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到鬥母宮

字數:2840   加入書籤

A+A-


    途中,路過鬥母宮,這座古老的道觀隱匿於山林之中,香煙嫋嫋,鍾聲悠揚,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之感。從道觀旁經過,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久遠的年代。
    東方明脫離了人群,來到了鬥母宮。
    踏入鬥母宮的那一刻,塵世的喧囂仿佛被一道無形的屏障阻隔在外,隻剩下一片靜謐與莊嚴。這座隱匿於山林間的古老宮觀,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承載著曆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滄桑。
    鬥母宮的建築布局精巧,錯落有致。沿著青石鋪就的小徑緩緩前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古樸的山門。山門雖曆經風雨侵蝕,卻依然堅固如初,門簷上的木雕、磚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神話人物,無不展現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讓人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
    穿過山門,便是鬥母宮的主殿。主殿氣勢恢宏,飛簷鬥拱,紅牆黛瓦,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殿內供奉著鬥母元君的神像,神像麵容慈祥,目光溫和,仿佛在俯瞰著世間萬物,給人一種寧靜而又神聖的感覺。殿內香煙嫋嫋,燭火搖曳,營造出一種神秘而莊重的氛圍。置身其中,心靈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禮,所有的煩惱與疲憊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東方明看到了鬥母元君神像下有個空洞,裏麵裝著 十幾串老錢,像是明代的銅錢。他立刻就將坐標發給了鼓上蚤,讓他去取出老錢。
    在主殿的兩側,分布著幾座偏殿和廂房。偏殿中供奉著。各路神仙的神像,每一尊都雕刻得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廂房則是道士們的生活起居之所,門窗雕花細膩,屋內布置簡單而整潔,處處透露著一種寧靜淡泊的生活態度。漫步其間,偶爾能聽到道士們誦經的聲音,那悠揚的梵音在空氣中回蕩,仿佛穿越了時空,將人帶入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世界。
    東方明在廂房處看到了幾個銅盆,洗麵盆。很有年代感,最起碼是清代的老物件。於是,他找到了知客僧,告訴他,要見住持捐款10萬塊錢。知客僧聽後,立刻就去把報告給了住持。
    主持很快就出來,接見了東方明。東方明說明了自己的目的,一是捐款10元,二是想買那幾個銅盆。
    住持聽後立刻同意。別說是買了,就是給了也行呀,隻要能捐款10萬塊。
    東方明拿出了10萬塊錢,交給了住持。住持讓知客僧將銅盆收齊,交給了東方明。他拿到了銅盆就拜別了住持離開了。
    鬥母宮的庭院中,種滿了各種花草樹木。高大的古樹遮天蔽日,灑下一片清涼的綠蔭。樹下擺放著幾張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在庭院的一角,還有一口古井,井口不大,但井水清澈見底,據說這口井的水常年不涸,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古井旁的牆壁上,爬滿了綠色的藤蔓,為古老的宮觀增添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除了建築和景觀,鬥母宮中還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曆史遺跡。那些古老的碑刻、匾額,記錄著鬥母宮的發展曆程和曆代信眾的虔誠與敬仰。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曆史見證者,默默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讓人在欣賞的同時,也對曆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古井中,東方明發現了端倪。古井中大有玄機。 井水中有個平洞,平洞向上傾斜。通往一個寶庫。具體是什麽。他就看不清楚了。他又立刻通知了鼓上蚤,並將坐標給了他。
    參觀完鬥母宮,來到了壺天閣。東方明看到這裏沒什麽東西,就走馬觀花看了一下。過了壺天閣,山路愈發崎嶇,每邁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汗水濕透了衣衫,雙腿也開始發酸,但當我抬頭看到前方蜿蜒的山路和遠處巍峨的山峰時,心中便湧起一股力量,驅使我繼續前行。
    終於,來到了中天門。這裏是登山途中的一個重要休息點,丁運鵬稍作停歇,回望走過的路,心中滿是成就感。休息時,他竟遇到了一個高中同學,鄭燕芳。她到濟南出差, 順便來爬泰山。
    兩個人久別重逢,一聊起天就沒完了。她的同伴催了兩次,他們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了。
    從中天門出發,接下來便是泰山最險峻的一段——十八盤。仰望十八盤,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在陡峭的山峰之上,令人心生敬畏。
    起初,東方明還能保持節奏穩步攀登,但到了後來,每一步都變得異常艱難,呼吸也急促起來。身旁的遊客們有的拄著登山杖,有的手腳並用,都在努力向著山頂邁進。在這艱難的攀登過程中,東方明不斷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
    當他終於登上南天門的那一刻,一股強烈的自豪感湧上心頭。站在南天門,極目遠眺,雲海翻騰,群山連綿,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那一瞬間,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心中唯有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讚歎。
    泰山南天門位於泰山十八盤的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古稱“天門關”。當站在南門前,仰望那巍峨的建築,心中不禁湧起敬畏之情。
    東方明穿過南天門,便進入了泰山的“天庭仙境”。這裏雲霧繚繞,仿佛踏入了另一個世界,之前攀登的疲憊在這奇妙的景象麵前瞬間減輕。
    從南天門到玉皇頂,道路依然崎嶇,但風景卻愈發壯美。沿途古鬆翠柏,形態各異,有的如巨龍騰空,有的似仙鶴展翅,它們在懸崖峭壁間頑強生長,展現出生命的堅韌。山風呼嘯而過,鬆濤陣陣,仿佛在訴說著泰山的古老故事。
    路邊的摩崖石刻更是一大亮點,這些石刻曆經歲月的洗禮,字體或雄渾大氣,或飄逸灑脫,內容豐富多樣,有讚美泰山景色的,有表達文人墨客心境的,還有記載曆史事件的。每一處石刻都像是一部生動的史書,讓人在欣賞書法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人對泰山的敬仰與熱愛。
    喜歡走遊名山大川請大家收藏:()走遊名山大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