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劉民受邀益州,劉焉成都托孤
字數:3643 加入書籤
劉民聞言,方悟張裕攜李嚴、鄧芝遠赴交州,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那稀世奇珍龍涎香。當下慨然道:“此番虎口餘生,全賴南和先生與正平、伯苗鼎力相助,此龍涎香理當歸先生所有。”
華佗聞言大急,搶步上前道:“主公豈可輕棄!您與伯康、元凡、玲琦身中曼陀羅花毒,非此物不能解啊!”
張裕目光一閃,拱手問道:“這位莫不是名動天下的華神醫?”
華佗連連擺手:“神醫二字實不敢當,老朽不過略通草木金石之性,粗曉針砭之術。若論岐黃之道,較之仲景先生,猶螢火之於皓月也!”
“若元化先生肯為世子診治,”張裕突然長揖到地,“莫說龍涎香,便是兩郡太守印綬,我家主公也願拱手相讓。”
華佗聞言,目視劉民,躊躇不語。張裕何等機敏,當即朗聲道:“王爺若不嫌蜀道崎嶇,懇請移駕益州。”
劉民心念電轉:大漢十三州,唯有益州尚未涉足。遂撫掌笑道:“君朗兄乃魯恭王之後,論起宗譜來,季玉還該喚我一聲叔父呢!”
“既如此,”張裕整肅衣冠,鄭重作揖,“容某即刻修書,請世子在益州掃榻相迎,恭候王爺鸞駕!”
劉民早覷破張裕腹中隱憂,遂令甘寧率水師先返長江口東舟大營休整,繼而溯江而上。至柴桑接應胡響、胡亮、孫尚悅、孫尚丹諸人,再逆流至江州,複沿岷江直抵南安。天雄、穀峰、山虎、山豹並劉瑩、朱虹、步姌等皆隨艦同行。
張裕見劉民調度有方,諸事妥帖,乃起身作揖道:“王爺既已安排停當,某等且先赴蒼梧郡北馮乘候駕。”言罷即攜李嚴、鄧芝二人策馬而去。
“子敬,此公非凡俗之輩也!”劉民目送其背影,轉謂魯肅。
魯肅撚須頷首:“肅觀其人,確有韜略,且能屈能伸,非池中之物。”
“然其願以龍涎香並兩郡太守之位,換取元化先生為少公子診治,想來那稚子病勢必是凶險。”劉民眉間浮起憂色,望向華佗。
華佗寬袍微振,從容道:“王爺毋須過慮,待某親往益州診視,自有分曉。”
忽報士燮邀議要事。府衙內,士燮肅容問道:“王爺,逆子士徽勾結士?謀逆,當如何處置?”
“威彥兄,此乃家事,孤不便置喙。”劉民擺手推辭。
士燮目若朗星,正色道:“雖係家事,然逆臣賊子,天地不容。”其聲錚錚,顯是痛心疾首。
劉民會意,緩言道:“當務之急,首在安定人心。逆黨雖誅,餘孽未清。兄台不妨與仲謀暗中查訪,務要犁庭掃穴,以絕後患。”言畢以茶盞輕叩案幾,盞中漣漪層層蕩開,恰似這嶺南風雲變幻。
士燮聞言,撫須頷首,目露讚許之色:“王爺高見,令老夫茅塞頓開。小女碧兒常於閨中念叨王爺風儀,不若......”言未盡而意已彰。
劉民心下暗苦,這一路行來,劉繇欲結秦晉,步騭思聯朱陳,今士夑又作此議。奈何年未及冠,恐消受不得這般豔福!
士夑見其沉吟不語,佯作慍色:“莫非寒門陋質,不入王爺青眼?”
忽見屏風後轉出一襲翠裙,士碧徑自闖進廳來:“爹爹,女兒要拜元化先生為師!”聲如黃鸝出穀。
士夑拍案叱道:“荒唐!閨閣女子當習女紅中饋,岐黃之術豈是兒戲?”
劉民眸中精光一閃,撫掌道:“威彥兄且慢,何不請元化先生一觀令愛資質?”
華佗撚須微笑,細觀其麵相,複診其脈象,緩聲道:“小娘子何以欲習醫道?”
士碧肅然拜道:“願效先生懸壺濟世,解蒼生疾苦。”
華佗聞言大悅:“善哉!仁心可嘉,正是杏林良材。威彥公,此女可傳吾衣缽。”
士燮喜動顏色,長揖及地:“蒙先生垂青,實乃小女之幸。”遂定師徒之誼。
及至交州諸事安排停當,劉民率劉晟、呂雯等一眾,並新收弟子士碧,赴馮乘與張裕等人會合。士夑偕孫權、魯肅等文武,直送至富川方回。途中但見:程普按劍在前,黃蓋執鞭在後,韓當率親兵護衛左右,端的是旌旗蔽日,車馬如龍。
劉民與張裕等一行十一人,跋涉於崇山峻嶺之間,涉險灘,穿密林,曆經半月風霜,方至蜀郡成都。彼時,益州牧劉焉已是“病骨支離”,氣息奄奄,州中事務皆不能理。幼子劉璋在張鬆、法正、李恢等謀士的輔佐下,漸掌益州權柄。
劉焉臥於病榻,聞劉璋稟報益州近況後,忽抬起枯瘦之手,指向侍立一旁的劉民。劉璋會意,急趨前攙扶劉民,執其手道:“王叔,家父有言相告。”
劉民遂至榻前,俯身聆聽。但聞劉焉氣若遊絲道:“子檀賢弟......老夫‘命如懸絲’......此益州......托付於汝......望汝‘保境息民’......勿負所托......”言畢,溘然長逝。劉璋嚎啕痛哭,眾人亦泫然泣下。
劉民慰眾人畢,即上表朝廷,舉劉璋為益州牧。龐月惑而不解,問曰:“主公何不自領之?此等天賜良機竟不取”,眾人皆麵麵相覷,目露疑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裕目中精光一閃,道:“王爺可願卜一卦否?”劉民莞爾推辭:“本王素聞南和先生乃神機妙算,號稱半仙。然天意冥冥,何必預窺天機?”張裕喟然長歎:“王爺真乃豁達之士,不為‘俗務縈懷’。”
那劉民笑道:“卦有可算,有不可算。天知地知,爾知我知足矣。若泄天機,恐折損陽壽耳。”言罷,麵上猶帶三分神秘。
張裕聞言,當即拱手長揖:“王爺仁德如此,裕五體投地!”
旋即,劉民便命華佗為劉璋診治。那華佗果真是扁鵲再世,望聞問切、針灸湯藥,諸般手段使盡。不過旬日,劉璋氣色漸複。雖不及常人矯健,然坐堂理事已無大礙。
忽有屬官探身問道:“敢問神醫,州牧大人可得子嗣否?”
華佗麵露難色,沉吟道:“州牧雖體弱,然宗嗣無礙。若得黑熊女相配,當誕二壯兒。”話音未落,龐羲已越眾而出:“小女龐蓮願效綿力。”後事果如其言,劉璋長子劉遁驍勇非常,被劉備拜為奉車中郎將;次子劉闡亦顯達,孫吳授以禦史中丞之職。
然蜀中群僚議論紛紛,漸成鼎足之勢。一黨力保劉璋,謂其乃劉焉幼子,承繼益州名正言順。武有張任、嚴顏、泠苞、劉璝等猛將,文有張鬆、張魯、法衍、龐羲等謀臣,皆為其羽翼。
另一黨則以為劉璋性弱難當大任,欲推劉民代之。此派多為少壯之士,武有李嚴、鄧芝、孟達,文有許靖等,皆一時俊傑。兩派相持,暗潮洶湧。
喜歡穿越:我成了三國廢材王子請大家收藏:()穿越:我成了三國廢材王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