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曆史與自然:景山公園

字數:2387   加入書籤

A+A-


    北京的景山公園,宛如一顆鑲嵌在曆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壯麗的自然景觀。
    我踏入景山公園的大門,仿佛穿越了時空,走進了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這裏位於故宮博物院神武門正北,占地麵積 23 公頃,垂直高度 43 米。其曆史可追溯到金代,當時就已堆土成丘,元代辟為皇室禁苑名為青山,明代又將挖護城河的泥土及拆卸南移城垣的渣土堆積於此,取名萬歲山,也叫煤山。
    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造型別致的白色大三角形屋頂,中間有許多鏤空的小三角形,它由四根紅色的柱子支撐著,下方是紅色大字“石景山公園”,格外引人注目。大門左邊是毫不起眼的小草,右邊則有兩塊一高一矮的石頭和一簇簇色彩鮮豔的植物,相互映襯,別有一番景致。
    沿著青石鋪成的山道拾級而上,我來到了山腳下的一個美麗大花壇。一朵朵傲霜的菊花,五顏六色,千姿百態,像節日的禮花般絢麗多彩。繼續前行,山上的竹子有些還泛著綠,一些尚未融化的積雪點綴其中。在這裏,可以看見眾多的外國友人、旅行團以及中國的男女老少。
    景山上有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專門售賣紀念品和提供拍照服務的區域,人們大多會選擇前往萬春亭的四個角,因為在那裏,不但能夠將故宮的全景盡收眼底,還能眺望大半個北京城,是絕佳的拍照地點。站在萬春亭舉目遙望,那美麗的北京全貌令人心醉神迷。東麵,一座座高大的樓房和一排排嶄新的廠房錯落有致;西邊,北海公園那潔白如紙的白塔屹立於玉島的頂峰,島的四周是明亮的湖水,湖裏的遊船星星點點,從遠處望去,仿佛一片片嫩綠的葉子飄蕩在水麵上;向南望,紫禁城的莊嚴建築群展現在眼前,橙黃色的琉璃瓦給故宮披上了一層金裝,仿佛一條條金帶,直通雄偉的天安門;遠處,是布局整齊、顏色淡雅的一棟棟高樓。
    景山和它的附屬建築屬於皇家園林,還具有習射、祭祖、躬耕等多重功能。在景山的曆史中,有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1644 年春,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紫禁城皇極殿持劍亂砍,後宮嬪妃不是被砍死就是自盡。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最終自縊於景山歪脖樹,時年 34 歲,他的遺體左手心還寫著“天子”兩個字。昔日的景山被辟為景山公園後,這棵吊死崇禎的古槐,一直掙紮著活到了解放後,然而在 1971 年 5 月,它還是未能逃脫被砍伐的命運。1981 年,公園管理處把景山南坡的一株碗口粗的小槐樹移植到原處。後來因為槐樹越長越大,不符合老歪脖樹的實際情況,於是在 1996 年公園又從東城區建國門內北順城街 6 號居民院移出一株胸徑 50 厘米的古槐代替原有槐樹。李自成打入紫禁城 40 多天後,清軍就推翻了李自成匆忙建立的大順政權,並從盛京沈陽)遷都北京。清政府下令將萬歲山上吊死崇禎的槐樹當作罪犯,拴上大鐵鏈子,直到 1900 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將鐵鏈子掠走,這棵槐樹一直被鎖了三百年。清室規定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以此來表示對崇禎皇帝的尊敬,同時還按照皇家禮數,改葬崇禎皇帝,並營建了思陵建築。
    除了萬春亭,公園裏還有壽皇殿。這裏曾是供明、清兩代皇帝停靈、存放遺像和祭祖之所,即“神禦殿”。明代該殿在景山東北,清乾隆時期將舊殿拆除,新修的壽皇殿位於景山正北方。壽皇門是 80 年代後所建,原建築毀於火災。1900 年庚子事變前,壽皇殿珍藏有大批繪畫等文物。當時,八國聯軍進占北京,海軍上尉皮埃爾·洛蒂為法軍少將司令弗雷尋找住所時來到壽皇殿,這裏便成了司令部。雍正、乾隆時期,壽皇殿被改建,常年懸掛、供奉著自康熙帝起始的曆代皇帝、後妃肖像,其中就包括乾隆的純惠皇貴妃。乾隆皇帝去世後,他的部分太上皇寶璽就存放在景山壽皇殿。
    在景山的牡丹園裏,我還欣賞到了各種名貴的牡丹花。這裏既有皇家禦園傳統的牡丹名品,也有久負盛名的洛陽牡丹、菏澤牡丹,還有珍奇的甘肅牡丹、江浙牡丹,甚至日本牡丹。它們匯聚一堂,共 350 個品種、兩萬餘株,涵蓋了粉、白、黃、紫、紅、紫紅、綠、墨、青、複色等十大色係,九大花型應有盡有。每到花期,“株高、齡長、花大、色豔”的牡丹名冠京城,如梨花雪、昆山夜光、洛陽紅、姚黃、二喬、黃金輪、黑牡丹、豆綠、掌毛案、龍膽紫等珍品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此外,牡丹園裏還種有大量鬱金香,與牡丹相互映襯,更顯美麗嬌豔。
    漫步在景山公園,我不僅領略到了皇家園林的恢弘氣勢和秀麗風光,還感受到了濃厚的曆史文化氛圍。這裏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閣,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每一次的遊覽,都像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讓我對這座古老的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熱愛。
    離開景山公園時,我心中滿是不舍,但那些美好的記憶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我期待著下一次的到來,再次探尋這座園林的無盡魅力。
    喜歡地理遊記請大家收藏:()地理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