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壇公園
字數:3052 加入書籤
在北京的曆史長河中,地壇公園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歲月的記憶。這座中國現存最大號的祭地之壇,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尋。
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踏入了地壇公園的大門,仿佛穿越時空,走進了曆史的畫卷。
地壇,又稱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 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隻神”的場所,也是舊時北京城“五壇八廟”之一。它與聞名遐邇的天壇遙相對應,天壇象征著蒼天,以圓形和陽數為母題;而地壇則體現了大地的屬性和特征,從總體平麵布局到圍牆、建築等都盡顯“方”“陰”“黃”的理念。
從東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公園的南門。這裏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沿著中軸線前行,我來到了方澤壇。方澤壇是明清兩朝夏至時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其形製為方形,代表著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壇的四周有澤渠環繞,與“澤”相呼應,台階數為 8,偶數亦為陰數。站在壇上,我仿佛能感受到當年祭祀儀式的莊重與神聖。
壇上的青石依然靜靜地躺在那裏,它們見證了無數次的祭祀盛典。曾經,這裏的祭祀長大 381 年之久,祭祀禮儀繁瑣,叩頭眾多,上了年紀的帝王還會派親王或皇子來代替祭祀。如今,歲月流轉,這裏已成為人們追尋曆史、感受文化的勝地。
方澤壇不遠處是皇隻室,修建於嘉靖九年,“隻”就是地神的名字。每年夏至,人們會把牌位請到這裏進行祭祀。室內的布置莊重而神秘,讓人不禁對古代的祭祀文化產生深深的敬意。
繼續漫步在公園內,我注意到這裏的建築雖然曆經風雨,卻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韻味。古老的圍牆、斑駁的石碑、參天的古樹,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地壇內還有神庫、宰牲亭、鍾樓、神馬殿等附屬建築,雖然有些並未開放,但僅從外觀便能感受到它們的曆史價值。
地壇的植物也是一大亮點。這裏沒有水,卻有著種在特大號花盆裏的荷花,十幾個花盆簇擁在一起,荷花也便簇擁著綻放,為夏日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園內還有各種花草樹木,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在公園的各個角落,我看到了人們豐富多彩的活動。舞綢緞的人們身姿婀娜,彩綢在空中飛舞,宛如一道道絢麗的彩虹;抖空竹的高手們技藝嫻熟,空竹在他們手上飛速旋轉,發出悅耳的聲響,甚至能在空中短暫靜止,令人驚歎不已;跳民族舞的人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唱歌的人群中,有民族唱法的悠揚歌聲,也有美聲唱法的高亢旋律,還有戲曲愛好者的精彩演繹;演奏樂器的人們各自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裏,二胡、笛子、古箏等樂器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場小型音樂會;練氣功的人們神情專注,一招一式都透露出沉穩與寧靜;跑步的人們揮灑著汗水,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踢毽子、打球、打牌的人們也都樂在其中……
這裏的遊客以周圍的百姓居多,他們在這裏健身娛樂,享受著生活的樂趣。在西北角,抖空竹的人們鬧中取靜,專注於手中的空竹;而東南角,幾位練氣功的人許久都保持著同一個姿勢,他們是心如止水,還是在心中翻騰著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不得而知,但這份鬧中取靜的境界令人心生敬意。
我經過一群正在唱《枉凝眉》的老年人,那如泣如訴的歌聲讓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傷感悲戚;而另一組唱京劇的老人,雖氣息不足且有些跑調,但他們的投入和享受讓人明白,這並非正式的表演,而是他們隨意而自在的生活方式。
地壇公園還有一個特色區域——中醫藥文化養生區。這裏不僅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傳統文化展示,還有多種健身圖。對於喜愛中醫藥養生的朋友來說,這裏無疑是一個寶藏之地。
在養生園裏,我想起了關於一位寫“大地書法”老人的故事。他在公園的小路上寫了好多年,以前寫這種書法的人也形成了一種“小氣候”。最初,人們用自製的海綿和礦泉水瓶製作寫字的筆,後來有了規模生產的商品,更加方便好用。曾有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穿著喜慶的紅色民族服裝,頭頂木梳背兒,抱著比自己還高的書法筆在公園裏一板一眼地寫大字。一位明星奶奶見他可愛,推薦他去北影試鏡,結果小男孩落選了,陪同的姨奶奶卻被相中,之後小男孩繼續在公園寫大字,姨奶奶則去各處拍廣告。這個故事充滿了生活的趣味和巧合,也讓人感受到地壇公園的獨特魅力。
這裏的鴿子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群群鴿子飛起又落下,它們飛過紅牆琉璃瓦,落在小廣場上覓食,一邊走一邊歡快地“咕咕”叫著,還喜歡跟小朋友親近。看著小朋友們與鴿子盡情玩耍的畫麵,讓人感到無比溫馨和治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地壇公園裏還有著許多古樹,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獨臂將軍柏、大將軍柏和老將軍柏。獨臂將軍柏的樹種為檜柏,其樹型猶如身披戰甲、馳騁沙場的英雄,因枝幹僅存一枝,故而得名;大將軍柏同樣是檜柏,樹型挺拔,宛如將軍一般指揮若定;老將軍柏則為側柏,其樹型猶如氣概豪邁、壯心不已的老者。這三棵柏樹均作為方澤壇儀樹栽植於明代建壇之初,樹齡已逾 400 年,它們見證了地壇的曆史變遷,是真正的“活文物”。
漫步在銀杏大道上,高大挺拔的銀杏樹排列整齊,雖然我未能趕上滿樹金黃的時節,但可以想象,當秋風吹過,銀杏葉紛紛揚揚飄落,滿地金黃的景象該是多麽美麗壯觀。
地壇公園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孩子們在這裏可以拓展課外知識,了解到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和傳統文化;成年人可以在這裏放鬆身心,參與各種健身和娛樂活動;老年人則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寧靜與歡樂。
在這裏,時間仿佛變得很慢,讓人能夠靜下心來,感受曆史與現代的交融,品味生活的美好。它不僅僅是一個公園,更是一座承載著曆史、文化和人們生活記憶的寶庫。
離開地壇公園時,我心中充滿了不舍。這次的探尋之旅,讓我對這座古老的祭地之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它的曆史、文化、建築以及人們在這裏的生活場景,都將成為我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我相信,每一個來到地壇公園的人,都能在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獨特感悟和體驗。或許,這就是地壇公園的魅力所在吧。
喜歡地理遊記請大家收藏:()地理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