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景靈殘讖

字數:5185   加入書籤

A+A-


    黎明時分,景靈宮廢墟上彌漫著焦木與硝石的氣味。包拯蹲下身子,指尖輕輕觸碰著斷裂的琴弦,琴弦上殘留的暗紅色粉末在晨光下泛著奇異的光澤。
    "公孫兄,你看這弦上的紋路。"包拯沉聲道。
    公孫策俯下身,用銀針挑了挑粉末,置於琉璃片上,滴入藥液後,粉末瞬間沸騰起來,而後化作了一縷紫煙。他眉頭緊鎖起來:"血玲瓏與蛇紋石的混合物,但這次還摻了……"他頓了頓,聲音微沉,"龍涎香。"
    展昭劍眉一揚:"龍涎香乃禦用之物,尋常人如何取得?"
    包拯目光深邃,緩緩道:"工部去年修繕太廟時,曾申領過一批龍涎香用於祭祀禮器。若有人從中截留……"
    話音未落,廢墟深處傳來"哢嗒"一聲輕響,像是機括咬合的聲音。展昭身形一閃,湛盧劍寒光乍現,劍鋒直指聲源處。一塊鬆動的青磚被劍氣震開,露出下方暗格。
    公孫策快步上前,銀針探入暗格縫隙,輕輕一挑,帶出一卷泛黃的絹布。絹布展開,竟是一幅殘缺的《皇城水脈圖》,圖上朱砂標記的七處水井位置,與先前發現的《景靈宮重修記》完全吻合。
    "果然如此。"包拯指尖劃過絹布邊緣的黴斑,"這些水井並非隨意挖掘,而是按照《河圖洛書》的方位布置,暗合音律殺陣。"
    公孫策的銀針突然停在絹布某處:"大人,此處墨跡有異。"他取出一瓶藥水,滴在絹布上,原本空白的區域竟緩緩浮現出一行小字——
    "冬至子時,琴動龍吟。"
    展昭目光一凜:"又是冬至?可冬至已過,他們究竟在等什麽?"
    包拯沉吟片刻,忽然抬頭:"不,他們等的不是冬至,而是……下一個音律共振的時機。"
    開封府衙內,燭火搖曳。包拯將兩塊玉璽殘片並排置於案上,缺口處嚴絲合縫,蟠螭紋路連成一體。公孫策手持《天文誌》,對照星圖推算:"大人,若按《廣陵散》的工尺譜推算,下一次音律共振的時機,應是……三日後的大朝會!"
    展昭握緊劍柄:"大朝會時,百官齊聚太和殿,若琴音殺陣再起……"
    包拯目光凝重:"必須找到最後一把焦尾琴。"
    公孫策忽然道:"大人,您可記得梅園女屍手中的殘弦?那根弦的編織手法,與潼關發現的琴弦如出一轍。"
    包拯猛然起身:"梅園女屍的身份查清了嗎?"
    展昭搖頭:"死者無名無姓,但她的指甲縫裏殘留著金粉,與工部匠作監的鎏金工藝一致。"
    包拯眼中精光一閃:"工部……又是工部!"
    當夜,三人潛入工部檔案庫。公孫策的銀針輕巧撥開銅鎖,展昭身形如電,無聲無息地放倒兩名值守的差役。包拯翻查近年工部修繕記錄,指尖停在一頁上:"景靈宮重修時,負責音律機關的是……樂正司主事趙元昊。"
    展昭低聲道:"趙元昊?此人半年前已病故。"
    公孫策冷笑:"病故?還是滅口?"
    包拯合上冊子:"去趙府。"
    趙府早已人去樓空,庭院雜草叢生。展昭的劍鋒挑開書房暗格,露出一本《樂律密要》,書中夾著一張泛黃的琴譜,譜上朱筆勾畫著奇怪的符號。
    公孫策瞳孔微縮:"這是改良過的《廣陵散》,音符對應星宿方位,若按此譜彈奏……"
    包拯沉聲道:"便是引爆皇城水井中紫磷的最後一根引線。"
    突然,窗外傳來一聲輕微的"哢嚓"聲,像是枯枝斷裂。展昭身形一閃,破窗而出,劍光直指暗處。一個黑影倉皇逃竄,展昭淩空一劍,劍氣斬落對方半幅衣袖。
    黑衣人袖中掉出一塊鎏金令牌,包拯拾起一看,令牌背麵刻著——
    "景靈遺音,龍歸滄海。"
    公孫策麵色一變:"又是這句讖語!"
    包拯握緊令牌:"看來,有人比我們更著急。"
    翌日清晨,太廟鍾聲回蕩。包拯立於皇城最高處,俯瞰七大水井方位,忽然道:"公孫先生,若以《廣陵散》為引,音波共振的起點應在何處?"
    公孫策展開星圖:"角宿對應太廟,心宿對應景靈宮,而最終的殺陣核心……"他指尖一頓,"是禦花園的九龍池!"
    展昭猛然醒悟:"九龍池底有前朝修建的暗渠,直通七大水井!"
    包拯目光如炬:"走,去九龍池!"
    禦花園內,九龍池水麵平靜如鏡。公孫策撒下一把淡黃色粉末,粉末浮於水麵,竟自行排列成北鬥七星之狀。池底隱約傳來機括運轉的"哢哢"聲。
    展昭縱身入水,湛盧劍劈開池底暗門,露出下方幽深的甬道。甬道盡頭,一把完整的血玉焦尾琴懸浮於半空,十三根琴弦無風自動,泛著幽藍光芒。
    琴身下方,一塊完整的玉璽靜靜躺在鎏金底座上,璽文赫然是——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包拯沉聲道:"原來如此……他們想借音律殺陣,震動龍脈,以假亂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孫策銀針疾射,刺入琴軫,琴弦震顫驟然停滯。展昭的劍鋒直指玉璽,卻在觸碰的瞬間,玉璽表麵裂開細紋,一縷紫煙升騰而起,在空中凝成最後一句讖語——
    "琴絕龍歸,新朝當立。"
    包拯猛然抬頭:"不好!他們的目標不是大朝會,而是……今日的祭天大典!"
    遠處,太廟方向鍾聲驟響,祭天壇上空,十二道火光衝天而起!
    展昭身形如電,幾個起落間已躍上宮牆最高處。他凝目遠眺,隻見祭天壇四周十二根蟠龍柱同時燃起紫色火焰,火焰中隱約可見鎏金人偶的輪廓。
    "大人!"展昭急呼,"那些柱子內部藏有機關!"
    包拯與公孫策已快步趕來。公孫策從藥囊中抓出一把朱砂,迎風一撒,粉末在空中勾勒出詭異的音波紋路。"是改良過的《梅花三弄》!"他聲音發緊,"音波通過蟠龍柱傳導,正在激活水井中的紫磷!"
    包拯迅速展開《皇城堪輿圖》,手指沿著水脈走向快速移動:"必須切斷音波傳導的節點!展護衛,立即去太廟東南角的第三根龍柱!"
    展昭領命而去,身形在屋脊間幾個縱躍便消失不見。公孫策則取出七根銀針,在掌心排成北鬥之形:"大人,我去破壞西北角的共振點。"
    包拯點頭,自己則直奔祭天壇中央。壇上,禮部官員們早已亂作一團,欽天監正跪在地上,手中羅盤的指針瘋狂旋轉。
    "包大人!"欽天監見到包拯,如見救星,"天象異變,龍氣西移,這...這絕非吉兆啊!"
    包拯無暇多言,目光鎖定祭壇正中的青銅鼎。鼎身上陰刻的紋路此刻正泛著詭異的紅光,與玉璽上的蟠螭紋如出一轍。他伸手探入鼎內,指尖觸到一根冰涼的金屬弦——
    "果然在這裏!"
    就在他即將扯斷琴弦的刹那,一道黑影從祭壇下方竄出,寒光直取包拯咽喉!包拯側身閃避,官帽被利刃削落,露出額間那彎明月胎記。黑影見狀明顯一怔,就在這電光火石間,展昭的湛盧劍已破空而來,將刺客逼退數步。
    "河西死士!"展昭劍招淩厲,卻發現對方武功路數竟與軍中將領相似。
    公孫策此時也從西北角趕來,手中銀針激射而出,精準刺入刺客膝後穴位。黑衣人悶哼一聲跪倒在地,展昭趁機挑開其麵巾——
    一張布滿琴弦紋路的臉暴露在陽光下,最駭人的是,他的瞳孔竟是詭異的豎瞳,如同蛇目!
    "這是...西域蠱術!"公孫策倒吸一口涼氣,"他們將音律共鳴器植入了活人體內!"
    包拯已趁機扯斷鼎中琴弦。隨著一聲刺耳的崩裂聲,十二根蟠龍柱的紫火同時熄滅。遠處九龍池方向傳來沉悶的爆炸聲,水麵騰起數丈高的水柱。
    當一切歸於平靜時,欽天監突然指著天空驚呼:"快看!"
    眾人抬頭,隻見原本紊亂的雲氣正在重新凝聚,漸漸形成龍形。包拯拾起地上斷裂的琴弦,發現弦芯竟是半透明的冰蠶絲,裏麵流淌著暗紅色液體。
    "血玲瓏..."公孫策接過細看,"混合了前朝皇族的血脈。他們這是要以血引龍,強行改換天命!"
    展昭從刺客身上搜出一塊魚形玉佩,玉佩背麵刻著細小的契丹文字。包拯接過細看,臉色驟變:"這不是普通的叛亂...是三國合謀!"
    恰在此時,一隊禁軍匆匆趕來,為首的將領單膝跪地:"包大人,河西急報!西夏大軍已突破潼關,遼國鐵騎也在北境集結!"
    包拯將玉佩緊緊攥在掌心,目光如炬:"傳令下去,立即徹查工部、禮部、欽天監所有與景靈宮重修有關的官員。公孫先生,你隨我去驗看那具梅園女屍。展護衛,你持我令牌去調閱近十年所有外邦使節的入境記錄。"
    三人分頭行動前,包拯最後望了一眼重歸平靜的九龍池。他知道,這場以音律為刃、以龍脈為棋的驚天陰謀,才剛剛揭開第一層帷幕。而那些藏在暗處的琴師們,他們的手指依然懸在命運的琴弦上,隨時準備奏響下一章殺伐之音。(本章完)
    喜歡新少年包青天請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