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蔡邕居中調和,劉民曹操鬥將
字數:3610 加入書籤
劉民見蔡琰去意已決,不禁黯然神傷,心如刀割。蔡邕久曆世事,見女兒驟然行此決絕之舉,心下已明其意,乃勸慰道:“小王爺且寬心,文姬素來心思縝密,且觀其如何轉圜。”
劉民默然頷首,胸中鬱結難解。
蔡邕複踱至曹操身側,捋須言道:“既然文姬情願委身於明公,而小王爺待我蔡家恩義不薄,不若由老朽權作調人,為兩家謀個兩全之策如何?”
曹操聞蔡琰方才讚譽之詞,正自心花怒放,遂應道:“伯喈先生德隆望尊,但說無妨。”
蔡邕目含深意,緩聲道:“方今諸侯之中,袁本初勢大如虎,孫伯符亦在江東縱橫捭闔。小王爺兵微將寡,於孟德實如蚍蜉撼樹,何不化幹戈為玉帛?倘若兩家聯手,先除袁紹,再圖江東,不出三五載,孟德霸業可成矣。”
曹操聽罷,暗忖此議確有其理,況己方基業方興未艾,誰人不惜命?遂問:“如何聯手法?”
蔡邕展顏一笑,銀須微顫:“小王爺率部退守長山故國,將兗州沃土拱手相讓於明公,豈非兩便?”
此言一出,曹操心中大動。既能抱得佳人歸,又可坐擁膏腴之地,實乃天賜良機。當下眼中精光閃爍,已有允意。
那劉民豈肯應允?若依此計,不過救得龐月一人,卻平白折了黃敘麾下八百精兵,真個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倘若曹操食言而肥,轉瞬又率大軍來攻,豈非易如反掌?橫豎皆是蝕本買賣,端的進退維穀。
劉民既為穿越而來的史學書生,自然深諳曹操發跡史。昔年曹操正是借剿滅兗州黃巾起家,更曾位列兗州刺史。故而當和事佬蔡邕獻此喪權之策時,劉民先是作痛心疾首狀,繼而加碼索要曹彰為質。
隻見劉民將牙關咬得咯咯作響,捶胸頓足道:“伯喈先生此言,分明是‘拉偏架’!斷不可行!除非孟德兄願遣曹彰為質,方可保我等安然離去。”其狀甚為激憤,眼角卻閃過一絲精光。
那曹操心中早有盤算:吾有子昂、子桓,上月又添子建,至於曹彰,不過是個“不學無術”的莽夫耳。適才假意欲立為新主,實乃“掩人耳目”之計,爾等竟當真耶?真乃“癡人說夢”!
然曹操畢竟“老於宦海”,深諳談判之道,豈肯輕易亮出底牌?但見他捋須冷笑:“小王爺,今吾大軍已‘十麵埋伏’,汝尚有‘討價還價’之餘地否?”其聲如金鐵交鳴,暗藏殺機。帳外忽聞戰馬嘶鳴,更添幾分肅殺之氣。
劉民亦作色曰:“孟德雖擁強兵,然若論鬥將,恐未必能勝。”
曹操撫掌大笑:“小王爺年幼,未諳兵事。自古征戰,豈有專恃鬥將之理?用兵之道,貴在韜略陣法。”
劉民屈指暗忖,此時典韋、許褚尚未歸曹,遂複激之:“如此說來,孟德兄是畏怯了?”
曹操沉吟良久,暗思彼方諸將已顯疲態,正可借此挫其銳氣,乃慨然應允:“善!各遣五將,四較騎戰,一比射術。”
劉民見其入彀,欣然道:“孟德兄果然豪爽!本王亦不作田忌賽馬之謀,不如互點將校如何?若兄敗北,當遣曹彰來投。”
曹操豪情亦起:“小王爺年少,便請先擇!”
劉民心知黃敘箭術盡得黃忠真傳,堪稱翹楚,遂令:“元方可較射術!”
黃敘聞言,整肅戎裝,取下萬石強弓,聲若洪鍾:“何人敢來應戰!”
此時曹營中閃出一將,正是昔日汜水關箭救夏侯惇諸將的於禁!但見於禁:
身披鎖子甲,腰懸雕翎壺。手持鐵胎弓,足踏虎頭靴。端的是:箭穿楊葉驚神鬼,弓開滿月震乾坤。
於禁聞言,昂然出列,拱手朗聲道:“末將願往!”言罷,挽雕弓如滿月,覷定百步外箭靶,但聽“嗖”的一聲破空之響,那雕翎箭不偏不倚,正中紅心。
眾將士齊聲喝彩,聲震雲霄。曹操撫須而笑,麵有得色。
劉民心下暗喜,轉對於禁道:“久聞於將軍箭術超群,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然我帳下黃敘亦非庸手,請將軍拭目。”言畢,目視黃敘。
比試既起,二人你來我往,箭如飛蝗,竟成膠著之勢。
正值緊要關頭,黃敘忽使絕技“連珠箭”,但見三箭連發,後箭追前箭,皆中鵠的同一處。於禁見狀,不由暗自讚歎:“真神射也!”
終局,黃敘技高一籌。曹操見首戰失利,麵色驟沉如鐵,急欲挽回顏麵,厲聲道:“元讓,速去挫其銳氣!”
夏侯惇聞令,驟馬提刀而出,聲如雷霆:“何人敢來試某家寶刀!”
劉民曾在汜水關目睹夏侯惇武藝,暗忖其勇武當在九十四等之上,遂高呼:“元凡,且去會他一會!”
那少年將軍劉晟,自夷州嶄露頭角以來,二十合間便教那黃巾魁首管亥敗走,自此“槊下無三合”之名不脛而走。這日聞得劉民點將,但見一騎棗騮如赤電般掠至陣前,馬上小將手持紫金槊,端的是一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獨眼夏侯元讓見狀,也不多言,掄動那柄“曾斷十將”的青銅長刀便迎了上去。兩將交鋒,一個槊影翻飛似蛟龍鬧海,一個刀光霍霍如猛虎出柙。那劉晟的紫金槊“倏忽東西,變化如神”,夏侯的銅長刀卻“勢挾風雷,力貫千鈞”,直殺得陣前塵沙蔽日,觀者無不目眩。
戰至五十餘合,這“沙場雛鳳”竟愈戰愈勇,忽使個“白虹貫日”的招數,那槊尖恰似流星趕月。夏侯倉促間“勉力閃轉”,終究被挑破戰袍下擺,險些就要“血染征衣”。
曹孟德在陣後看得分明,急令鳴金,口中卻道:“二位將軍旗鼓相當,今日且作平手!”
劉民已得一勝一平,正欲點將。隻見華雄出班,拱手請戰道:“主公,某自斬陰兵、襲雲長、敗董賊以來,自覺武藝精進,今日當教彼輩見識某家手段!”
曹操陣中夏侯淵聞言大怒,驟馬挺槍而出,戟指罵道:“華雄鼠輩!昔日汜水關下使替身代戰,致令關羽斬去冒領頭功,豈不畏天下英雄齒冷乎!”
華雄更不答話,掣出銅長刀便是一招“泰山壓頂”。二人刀來槍往,戰至三十合,勝負未分。論武藝,華雄與夏侯淵本在伯仲之間。然今日華雄方複勇力,又欲在新主麵前顯能,故而格外奮勇,漸漸占得上風。
曹操見狀暗忖:“若再敗一陣,大勢去矣!”急命鳴金收兵,揚聲道:“二位將軍旗鼓相當,權作平手。”心下卻盤算:倘使曹洪、曹仁能勝,尚可扳平;且新降樂進猶未出戰,劉民那邊怕是已無將可遣矣。
思及此,遂點將道:“子廉,且去會他一會!”
喜歡穿越:我成了三國廢材王子請大家收藏:()穿越:我成了三國廢材王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