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偶遇道長

字數:2936   加入書籤

A+A-


    在北嶽恒山眾多的奇景中,石門洞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與探秘者。它宛如一顆隱匿在恒山深處的明珠,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石門洞所處位置地勢險要,洞口兩側的岩石仿佛是被大自然用巨斧劈開一般,筆直陡峭,猶如兩扇厚重的石門,故而得名。洞口高闊,抬頭仰望,隻見上方巨石嶙峋,給人一種雄渾壯闊之感。
    陽光如碎金般灑在洞口的岩石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給整個石門洞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金紗,更添幾分神聖莊嚴。
    石門洞內寬敞得令人驚歎,仿佛是一座能容納上萬人同時參拜的巨大宮殿,這裏是古代帝王祭天、開啟養生奇門的神聖之地。洞內的鍾聲悠揚悅耳,仿佛是來自遠古的天籟之音,讓人的思緒瞬間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
    東方明踏入石門洞,一股清涼之氣如清風拂麵,瞬間驅散了外界的燥熱,仿佛是大自然給予的恩賜。洞內空間開闊如廣場,地麵平坦如鏡,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天然殿堂。
    洞頂猶如浩瀚的蒼穹,鍾乳石如繁星般倒掛其中,形態各異,有的如利劍直插地麵,氣勢磅礴;有的似蓮花綻放,嬌豔欲滴;還有的像靈動的仙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這些鍾乳石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逐漸形成了如今這般奇妙的景象,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
    東方明沿著洞內蜿蜒的小路前行,四周靜謐無聲,唯有腳步聲在洞中回蕩,給人一種深邃幽靜的感覺。在洞的深處,有一股清泉潺潺流淌。泉水清澈見底,水質甘甜凜冽,伸手觸摸,涼意沁人心脾。
    這股清泉不知從何而來,終年不斷,為石門洞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
    在那個陰暗潮濕的洞穴裏,他的目光被一個角落所吸引。那裏有一個小小的洞口,仿佛隱藏著什麽秘密。他小心翼翼地靠近,蹲下身子,透過微弱的光線,看到了洞裏的一個小木罐。
    這個木罐看起來有些陳舊,上麵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灰塵。他輕輕吹去灰塵,露出了木罐的真麵目。罐口被一個小蓋子緊緊蓋住,他好奇地揭開蓋子,一股淡淡的草藥味撲鼻而來。
    當他定睛一看時,不禁驚訝地發現罐子裏竟然有一隻蜥蜴!這隻蜥蜴蜷縮在罐底,一動不動,似乎受到了驚嚇。他仔細觀察著這隻蜥蜴,發現它的身體呈現出一種淡淡的綠色,鱗片光滑而有光澤,看起來十分健康。
    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這隻蜥蜴竟然是一隻母蜥蜴。他不禁對這隻小小的生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它。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手,將木罐從洞中取了出來。
    木罐在他的手中顯得有些沉甸甸的,他感受著罐子裏蜥蜴的存在,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興奮。他小心翼翼地將木罐放入背包中,確保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東方明在洞壁上,看到了至今仍保留著的許多古人留下的題刻與詩詞。這些題刻字體各異,或剛勁有力,或飄逸灑脫,內容豐富多樣,有的讚美石門洞的美景,有的抒發個人的情懷,有的則記錄了當時的曆史事件。
    它們宛如一部部生動的史書,向後人訴說著石門洞的往昔歲月。
    東方明繼續往洞內走,到了山洞中部,在一處邊幫上發現了一個暗洞,隔著一層薄薄的石壁。洞中放著十箱白銀。箱子上的灰塵很厚了,一看就知道已經有200多年了。肯定現在已經無人知曉。
    東方明溝通了鼓上蚤,讓他鑽進了洞中,將10箱白銀收進了係統空間。又有了收獲,東方明心情大好,又往山洞深處走去。
    不過,他再也沒有什麽收獲。
    東方明繼續前行,到了石門洞仙人修煉的場所。相傳古代有一位仙人看中了此地的清幽寧靜,便在此閉關修煉,最終得道成仙。雖然這隻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卻為石門洞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讓人們對這裏充滿了遐想。不過這個修煉場所中的靈氣就是比外邊濃。
    在修煉場所中,東方明遇到了一名老道士。
    他身著一襲藏青色道袍,那道袍已被歲月摩挲得有些泛白,卻洗得極為潔淨,隨風飄動時,自有一股出塵的韻味。腰束一條黑色絲帶,簡潔而利落,愈發襯得他身姿挺拔修長。
    走近些,便能看清他的麵容。一張國字臉輪廓分明,膚色因常年的風吹日曬而略顯黝黑,卻透著健康的光澤。劍眉斜飛入鬢,恰似恒山那陡峭的山峰,透著一股堅毅與果敢。
    濃眉之下,是一雙深邃而明亮的眼睛,猶如藏於深山的幽潭,平靜時波瀾不驚,深邃中透著智慧與慈悲;而當他注視著某樣事物時,目光銳利得仿佛能看穿人心,洞察世間一切虛妄。高挺的鼻梁下,是一張線條剛毅的嘴唇,緊閉時透著不可動搖的決心,微笑時又帶著溫和的善意,如春日暖陽,能驅散人心中的陰霾。
    他的頭發和胡須皆已花白,卻梳理得一絲不苟。長發挽起,用一根古樸的木簪固定在頭頂,幾縷發絲在微風中輕輕飄動,為他增添了幾分仙風道骨的氣質。胡須垂至胸前,如銀白的絲線,每一根似乎都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見證著他在這恒山之上的修行曆程。
    他走路的姿態沉穩而輕盈,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塵世與仙境之間。步伐不緊不慢,帶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節奏,仿佛時間在他身上放慢了腳步。他雙手常常自然下垂,或是背於身後,舉手投足間盡顯從容淡定,仿佛世間的一切喧囂與紛擾都無法打破他內心的寧靜。
    恒山道長的身上,既有曆經歲月沉澱的滄桑感,又有長期修行所帶來的超凡脫俗之氣。他就像恒山的一塊古老岩石,紮根於這片土地,見證著四季的更迭、時代的變遷,始終堅守著內心的道,以一種寧靜而強大的力量,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成為恒山道觀中一道獨特而永恒的風景。
    喜歡走遊名山大川請大家收藏:()走遊名山大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