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你來真的啊?

字數:4502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陽光灑落在青州城的屋簷之上,仁醫堂門前的青石板泛著溫潤的光澤。
    街邊攤販吆喝聲此起彼伏,仿佛又是新一天的喧囂與生機。
    “吱呀——”
    仁醫堂的木門被推開,林一打著哈欠,一手提著掃帚,一手抱著草灰盆走了出來。
    他剛把門口打掃幹淨,一抬頭,竟看見一道青衣身影拎著包裹站在門前。
    “李兄?你怎麽來得這麽早?”林一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看花了眼。
    李文誠拱手一禮,態度鄭重得仿佛拜師:“林兄,李某今日來,是有個不情之請。”
    林一眉毛一挑,頓感情況不妙。
    李文誠旋即正色道:“昨日林兄言之鑿鑿,說要將你所知醫學全授於我,還言及要在此時代建立真正的外科體係。
    “李某聽罷,是熱血沸騰、徹夜難眠。思來想去,若真要學有所成,便不能隻是嘴上說說。”
    他說著,將背後那個鼓鼓囊囊的包袱輕輕放下。
    “所以,我打算,從今日起便搬來仁醫堂,在此暫住,做一名學徒。”
    “啊?”
    林一一時語塞,臉上掛著笑,內心卻已經開始瘋狂吐槽了。
    我說歸說,你來真的啊?兄弟你這麽實誠的嗎?
    昨日那番豪情壯語不過是順著氣氛打了雞血一通胡說,沒想到李文誠當了真……
    林一幹咳兩聲,故作鎮定:“這個……李兄,你堂堂靜心堂少東家,來我這當個學徒,不合適吧?”
    “林兄莫諷刺我。”李文誠一臉正氣,“若真想學醫術,便當俯下身來。再說了,你昨日那番話,不也說得鏗鏘有力嗎?”
    我那是嘴瓢了啊!
    林一心裏苦笑,麵上卻不好駁人。
    他的確有想法,想改寫這個時代的醫療水準。但真要有人,還是個正兒八經的大夫,住進來當“學徒”,這未免太為難他了。
    “林兄若是擔心打擾,隻管放心,我不會白吃白住。”
    李文誠竟如早料到一般,從懷裏掏出一張銀票,“我每月付房費,另加夥食費,絕不賴賬。”
    “這……”林一更無話可說。
    “咳……李兄,這樣,我進去問問雯姐,看看她怎麽說。”
    他避重就輕地說道,推開門簾走進裏屋。
    後院小廚房裏,鄢雯正抱著一小筐新采的山豆根,坐在灶邊擇洗。
    她頭發鬆鬆挽著,鬢角幾縷碎發垂落,晨光映在她白皙的側臉上,添了幾分溫柔。
    “雯姐,那個……”林一搓著手,有些不好意思地開口。
    “怎麽了?一大早犯錯了?”
    “也不算犯錯,就是……李文誠說他想住進來,當學徒,跟我學醫。”
    “噗……”鄢雯手中山豆根一滑,差點掉進鍋裏,“你再說一遍?”
    “他說他昨日感動得熱血沸騰,要以學徒之禮跟我學習外科醫學。我剛才還沒回過神來呢,他都提著行李上門了。”
    鄢雯聞言皺了皺眉,“空房是有,西廂房一直空著。
    “隻是……我們仁醫堂現在的狀況你是知道的。請個像他那樣的大夫坐診,怕是請不起。”
    “不是請,是他要貼錢來。”林一趕緊解釋。
    “他連工錢都不要?”鄢雯有些詫異。
    “還要交房租夥食費。”林一補充。
    “行吧。”
    鄢雯放下手中活計,長歎一口氣,“既然人家一片誠意,還貼錢,你就去安排他住西廂房吧。
    “隻是你可得好好教他,別隻是嘴上說說。”
    林一心中一鬆,出了廚房便對李文誠道:“雯姐同意了,你以後就是仁醫堂的一員了。”
    “多謝林兄!”李文誠眼中一亮,鄭重抱拳,“我李某,定不負所學!”
    於是,就這樣,李文誠帶著一些換洗衣物和一遝醫書,風風火火地“入駐”了仁醫堂。
    ……
    李文誠住進仁醫堂的消息,沒幾天就在坊間傳開了。
    原本每日來仁醫堂看病的街坊百姓,這幾天一進門看到坐診的人換成了那位靜心堂的李大夫,一個個像是吃錯了藥。
    “誒?這是……李大夫?不是靜心堂的那位嗎?”
    “他怎麽在這坐診?這是仁醫堂吧?”
    “是不是我走錯了地兒?出去看看先……”
    於是便常有百姓進門後,又退出去在門口左看右看,再推門進來時,臉上寫滿“奇了怪了”的表情。
    陳伯也樂得清閑,坐在櫃台後,翹著腿喝茶,笑嗬嗬地看著這一切。
    “小李這活招牌,比我們仁醫堂匾額還好使。”
    而林一這幾日,倒是沒太關注診堂的變化。
    他一頭紮進後院,忙得不亦樂乎。
    受限於啟動資金太少,林一隻好從一些日常小物品下手。
    他從藥櫃裏翻出一些香茅草、艾葉、薄荷、金銀花等具有一定驅蟲消炎作用的中草藥。
    然後從市場上采買了些豬油、草木灰、香料回來。
    於是,“驅蚊藥皂”實驗計劃,正式啟動!
    “艾葉抗菌,香茅驅蟲,薄荷清涼止癢……雖然沒有現代工業皂基,但這配方在這個時代,絕對算黑科技。”
    林一用陶罐熬煮著藥液,隨後又攪拌皂基,最後再將混合的液體倒入事先雕好模具的木盒中,晾幹風幹。
    兩日後,第一批“驅蚊藥皂”成功出爐。
    手掌大小的方塊皂,表麵還略帶一點淡綠色,一股淡淡的草藥清香飄出。
    林一捧著皂,像捧著某種傳世寶物般愛不釋手。
    “等下就能拿出去試賣了……如果效果好,說不定能狠狠賺上一筆。”他望著窗外的陽光,目光堅定。
    ……
    第二日,清晨的青州城集市,喧鬧如舊,沿街叫賣聲此起彼伏。
    蒸籠裏的白汽升騰,豆腐攤前擠滿了人,牛羊肉攤更是香味四溢,吸引了不少主婦駐足。
    然而,在東街拐角的一塊空地上,一個簡陋的小攤,卻孤零零地立著。
    一塊黑布上擺著十餘塊淡綠色的香皂,每塊手掌大小,用草紙包著,外頭纏著麻繩,封口還印了個“驅”字,頗具匠心。
    攤位前支著一塊布製的招牌,手寫幾個大字:
    “仁醫堂特製——驅蚊藥皂,草本配方,祛癢清香!”
    攤後坐著一名青年,身著粗布短衫,眉清目秀,正是仁醫堂的林一。
    他將攤位擺好,擺出了“萬事俱備,隻欠顧客”的架勢,雙手交疊擱在腿上,目光掃過每一個從麵前路過的行人。
    第一波行人來了。
    “肥皂啊?這不是姑娘們洗衣用的嗎?”
    “看著怪講究的,怕不是貴得很……”
    幾人低聲議論著,連招牌都沒仔細看便匆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