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字數:7650 加入書籤
懷著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無限向往,我踏上了前往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的探秘之旅。這座公園宛如一部厚重的地質史書,記錄著地球數十億年的滄桑巨變,又似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展現著大自然的雄渾與秀麗。
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天津市薊州區,地處薊北山區,居京津唐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交通便利,成為周邊城市遊客短途旅行的絕佳選擇。它的總麵積達342平方公裏,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涵蓋了豐富多樣的地質景觀和自然生態,擁有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穀景區、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九龍山碳酸鹽岩峰叢景區、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這7個各具特色的景區,總計87個景點。
第一站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地球史書的開篇
踏入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仿佛翻開了一本古老而厚重的地球史書。它位於天津市薊縣城北,燕山山脈南坡,北起古長城腳下常州村,南至薊縣城北關府君山,南北長約24公裏,東西寬約350米,麵積890公頃,是國務院1984年批準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地質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裏的地層剖麵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保存完好,頂底清楚、構造簡單、變質輕微、疊層石和古生物化石豐富,地層總厚度近萬米為特色,真實地記錄了地球演化距今18億年至8億年的地質曆史,被國內外地質學家推崇為世界上同一地質時期的“標準層型剖麵”“大地的史書”和世之罕見的“地質瑰寶”。沿著保護區內的步道前行,腳下的每一塊石頭都像是一個沉默的見證者,訴說著遠古時代的故事。在18億年前,這裏曾是一片遭受剝蝕的古大陸,而後地殼下降,開始接受沉積,曆經漫長的歲月,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豐富多樣的地層。
在這裏,我有幸目睹了堪稱世界之最的十大地質奇觀。薊縣地層剖麵代表的地質曆史最長,頂底界限長達10億年,其連續之長,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剖麵底界年齡最老,比世界著名的俄羅斯裏菲文德剖麵底界年齡還老3億年;而且保存最為完整,從老到新順序排列在24公裏長的一條線上,完整的地質剖麵在世界首屈一指 。這裏的構造最簡單,從北到南,按地質年代自老至新依次展布在燕山褶皺南翼的單斜山上,沒有因構造變動造成錯位或破壞;變質也最輕微,從長城係常州溝組河流相的砂礫岩到青白口係井兒峪組濱海相含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的泥質微晶灰岩,剖麵總厚度9197米,基本保留原始狀態,變質極淺。
在古生物化石方麵,這裏同樣令人驚歎。宏觀多細胞藻類植物出現的年代最早,從國際公認的9億年前提早到17億年前,是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薊縣剖麵中沉積海泡石礦床最早,形成於距今12 13億年前,且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沉積海泡石礦床 ;還發現了10億年前形成的古噴氣孔構造,是世界最古老的噴氣孔構造 。此外,薊縣剖麵中古生物化石與疊層石極為豐富,從長城係常州溝組到青白口係井兒峪組均有古生物化石,從長城係團山子組到青白口係下馬嶺組均有疊層石,其層位之多、時限之長、類型之全、種類之多、保存之好為世界罕見。在沉積形象上,不論是碎屑岩、泥質岩還是碳酸鹽岩,都表露出十分豐富的沉積形象,如波痕、斜層理、雙向交錯層理,風暴沉積、地震沉積,雨痕、幹裂、水下衝痕、滑塌痕等遺跡,為世界各國同時期剖麵所罕見。
站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不禁對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肅然起敬。這些古老的地層和化石,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寶貴資料,更是我們了解地球演化曆史的重要窗口。它們讓我深刻感受到,人類在漫長的地球曆史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而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卻有著如此波瀾壯闊、充滿奧秘的過去。
第二站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穀景區:北方的“神農架”
離開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第二天我來到了享有“北方的神農架”美譽的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穀景區。這裏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高峰海拔1046.8米,是天津市地勢最高、群峰匯集的地方。一進入景區,清新的空氣撲麵而來,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洗淨肺中的塵埃。
景區內出露中元古界石英砂岩,在內外地質應力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罕見的砂岩峰林峽穀地貌景觀,峰林、峰叢、峰牆、峽穀、瀑布、象形石等地質遺跡星羅棋布,讓人目不暇接。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兩側的山峰陡峭險峻,如同一把把利劍直插雲霄。山峰之間,峽穀幽深,穀中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粼粼波光,仿佛一條銀色的絲帶在山間飄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裏的峰林景觀尤為壯觀,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形態各異。有的山峰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威風凜凜的巨人,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讓人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雕塑技藝。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八仙峰”,傳說八仙曾在此山聚會,因此得名。遠遠望去,八座山峰並肩而立,宛如八仙在雲端把酒言歡,栩栩如生,令人稱奇。
除了奇特的地質景觀,八仙山還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這裏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極高,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行走在山林間,不時可以看到各種野花競相開放,五彩斑斕,香氣四溢。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仿佛在歡迎遠方的來客。據介紹,這裏還保存著許多瀕危珍稀物種,如核桃楸、鵝耳櫟、野生獼猴桃等以及數百種珍貴中草藥植物,華北地區罕見的野生杜鵑花也是八仙山的獨特風景線 。甚至連北冰洋的北鰍魚、南極洲的華江羅,熱帶亞熱帶瀕危物種藍尾石龍子等稀有野生動物也在這裏快樂棲息。
漫步在八仙山的山間小徑,我完全沉浸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著它的寧靜與生機。這裏的一切都讓我流連忘返,仿佛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在城市的喧囂中生活久了,這樣的自然美景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第三站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津門之巔的壯美
第三天,我來到了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九山頂”為清順治皇帝禦賜,封為清東陵太祖山,主峰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最高峰 。當我站在山腳下,仰望那高聳入雲的山峰時,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征服欲。沿著登山步道開始攀登,一路上,周圍的景色美不勝收。
景區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為主要特征,群峰秀麗、峽穀幽深。山路兩旁,是茂密的森林,樹木鬱鬱蔥蔥,遮天蔽日。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給山林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氣溫也越來越低,呼吸也變得有些急促,但我心中的興奮卻絲毫未減。
終於,我登上了九山頂的頂峰。站在山頂極巔,俯瞰四周,連綿的山脈盡收眼底,山巒起伏,峰林峻秀,仿佛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水畫卷。遠處的村莊錯落有致,田野裏的莊稼鬱鬱蔥蔥,宛如綠色的地毯鋪在大地上。山風呼嘯而過,吹拂著我的臉龐,讓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暢快與豪邁。在這一刻,我深刻體會到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除了壯麗的自然風光,九山頂還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這裏曾是古代軍事要塞,山上至今還保存著一些古老的長城遺跡。撫摸著那些古老的城牆和烽火台,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將士們在這裏戍邊禦敵的場景,感受到了曆史的滄桑與厚重。
九山頂的旅行讓我收獲頗豐,它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壯美,還讓我對曆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站在這津門之巔,我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和曆史的敬畏之情,也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時光。
第四站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曆史與自然的交融
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是著名的津門十景中的“薊北雄關” 。第四天,當我遠遠地看到那雄偉壯觀的黃崖關長城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熱血。長城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群山之巔,它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也是曆史的見證者。
黃崖關長城集中了各種類型長城的建築形式,與周圍山嶺的奇、險、秀融為一體 。關隘東有懸崖為屏,西以峭壁為依,其險要可見一斑。黃崖關斷裂通過處形成深穀,兩側岩層形成陡峭的山峰,從而構成了獨特的斷崖地貌景觀 。沿著長城漫步,腳下是古老的磚石,頭頂是湛藍的天空,眼前是壯麗的山河。每一塊磚石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每一處烽火台都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在這裏,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感受到了濃厚的曆史文化氛圍。
在黃崖關景區,除了長城和斷崖地貌,還有許多值得一看的景點。比如黃崖正關,又稱八卦城,是按照八卦的規律修建的,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布局巧妙,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迷宮之中。此外,還有碑林、博物館等人文景觀,展示了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讓我對這片土地的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站在黃崖關上,我思緒萬千。眼前的長城和斷崖,既是大自然的傑作,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曆經歲月的洗禮,依然屹立不倒,見證了無數的戰爭與和平,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曆史記憶和精神傳承。這次黃崖關之行,讓我對曆史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讓我更加熱愛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
第五站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京東第一山的傳奇
“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盤山,這座被譽為“京東第一山”的勝地,以其獨特的花崗岩地貌和悠久的曆史文化聞名遐邇 。第五天一進入盤山景區,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這裏山巒起伏,綠樹成蔭,山間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一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盤山是國家5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津門十景之一,景名“三盤暮雨” 。盤山花崗岩形成於距今2.03 2.07億年,大自然將其雕塑成了美麗的花崗岩地貌景觀 。主要地質遺跡類型有花崗岩山峰、石蛋及其壘砌造型、穹窿構造等 。“五峰八石”“三盤之勝”是對盤山花崗岩地貌的凝練和概括 。五峰攢簇,氣勢磅礴,八石形態各異,惟妙惟肖。上盤鬆勝,鬆濤陣陣,中盤石勝,怪石嶙峋,下盤水勝,清泉潺潺,構成了盤山獨特的景觀魅力。
沿著登山路線前行,一路上景點眾多,讓人目不暇接。萬鬆寺,曆史悠久,寺內古鬆參天,香煙繚繞,仿佛能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天成寺,建築古樸典雅,背倚翠屏峰,麵臨飛帛澗,景色十分優美。還有雲罩寺,位於盤山絕頂,地勢險要,雲霧繚繞時,宛如天上宮闕。在攀登的過程中,我還不時看到一些摩崖石刻,這些石刻內容豐富,字體各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們是盤山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這座山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
當我終於登上盤山的主峰掛月峰時,眼前的景色讓我陶醉不已。極目遠眺,山巒連綿起伏,雲海在腳下翻騰湧動,仿佛自己置身於雲端之上,飄飄欲仙。此時正值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山間,給整個盤山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美不勝收。
盤山的旅行,不僅讓我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景,還讓我領略到了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這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滿了魅力,讓我流連忘返。盤山,不愧是“京東第一山”,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尋它的奧秘。
第六天九龍山碳酸鹽岩峰叢景區:石與樹的奇妙世界
九龍山碳酸鹽岩峰叢景區,是一個充滿神奇與魅力的地方。這裏是由灰質白雲岩構成的峰叢地貌景觀,形成了奇山、異石、怪木,尤其是樹與石的博弈,讓人感歎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
第六天進入景區,我仿佛進入了一個石頭的世界。山峰林立,怪石嶙峋,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寶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這些山峰在歲月的雕琢下,形成了獨特的造型,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空間。而在這些石頭之間,樹木頑強地生長著,它們的根係緊緊地纏繞在石頭上,仿佛在與石頭進行一場無聲的較量。有的樹木從石頭的縫隙中鑽出來,努力地向上生長,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有的樹木則橫臥在石頭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著山間小徑漫步,周圍是茂密的森林,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草木氣息。不時可以聽到鳥兒的歌聲和蟲兒的鳴叫,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自然交響曲。在景區內,還有一些清澈的溪流和瀑布,溪水潺潺流淌,瀑布飛流直下,水花四濺,給這個寧靜的世界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在九龍山,我還發現了一些獨特的地質現象。比如,岩石上的紋理和褶皺,它們記錄了地球漫長的地質曆史,是大自然留下的珍貴印記。還有一些洞穴,洞內怪石林立,鍾乳石和石筍形態各異,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
九龍山碳酸鹽岩峰叢景區,以其獨特的地質景觀和自然生態,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這裏的石與樹,山與水,相互交融,構成了一幅和諧的自然畫卷,讓我陶醉其中,忘卻了塵世的煩惱。
第七天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曆史與地質的交融
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是著名的“薊縣運動”的命名地,這裏有著豐富的地質構造遺跡,眾多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資源。明代以前府君山名為崆峒山,山中多洞,其中穿雲洞、山頂洞、白大洞等較為有名,“崆峒積雪”為古代漁陽八景之一,是道教文化古山。2003年11月府君山公園劃為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
第七天我來到府君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雄偉的山體。它宛如一座巨大的屏障,屹立在薊州城的北部。沿著登山步道向上攀登,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種地質構造遺跡。沉積不整合和斷層構造,尤其是逆掩斷層形成的飛來峰地貌是景區的顯著特點。這些地質遺跡,見證了地球漫長的地質演化曆史,對於研究地質變遷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在登山的過程中,我還參觀了一些曆史遺跡。山上的崔府君廟,雖然曆經歲月的滄桑,但依然保存著古樸的風貌。這座廟宇是為紀念唐代的崔府君而建,廟內供奉著崔府君的神像,香火旺盛。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濃厚的曆史文化氛圍,也對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登上府君山的山頂,極目遠眺,薊州城的美景盡收眼底。城市的高樓大廈與周圍的山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此時,我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和曆史的敬畏之情。府君山,這座承載著地質曆史和文化記憶的山峰,它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人類曆史的見證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幾天的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之旅,讓我收獲頗豐,感慨萬千。在這裏,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見識到了地球數十億年的滄桑巨變,也感受到了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個景區都有著獨特的魅力,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的古老地層,仿佛在訴說著地球的起源與演化;八仙山的峰林峽穀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九山頂的壯麗景色和曆史遺跡,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偉和曆史的厚重;黃崖關的長城和斷崖地貌,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與變遷;盤山的花崗岩地貌和悠久曆史文化,讓人陶醉其中;九龍山的石與樹的奇妙世界,充滿了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府君山的地質構造遺跡和曆史文化,讓我對地球的奧秘和人類的曆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幾天的旅行,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重新認識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麗,也讓我更加珍惜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到這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地球的曆史,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天津的大地上。它等待著更多的人去發現它的美麗,去探索它的奧秘,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我相信,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都會被它深深地吸引,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喜歡地理遊記請大家收藏:()地理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