥軍!】
至尊榜單推出的大隋武林分支正是打更人。
少帥軍雖在江湖默默無聞,天下人也鮮知寇仲、徐子陵其名。
天上圖影顯現,兩名男子身影浮現,一人英姿勃發,在草原縱馬疾馳,身後數萬金狼軍緊追不舍;另一人似置身深山密林,正與一位絕代佳人激烈對戰。
隋國,大興城。
楊廣見到少帥軍之名仍鎮定自若,但聽到天道榜單提及楊公寶藏的秘密已失,頓時從龍座起身。
“宇文化及,前些日子朕問你楊公寶藏何在?你說朝廷不知,江湖亦無消息,此事恐為謠言!”
“朕信了你!原來楊公寶藏竟已被他人取走。
此寶藏乃我朝楊素遺物,朕欲統禦天下,急需資財,你竟讓那兩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從朕眼皮下取走了寶藏?”
楊廣在大殿怒吼,越說怒火越熾。
宇文化及滿麵尷尬,連連認錯。
寇仲、徐子陵從天津橋離去之事,他心知肚明,本以為此事就此了結,不曾想竟被至尊榜單曝光。
楊廣麵前,邪王石之軒的朝中代表裴矩見圖影現身,眸光微凝。
少帥軍虎視大隋,還在暗中觀察他與祝玉妍,這口氣著實不小。
眼見皇帝愈發震怒,有罷免宇文化及之意,石之軒心中一動。
如今宇文閥掌權,對其邪道行事大有益處。
石之軒深知楊廣的性格,這位皇帝最喜歡看他人倒黴。
若直接勸阻宇文化及受寵之事,恐怕難以奏效,必須將話題轉移才行。
想到此處,石之軒輕咳兩聲,緩緩從群臣間走出。
隋國,大興城,宮室之內。
裴矩語調清晰,寥寥數語便讓楊廣的臉色緩和許多。
“陛下,臣認為,那所謂的少帥軍,相較他國的探子,實則相差甚遠。”
“陛下試想,他國探子皆依托文武百官情報網,而我隋國的探子,僅靠斂財為生,此等差距,足見我朝清廉公正,即便位列天下至尊榜單第七,亦無任何汙點。”
“這豈不是彰顯陛下聖明仁德,治理之才遠勝祖龍、李世民等人?”
石之軒言辭懇切,使得原本怒氣衝衝的楊廣逐漸平靜下來。
“裴愛卿之意是?”
“陛下,臣以為,天下第一的情報機構在我隋國毫無意義,如今上榜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世人皆稱祖龍治國有方,臣卻覺得,很快至尊榜單就會提及秦國的探子分支了。”
“祖龍新得麒麟內丹,愈發自負,此刻正是打擊他的良機,亦能讓天下人知我大隋才是真正的強國。”
裴矩一番話,連宇文化及都聽得呆住了。
楊廣聽後,不禁放聲大笑。
“說得好,裴愛卿所言極是!”
“祖龍此人最愛炫耀,總覺得自己是諸國之首!這次就讓他知道,秦國的秘密,哈哈哈!”
楊廣放聲大笑,天邊之上,隨著少帥軍兩位統領的身影消失,下一幅畫麵隨即浮現。
【至尊勢力榜第七名:打更人榜單已告一段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掌握天下秘辛者,方為最強;知曉黑暗可怕之人,方能珍惜光明!】
【此理,願天下君王、俠客及百姓皆能銘記於心!】
【近期至尊榜單將新增神秘勢力或副榜排名,敬請期待!】
天際間,金色光影漸漸隱去,打更人的故事至此終章。
除秦國以外,各國君臣、武林門派無不感到意猶未盡。
難道秦國竟無打更人的分支?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元國一人,張三豐,便撐起了整個國家的情報網絡。
偌大的秦國,難道就沒有喜好 牆角、記錄生活的俠士?
天下各國對此結果極為不滿,一時之間,至尊榜單口碑跌至穀底。
秦國,贏英在寇仲、徐子陵離去後,迅速站起。
“父皇,宮裏的熊掌遠不及我府上的廚藝美味。”
“此時燉煮,怕是無法熟透,榜單即將結束,兒臣懇請歸家休息。”
影公子的行為素來獨特,秦國上下早已習以為常,胡亥以為贏英欲逃,急忙上前拉扯其衣袖。
蓋聶自始至終對胡亥印象不佳。
見他舉止失當,靈機一動,閃至胡亥身前。
蓋聶輕抬一腳,胡亥猝不及防,被影衛首領看似無意地絆倒,整個人滾翻而出。
贏英厭惡地瞥了一眼,端著酒壺,牽著雪女和焰靈姬退至一旁,看著胡亥狼狽經過,摔進殿外的侍衛群中。
“父皇,他要逃!”
胡亥強忍疼痛站起,指著贏英大聲呼喊。
天邊之上,第七位至尊勢力的榜單告示浮現,標誌著打更人篇章暫告一段落。
胡亥怔住,目光轉向祖龍,見他眼中光芒閃爍,放聲大笑。
“好極,蓋聶做得不錯。
我大秦果然如所說,天下太平,無江湖之人覬覦國事。”
“眾卿退下吧,朕也該獨自飲酒了。
至於熊掌或鹿血,隨你們選。”
“蓋聶,十三皇子識人有道,賜絲綢百匹、金銀兩百兩。”
“對了,再命人送三十對熊掌至影兒府上,這東西燉熟了味道真美。”
祖龍心情大悅,麒麟內丹到手後,身心舒暢。
此次榜單不僅彰顯大秦實力,也讓各國知曉秦的強大。
交代完畢後,他又忍不住大笑,對未表謝意的贏英點頭示意,先行離去。
群臣恭送皇帝離開,隨後聽見十三皇子打了個哈欠,看到贏英在兩名絕色女子扶持下緩緩步出宮門,眾人忍俊不禁。
唐國的李世民,懷揣與楊廣相似的想法,目睹至尊榜單消逝,滿麵失望。
從榜單中,他領悟到各朝代並無差別,本已走出堯天陰影的他,此刻心中鬱結難解。
為何其他國家暴露弱點,唯獨祖龍依舊嚴防死守?
“哼!”
召集群臣後,本想將榜單當作聯歡會的李世民站起,重重冷哼一聲。
殿中盡是唐皇親信,知陛下不滿,皆低頭不語。
唯有一人,雖被絲綢纏繞如木乃伊,卻仰頭直視皇帝,正是數日前遭明世隱痛擊的袁天罡。
“陛下,臣有話說。
祖龍先獲麒麟內丹,後無打更人分支上榜,恐非好事。”
袁天罡中了歲月一招,外傷已愈,但生機消逝難以彌補。
原本一口好牙的袁太師,大門牙因歲月侵蝕脫落,說話不免漏風。
李世民聽袁太師說話,心中微動。
太師雖遭不幸,pk時不再讓李世民放心,但格局與智慧猶存。
“袁愛卿,你的意思是?”
“陛下,臣認為,麒麟內丹、七劍現皆在秦國!天下諸國對秦國本就不滿。”
“此次榜單,秦國與其他國家不同!”
“臣常聽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袁天罡話語漏風,從齒縫間顫聲而出,眾人雖覺好笑,卻無一人輕視。
李世民眸光一閃,明悟於心。
唐國,長安城,太極宮內。
袁天罡見唐皇動容,心中大喜。
他最怕的是被打一頓後在陛下麵前失言。
“陛下,這份榜單獨缺秦國,或許是秦人武力、朝堂團結如鐵板。”
“也可能製榜者受秦皇恩惠助其爭臉。
臣以為應與隋、宋、明等大國交好聯合。”
明國,
朱厚照一日內痛失曹公公及廠衛一族,望著榜單消失,茫然歸座。
如今大明急需人才。
朱無視雖有異心,但這十幾年鐵膽神侯確有功績。
如今被飛刀擊殺,朱無視留下的空缺一時難以填補。
更何況東廠、西廠盡毀,大明竟無可用太監。
朝堂之上,嚴嵩雖身陷囹圄,卻因曹正淳與朱無視的離世而成為汙點證人,憑借操控幾個替罪羊擺脫困境,重歸朝堂。
作為明國最痛恨至尊榜單之人,嚴嵩雖已卸任首輔,但深諳朱厚照心意。
察覺陛下情緒,他迅速站出。
“陛下,臣嚴嵩有言。”
“講,但說無妨,閣老雖有過失,功績亦不可抹殺。”
“陛下,臣以為,此榜單專抬秦人氣焰,損各國誌節,必是秦皇以重金收買了榜單管理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人不仁,我大明豈可失義?”
“陛下之意,臣懂。
臣提議揮師鹹陽,逼祖龍割地賠款,至於那七劍、火麒麟等物,日後可由各國均分。”
“若秦承認榜單虛妄,便饒他一命。
另,臣需索取百萬兩白銀作為名譽補償。”
嚴嵩此言一出,引發滿堂嘲諷,連正德帝也投來憐憫目光。
“如今何以問罪?強秦之下,能征之將皆亡,莫非閣老欲親率大軍?”
嚴嵩聞言麵紅耳赤,急中生智道:“陛下,江湖之事臣不敢妄為,然朝廷大軍可禦敵。
秦人再勇猛,五朝聯手,難道還懼之?”
“戰場之上,自不容榜單偏袒。”
嚴嵩此計雖拙劣,卻與袁天罡不謀而合。
朱厚照聽後龍顏大喜。
“好,即刻傳令王守仁點兵,籌備西征!”
“嚴嵩,你前往諸國,集結聯軍,更要為自己討回名譽賠償!”
“臣定當竭盡全力,至死方休!”嚴嵩上前一步,神色莊重地說道。
他擺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見到皇帝點頭同意後,那張布滿皺紋的臉瞬間綻放出笑容,像極了曬幹的橘皮。
各國因麒麟內丹及七劍傳聞而蠢蠢欲動,秦國未上榜,更是讓諸多勢力暗中活躍。
宋國,汴梁城。
宮殿內,袁天罡與嚴嵩並肩而立。
兩人巧舌如簧,將宋哲宗說得情緒高漲,蔡京與嚴嵩一見如故,眉來眼去間盡顯默契。
“朕早說過,那些好處都被祖龍占了,其他國家該怎麽辦呢?”
“我們大宋崇尚儒家,講究公平分配。
祖龍行事如此霸道,手握眾多寶物,也該分些給我們才對。”
“諸葛正我,我國有何能征善戰之將,可以到鹹陽一展風采?還是由你親自帶兵前去,將祖龍擒來?”
宋國在諸多大國中顯得尤為虛弱。
群臣中,諸葛正我聽出了皇帝的自信滿滿,忍不住苦笑著搖頭。
“陛下,臣擅長的是朝中政務,軍事方麵實在不擅長。
雖不讚同西征,但臣明白陛下決心已定。”
“秦國占據函穀關,地勢險要,難以攻克。”
“我宋國距離遙遠,若要攻秦,騎兵軍團西征是最優選擇。
如今荊湖路指揮使嶽飛麾下的嶽家軍驍勇善戰,派他們西征或許能增加勝算。”
宋哲宗原本最擔心諸葛正我會反對西征,可沒想到對方主動提及嶽飛,心中不禁大喜。
“好,那就嶽飛吧!我大宋派出嶽飛這樣的精銳騎兵,你們又能派出何等將士?”
袁天罡聽到諸葛正我提到嶽飛,心中也十分讚同騎兵西征的策略。
看到皇帝發問,他抬起頭仰望天空,臉上的絲綢隨風飄動,露出燦爛的笑容。
“陛下,臣李靖,為不世之將,麾下兵士勇猛無雙。
吾皇已決意,由李靖率軍與諸位會合,共赴西征祖龍!”
“甚好!如今宋、唐、明三國已有共識。
蔡京,你隨袁天罡、嚴嵩再往元、隋兩國!”
“五國齊進,朕倒要看祖龍如何抵擋!”
宋哲宗誌得意滿,當日,三國使者東行,直入隋國境內。
楊廣生性吝嗇,秦國處處壓製隋國,祖龍更是屢次羞辱,楊廣聽聞此事,早已憤懣難平。
隋國以騎兵聞名,羅成歸降後,麾下燕雲十八騎,雖名為十八騎,實則十八路精銳騎兵。
此部乃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
楊廣一生好勝,此次不僅與祖龍較量,更欲在各國間爭鋒。
他命羅成率精銳護送裴矩及三國使者至元國邊界。
隋軍北上,旌旗蔽日,沿途百裏,塵土飛揚。
羅成披甲領軍,燕雲十八騎如風疾馳,人馬皆甲胄鮮明,刀槍凜然,僅三日便抵隋、元邊界。
汝陽王早得消息,他所率鐵浮屠騎兵,融合金人突騎之悍勇與蒙古騎兵之堅韌,比之成吉思汗的怯薛護衛猶有過之。
他召集兩萬精騎,在邊界與羅成護送的四國使者相遇。
隋、元邊境今日格外熱鬧。
兩支精銳騎兵,甲胄各異但皆為天下翹楚。
汝陽王攜子王寶寶、女趙敏鎮守邊界。
元國乃蒙古人建立,與中原諸國多有紛爭。
汝陽王原以為羅成會找他麻煩,可見麵後,卻發現羅成與兩位大臣滿麵笑容地靠近。
能於胡馬之前展露笑容的,自是嚴嵩與蔡京。
裴矩如邪王轉世,石之軒何其驕傲,袁天罡更是太師之尊。
兩人冷眼旁觀宋、明兩國與汝陽王交談,雖相隔甚遠,卻仍聽見了汝陽王爽朗的笑聲。
隋元邊境傳來五國西征的提議,汝陽王眉頭微皺。
中原平日防備森嚴,今日怎會求助於此?
汝陽王的子女皆為人才,聽聞蔡京與嚴嵩的請求,王保保與趙敏點頭讚同。
二人深知父女有話要談,遂退至一旁。
“父親,中原視我元為敵,如今他們自亂陣腳,正是我元攻入中原的好時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人所得太多,我元騎兵早應西征,如今有人引路,豈非天賜良機?”
王保保性喜征戰,聞言滿心殺意。
汝陽王點頭,看向女兒趙敏。
她眉頭緊鎖,眼中閃過堅定。
“父親年歲已高,這些年勞心國事,身體不如從前。
秦人之物雖可舍棄,但麒麟內丹,誌在必得。”
“父親若得此丹,身康體健,日後誰能與我元抗衡?”
趙敏之言更觸動汝陽王,見女兒關切目光,輕輕點頭,決意已定。
兩軍對峙之際,汝陽王拔出佩刀,遙指西麵的鹹陽方向,高聲疾呼:
“討伐大秦,生擒秦皇!”
蒙古鐵浮屠重甲騎兵聽聞汝陽王的號令,齊齊抽刀揚槊,仰天長嘯:
“討伐大秦,生擒秦皇!”
“交出火麒麟,交出七劍!”
呼喊聲此起彼伏,從元軍到羅成率領的燕雲十八騎護衛,皆群情激昂。
戰場之上,大地仿佛也隨之震顫。
蔡京與嚴嵩聽見敵軍的呼喊,交換了一個眼神,明白汝陽王已決定聯合出兵。
這兩個奸臣興奮至極,竟情不自禁地跳起,緊緊擁抱在一起。
若此行成功,他們必將成為明宋兩國重臣,這一趟差事絕不會白跑。
裴矩站在二人身後,似有所悟,嘴角浮現一抹笑意。
邪道主張天下大亂,此次五國聯軍西征,不論成敗,秦國或割地求和,或麵臨 之危。
這般局勢,豈非邪道崛起的最佳時機?
袁天罡麵對山呼海嘯般的喧囂,忽有所感,從懷中取出一枚銅錢。
身為大唐國師,自敗於明世隱後久未卜卦,今日欲測五國西征的吉凶。
一枚古舊的銅錢被拋入空中,落地時呈六十四種卦象,蘊含天地玄機。
袁天罡滿懷期待,目不轉睛盯著銅錢落地,見狀不禁連退三步。
原來這銅錢竟直立於草地上,此卦象從未記載於六十四卦之中。
冥冥之中,一股至高的力量似乎已關注於此。
袁天罡背脊發涼,仰頭望天,卻隻見被喊聲驚飛的鳥雀,不見任何異象。
大秦鹹陽,千裏之外的皇室府邸。
秦英斜倚在雪女懷中,嘴邊叼著一顆櫻桃,竟足不出戶數月。
皇帝賜下的三十對熊掌,已被他吃得所剩無幾。
每日,影公子依舊悠然自得地垂釣、飲酒,與兩位佳人閑話家常,逍遙自在。
天穹間,當汝陽王應允出兵的刹那,一陣清風拂過,擾亂了十三皇子釣魚池中的平靜水麵。
贏英見狀,皺眉棄竿。
雪女與焰靈姬知曉大事將至,默默不再催促。
焰靈姬纖細手指遞上瓜子仁,觸碰間察覺到公子唇間的暖意,不禁麵露羞色。
“罷了,不釣了。
這幾日我有要事處理,恐怕連酒都不能多飲。”
“唉,世上不知天高地厚者比比皆是,精銳騎兵又如何?可笑!可笑!”
十三皇子拂袖回屋。
三日後,唐、隋、元、明、宋五國商定西征計劃。
五路大軍齊驅函穀關外,秦人豈會坐以待斃?
影衛統領蓋聶、上將軍王翦及蒙毅等將領接獲軍情。
祖龍震怒,召集文武百官與宗室子弟共議五國來犯之事。
胡亥屢次不得父皇青睞,今日刻意披掛鎧甲上朝,姿態頗為滑稽。
殿前,上將軍王翦率先發言。
王翦資曆深厚,功勳卓著,雖年邁不再親征,仍是秦軍頂梁柱。
見祖龍眉頭緊鎖,王翦跨步向前,跪地奏道:“陛下,五國聯軍依托黃河囤積糧草,氣勢洶洶!”
“他們打著護送麒麟的幌子,言辭傲慢,實則包藏禍心!”
函穀關外,蒙毅將軍已集結黃金火騎,三日內可至鹹陽。
末將以為,當務之急應固守函穀關,方為上策。
王翦沉穩道出此言,眾人無不認同,連秦廷文武皆頻頻頷首。
唯獨胡亥麵露不悅,憤然抽出私藏於身的寶劍,高聲疾呼:“不可如此!”
章台宮中,祖龍召集群臣共議國事。
王離所率百戰穿甲軍亦入城守護宮禁,以防六國刺客潛入行刺。
銀甲步卒列陣章台前,齊呼“大風”,軍令如山,氣勢磅礴。
如今五國聯軍壓境,大戰迫在眉睫。
此戰關乎秦國安危,意義非凡。
祖龍本欲多聽王、蒙兩家之見,不曾想率先發言的竟是胡亥。
胡亥一句輕率之語,竟讓今日章台宮威嚴盡失,祖龍眸色漸冷。
“有何不可?王翦用兵如神,平趙滅魏,威震東土。”
“區區胡亥,也配說這兩個字?”
胡亥倉促應對,強忍恐懼揮劍 :“父皇,我大秦兵鋒所向無敵,豈懼隋唐宋明?若一味防守,何以彰顯國力?”
“兒臣認為,蒙恬、王離兩位將軍率黃金火騎與百戰穿甲軍,堪稱天下最強!”
“二人合力,何愁不能擊敗李世民、朱厚照?”
此言一出,竟有不少文武隨聲附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是!那些小國見陛下得麒麟秘寶,心生嫉妒,才敢前來挑釁!”
"江湖豈能勝我大秦?若僅論戰陣,朕便讓他們嚐嚐厲害!"
群臣低聲私語,祖龍思索片刻,覺其言有理。
揮手示意胡亥歸位,目光掃過殿下諸皇子,發現十三子贏英正打著哈欠,神情倦怠。
近日影公子精神不佳,黑眼圈明顯,似昨夜縱情享樂,全然不顧國事緊急。
祖龍注視著他,既惱又笑,輕咳一聲,緩聲道:"雖懶散慣了,你對大事見解卻也不凡。"
"朕之鐵騎,該出擊迎敵,還是固守函穀關,令敵知難而退?"
贏英伸了個懶腰,從容站出:"父皇,爭鬥何益?即便取勝,蒙恬、王離麾下將士亦難免損傷。"
"死者皆有親人,眼下春日正盛,若城中哀號不斷,兒臣如何賞景?"
"六國嫉妒父皇所得麒麟內丹,才尋釁滋事,這般小事,不必理會。"
"隻管歌舞升平,莫負韶華!"
贏英主張無為之治,祖龍帶頭,滿朝文武無不驚愕。
此等昏庸皇子,堪比當年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
祖龍暗自歎息,心中已定,派蒙恬、王離東征。
王離率百戰穿甲軍鎮守關隘,蒙恬則領軍衝擊東方聯軍。
秦統天下,武德昌盛,十餘年間未與中原諸國交鋒,祖龍心中豪情頓起,正欲發兵之際,忽見天際金光閃耀。
金光之中,至尊榜單顯現,不僅秦國,天下諸國皆目睹巨大金字懸於天邊:
【九州·至尊神秘勢力榜:第六名】
【天下第一軍團】
【縱橫天下,掃蕩寰宇,無堅不摧之師!】
【俠以武犯禁,軍以盛禦敵!天下第一軍團,氣勢如山河,怒可滅國,靜能安民,實為世間之尊!】
章台宮中,祖龍凝視榜單,第六名竟是戰陣之士,不禁倒退半步。
此榜單每言必中,各國間的角逐,國力、軍力為根本。
此刻,秦唐邊境集結五支軍團,三十萬精銳騎兵,停駐不動,仰望天際榜單,呼吸漸急。
隋國羅成率燕雲十八騎,黑甲持槊,遙見榜單浮現,心潮澎湃。
隋國猛將羅成,揮舞點鋼槍向天,槍尖掠過,雲端顯現出一個“雲”字,氣勢磅礴。
“威武!我大隋威武!”
羅成身後,幽燕突騎中最精銳者隨之舞動馬槊與馬刀。
無數殺意匯聚,化作一股氣柱,直衝雲霄,震碎了天邊的白雲,場麵震撼。
隋國,大興城內,隋煬帝楊廣見至尊榜單後,立即召集文武百官。
羅成率領的燕雲十八騎英姿顯現於榜單之上,為大隋爭光。
楊廣激動得麵紅耳赤,高聲問道:“我大隋燕雲十八騎是否應為天下第一軍團?”
“當然,陛下!大隋軍團,天下無敵!”
宇文化及率先響應,眾人齊呼:“燕雲十八騎,天下第一!大隋軍團,甲於天下!”
隋國上下沸騰,楊廣喜不自勝。
隋軍率先發難,唐國邊境,宋字旗下。
一位濃眉大眼、英姿勃發、背後金鵬虛影浮現的男子目光如炬,此乃宋國荊湖路指揮使嶽飛。
麵對隋軍囂張,嶽飛冷哼一聲,長槍一指。
身後兩名校尉揮舞“精忠報國”旗幟,殺氣騰騰。
“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嶽家軍鐵騎,當世無雙!”
“精忠報國,不滅敵寇誓不罷休!”
嶽家軍雖以騎兵為主,但其中也有重甲步兵借助戰馬移動作戰,與全騎兵的燕雲十八騎有所不同。
眼看至尊榜單即將評定天下強軍。
這些身著步人甲的重甲步兵,從戰馬上躍下,揮舞手中破甲戰錘與狼牙棒,用力敲擊地麵,大地隨之震顫。
宋國,汴梁。
宋哲宗仰望天空,陶醉於壯觀景象,深吸一口氣。
唉,大宋雖稱大國,實則富而不強,在江湖或戰場比拚,似不及其他強國。
今日,嶽飛展現宋軍雄威,令我顏麵有光。
尤其那“精忠報國”四字,越看越暢快。
“嶽家軍堪稱天下第一兵團啊,哈哈,哈哈!”
宋哲宗笑著環視群臣,表情略顯猥瑣。
殿中群臣中,諸葛正我等人含笑頷首。
剛從元國歸來的蔡京卻麵色陰沉。
嶽飛從不給我發紅包,他若崛起,以後我在皇上麵前豈有發言之地?
想到此,蔡京目光掃向身旁的小老弟。
新任文官高俅察覺到他的目光,站了出來。
“陛下,嶽飛固然勇猛,但我國僅有宋軍,哪來的嶽家軍?”
高俅一句話破壞了宋哲宗的心情,他望著天際,眼神漸冷。
秦國與唐國邊境,唐國大將軍、代國公李靖身穿唐式明光甲,手握雙鐧,威風凜凜。
隋人和宋人歡呼,而唐軍陣營一片寂靜。
李靖麾下六萬大軍,皆為平定江南、北征敵寇的精銳。
其中五千陌刀兵,作戰時下馬近戰,以一敵五,被譽為大唐的絞肉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靖治軍嚴格,六萬將士無聲站立,無人咳嗽喘息,軍陣肅穆異常。
相較於隋宋的喧嘩,這種靜謐更顯壓迫力。
唐國,長安城。
李世民攜群臣觀天象,神色如李靖般沉穩。
長孫無忌仰望李靖英姿,不禁感慨:“陛下,傳聞代國公北征時,僅憑兩千陌刀,下馬步戰,便殲滅敵騎十萬!今日得見李靖將軍風采,方知傳言屬實。”
“敢問陛下,李靖麾下之師,是否當世最強?”
大殿內文武齊聲看向李世民,作為大唐皇帝,他對軍隊的評價最具權威。
“李靖所部集我大唐謀略之大成,依朕看來,除卻秦國騎兵,世間恐難有敵手,至少也是前三。”
唐皇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點頭微笑。
蒙恬的黃金火騎兵雖戰績驚人,但陛下謙稱稍遜,豈非更顯客觀?
陛下言及前三,李靖所率之軍自然位列其中。
秦、唐邊境,王守仁率明軍目睹他國大軍威勢,不禁羞愧低頭。
明軍實力與之相比,確顯不足。
榜單雖出,眾人皆覺低調為宜。
元軍卻不喜低調,王保保統率鐵浮屠,視蒙恬的黃金火騎兵如無物。
在他子嗣眼中,天下第一軍團必屬蒙古。
一聲鳴鏑劃破戰場,王保保引弓向天榜射箭,其部下紛紛效仿,萬箭齊發。
天際間,象征天下第一軍團的榜單被元軍箭雨淹沒,大地陷入昏暗,元軍的強大令諸國震顫。
天際間,鐵浮屠的箭雨消散,身為天下第一軍團的王保保意欲在群王麵前炫耀威風。
半個多時辰後,僵持不動的至尊榜單突現異動。
【天下第一軍團】
【副榜:天下十大軍團,權威盤點,盡在眼前!】
【天地不仁,視萬物如草芥,十大軍團縱橫天下,以殺止亂,此乃天道根本!】
【第十名:宋國嶽飛嶽家軍!】
【大宋嶽家軍,力挽狂瀾,拯救大宋於危難!】
【嶽家軍精忠報國,守護百姓,平定水賊於江南,與金人在河北鏖戰!大宋武運衰微,唯嶽家軍撐起一片天!】
令人震驚的是,至尊榜單竟有副榜,評定天下前十的軍團,讓各國及百姓皆為之震撼。
秦國與唐國交界處,嶽飛望見天際的排名,又瞥見朱仙鎮上嶽家軍與金人血戰的景象,忍不住舉槍長嘯。
嶽家軍創立時屢遭文官壓製,曆經艱辛。
金人戰場上陣亡的袍澤身影,與天際浮現的影像交相輝映。
壓抑多年的情緒,直衝霄漢。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嶽飛吟誦即興之作,麾下重甲步兵隨詩句節奏揮舞兵刃,氣勢雄渾。
宋國,汴梁城。
哲宗目睹天際顯現的天下十大軍團排名,感慨萬千,耳邊卻傳來嘲諷之語。
“才排第十,沒什麽了不起。”
宋國,汴梁城。
宋哲宗原本心情愉悅,但忽然聽見一聲刺耳的話語,不禁蹙眉。
循聲望去,發現是高俅再次出言不敬。
說實話,他對高俅能位列副榜已感欣慰,畢竟這涉及的是他並不熟悉的軍事領域。
然而,高俅的話讓這份榮耀顯得不再光彩。
宋哲宗默然片刻,重新坐回龍椅,望著天邊陷入沉思。
他想知道,究竟什麽樣的軍團能超越嶽家軍,占據前九之列。
【天下第一軍團】
【副榜:天下十大軍團,權威解讀盡在此處!】
【天地無親,唯強者生存。
十大軍團縱橫天下,以武止戈,以戰平亂,此乃天道所向!】
【第九名:大唐李靖軍團】
【唐國李靖鐵騎,百戰不殆。
水戰平定江南叛亂,突襲平定漠北胡人,即便麵對十萬胡虜,依舊所向披靡!】
【代國公李靖,用兵如神,世間難覓對手。
其兵法精妙,不可言傳,唯有意會,此乃大唐李靖也!】
五國聯軍之中,唐軍將士凝視天空投影,重溫昔日輝煌。
李靖雪夜平定東胡的壯舉重現眼前,騎兵如潮水般湧來,李靖麾下步卒以陌刀布陣前行,將敵軍碾碎的畫麵震撼全場。
天際間,血霧四濺,如同春日桃花紛飛。
唐國上下對李靖的功績僅知其誅殺東胡可汗,歸朝後輕描淡寫一句“北疆苦寒,將士辛苦”,卻不知這一戰何等艱險。
長安城內,太極宮中,李世民看到李靖位列第九,心中頗感失落:“藥師這般人物,我大唐如此勁旅,為何僅得第九!”
李世民端起酒杯,剛飲一口,天邊便浮現出第十到第八名的軍團排名。
他心中暗自思索,這些軍隊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何能夠位列其中。
“大隋的羅成燕雲十八騎竟然排在第八,這可真是讓人心驚啊。”李世民感歎道。
天際間,那威武的騎兵隊伍逐漸顯現,為首者正是羅成。
他手持銀槍,胯下白馬,英姿勃發,身後跟著的三千精銳鐵騎更是氣勢如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