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來一次老丈人家,賣一堆貨
字數:4737 加入書籤
“下午不去市裏,上次過來,也沒有待著,今天就是升子帶我們特意回來,看看你們。”
“……”
許秀琴跟老爹老娘說著話,很快就到了家。
小姨子徐秀梅,連忙幫著把東西,拿到屋子裏,給姐夫,姐姐倒茶水。
“秀梅,不用忙慌,都是自家人,沒必要這麽客氣。”
王東升笑著說道,從口袋裏拿出中華煙,給老丈人取了一根,陪著老丈人聊了起來。
“秀梅,去把你大哥,二哥,三哥,叫過來。”
“淑芬,你去買點肉回來。”
“再去鎮上看看,能不能買到魚。”
老丈人許忠富,對著小閨女,老伴安排道。
“不用這麽麻煩,我跟秀琴就是過來看看你們,幫黑子,就得回去,隨便吃點就行。”
王東升連忙說道。
“來都來了,怎麽也要休息一晚,明天再回去。”
“成江還小,天黑了回去,也不好。”
“明天有事兒,可以一大早回去。”
“東升,你好久都沒有過來一次,這次怎麽也要待一晚上,跟誌強,誌國,誌明他們好好喝點。”
老丈人兩口子,熱情無比的說道。
“那我們就住一天,明天再回去。”
王東升看了一眼媳婦兒,見她也想在家住一晚,便同意了下來。
隨後,讓媳婦兒跟著一起去買肉。
菜,家裏都有種著,根本就不用去買。
“升子,這兩天,又有不少親戚,鄰居找過來,想要讓我們幫忙買縫紉機,自行車,廣播匣子。”
等其他人都出去後,老丈人許忠富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說道。
這兩天,他們又答應了好幾家人他們買。
隻是因為前幾天,剛剛讓王東升買了好多回來,所以他並沒有讓許誌強三兄弟過去找王東升。
準備在等兩天,再過去找王東升。
“想要買,就答應他們。”
“都是親戚,鄰居,答應這個,不答應那個,也不好。”
“爹,該收東西,就收他們送的東西,不用客氣。”
“現在除了黑市,想要買到這些東西,都非常困難。”
“沒有票,基本上不可能買到。”
“有票也得排隊,即便是城裏人,沒有關係,也一樣。”
“我這邊是正好認識人,在市管公安這邊有門路,能夠直接拿到市管和公安查獲的東西,才會這麽方便。”
“這兩年從南方弄各種東西過來,倒買倒賣的人很多。”
“市裏的公安,查都查不過來,倉庫裏,堆著好多貨。”
王東升這麽說,主要也是為了打消老丈人的顧慮。
他這個老丈人,非常老實。
要不糊弄著點,賺錢的買賣都不敢幹。
“現在確實不好買到東西。”
“你這邊沒有壓力就行。”
“我們這兩天也答應了幾家,要幫他們買東西,怕你這邊有壓力,準備過兩天再跟你說。”
許忠富聽女婿這麽說,也就放心下來。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大舅哥,二舅哥,三舅哥,相繼過來。
有幾個舅哥在,王東升感覺氛圍都輕鬆了不少。
單獨跟老丈人在一起,他還是有不小的壓力。
王東升來老丈人家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看見。
很快消息就傳到了各家。
想要買東西的人,陸陸續續的找了過來,把老丈人家的院子都快擠滿。
有的人,過來純粹是為了看熱鬧。
這段時間,關於王東升的各種傳言,越來越邪乎,反正是說什麽的都有。
大家也想看看王東升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王東升,笑著應付這些人。
跟老丈人,三個舅哥,關係不錯的,想要讓他買東西,他稍稍推辭,便答應下來。
然後就讓老丈人和三個舅哥開始登記,收錢。
一直忙活到下午六點多,丈母娘跟幾個嫂子,還有他媳婦兒把飯做好,這些人才陸陸續續離開。
“升子,一下子答應這麽多人,咱們得拉好幾趟,才能拉回來。”
“這裏麵,還有不少都不是我們村的人,也跟著過來湊熱鬧。”
許誌強把想要買東西的人,情況都統計好後,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他們村,沒有南橋村富裕,買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比較實用的東西。
自行車,縫紉機最多。
除了之前就找他們購買的之外,光今天下午,登記的縫紉機數量就有十六台。
可以說,他們村裏這些人家,跟他們關係不錯,能買得起縫紉機的家庭,基本上都登記了一個遍。
王東升賣縫紉機的價格,相對來說,要比他們自己花錢買票,再去買縫紉機要便宜。
而且還是送貨到家,能買得起的,自然不想錯過這種好機會。
買回來哪怕不用,賣給別人,都不會虧錢。
當然,也沒有人會這麽幹。
不管是縫紉機,還是自行車,都是家裏必備的東西。
現在鎮上,縣裏,市裏的供銷社,雖然已經開始賣成衣,價格卻非常高。
完全不如自己做合適。
這個年代的婦女,很少說有不會做衣服的。
買一個縫紉機,一大家子,都能用得著。
以前不買,並不是他們沒錢買,是真搞不到票,買不到東西。
黑市去買,不僅容易買到殘次品,二手貨,還不保準。
縫紉機供不應求的情況,要一直持續到八四年,縫紉機票證取消,才會有所好轉。
到一九八八年,價格雙軌製並軌,完全市場化,才徹底緩解供不應求的現象。
除了縫紉機,自行車也賣出去了九輛,其中四輛自行車,是隔壁村子的人厚著臉皮,硬扯關係,送煙,直接交錢,買下來的。
廣播匣子,賣出去了四台。
加上這幾天,老丈人和三個舅哥,兩個姐姐賣出去的東西。
足足,有二十一台縫紉機,十二輛自行車,七台廣播匣子,兩塊手表。
最賺錢的電視,是一個都沒有賣出去。
老丈人他們村子小,真正能買得起電視的,除了大隊幹部之外,還真沒有幾家。
“多拉幾趟,就多拉幾趟。”
“誰著急,就先給誰,不著急的就多等兩天。”
“不管怎麽著,在咱們這裏買,也比在黑市,或是自己去排隊買,要快得多。”
王東升現在想想,都感覺好笑。
他這次過來,明明隻是看老丈人和丈母娘,順帶著,跟三個舅哥說一聲,讓他們以後都跟著去拉貨。
沒想到,一下午,全都用來賣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