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相遇武媚娘二合一大章)

字數:7129   加入書籤

A+A-


    李治聽完他父皇所說的話,麵色遽變,凝重若山,沉吟片刻後,徐徐進言道:“父皇在上,兒臣愚昧無知,鬥膽冒犯天顏,陳詞以獻。竊惟太子之選,德才兼備,實為至理,此固乃國家之基石,社稷之依托。然則,兄友弟恭,和諧共融的大道,亦不可輕忽。蓋聞家和則萬事興,兄弟鬩牆,何以立國於不敗之地?此外,魏王兄才華橫溢,學貫古今,兒臣自愧才疏學淺,難以望其項背,然兒臣雖不肖,卻願秉持仁厚之心,恪守兄友弟恭之道,鞠躬盡瘁,以輔弼父皇,共謀大業之興。兒臣深知,太子之位,責任重於泰山,非才德兼隆、心懷黎庶之人不能擔此重任。兒臣願以此赤誠之心,此矢誌不渝之誌,獻於父皇之前,願吾皇聖體康泰,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聽了李治的一番話,龍顏大悅,他讚許地看著李治,說道:“吾兒能有此見識,實乃國家之幸,朕心甚慰。”
    李泰見他九皇弟表態如是,心中暗忿,卻仍故作鎮定,亦亟表忠忱道:“父皇,兒臣亦必以大局為念,誓不為兄弟鬩牆之事。”
    李世民審視二人,頷首微示。
    此時,南宮嘉雯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知曆史的發展軌跡,晉王李治終將登上太子之位,她輕聲啟齒:“陛下,晉王的仁厚謙遜,實為太子的最佳人選。”
    李世民聞南宮嘉雯之言,微微頷首,神色間似有沉吟。魏王李泰見狀,心中暗急,卻仍強作鎮定,欲再陳詞以固寵,然李世民心已無意再聆其言,目光遂轉於李治,其中滿是欣慰與殷殷期待。
    李世民目光灼灼,轉向李治,溫言道:“治兒之言,深得朕心。太子之選,關乎社稷安危,非輕率可定。你們兄弟啊,宜和睦共處,共襄國是方為真。治兒既有此仁厚謙遜之心,又兼有誌存高遠之誌,朕心甚慰。今日起,治兒便隨朕左右,習理國事,以備將來之需。”
    說完,李世民起身,龍袍輕拂,威嚴中帶著幾分慈愛,目光在李治與李泰間流轉,終是落於李治身上,似有千鈞之重。李治見狀,急忙趨前,雙手輕扶其父,動作恭敬而細致,盡顯孝心,李世民輕拍他的背,目含笑意,似對其甚感滿意。此時,魏王李泰麵色陰晴不定,仍然強作歡顏,趨步向前,亦欲表現孝心。然其動作略顯僵硬,不及李治的自然流暢,李世民瞥見,心中已有所權衡。
    這天夜晚,月明星稀,宮燈盞盞,映照著殿宇樓閣外石板路上的斑駁樹影,更添幾分幽靜與深邃。南宮嘉雯侍奉李世民回翠微宮後,獨自漫步於這幽靜之中,心中思緒萬千,回首今日之事,太子之選懸而未決,魏王李泰與晉王李治的態度,皆曆曆在目。嘉雯深知,此事關乎大唐未來,非她一介女流所能輕易置喙,然念及聖恩,亦不免憂心如焚。
    忽聞遠處傳來輕盈步履之聲,漸行漸晰,宛如珠落玉盤,清脆悅耳。南宮嘉雯舉目而望,但見一宮裝女子,嫋嫋娜娜而來,眉如遠山含煙,黛色輕描,眸似秋水盈盈,波光瀲灩,其步若淩波微步,輕盈飄逸,宛若仙子淩波而至,風華絕代,令人歎為觀止。此人非他,正是武媚娘,身姿曼妙,容顏傾城,似從畫中走出,令周遭景物皆失顏色。
    武媚娘至前,盈盈下拜,聲若黃鸝出穀,清脆動人:“妾身參見南宮娘娘,夜深人靜,娘娘何以獨步於此,莫非亦有心事難眠?”
    南宮嘉雯見是武媚娘,微微一笑,道:“才人姐姐,夜色如此美好,獨賞豈不太過可惜?我觀姐姐步履輕盈,容顏傾城,果真是人間絕色啊。”
    武媚娘聞言,臉頰微紅,道:“姐姐過譽了,妾身蒲柳之姿,豈敢與娘娘相提並論。”
    南宮嘉雯眸光微閃,心中暗自思量,此女非池中之物,便是日後那權傾天下、改寫大唐曆史的女帝武則天,念及此,不禁心生敬畏。然麵上卻不動聲色,笑語盈盈道:“姐姐過謙了,姐姐的姿容,天下無雙,豈是蒲柳可比?今夜月色甚佳,姐姐可願與我一同賞月品茗,共話桑麻?”
    武媚娘眸中閃過一絲驚喜,旋即謙遜道:“能與娘娘共賞月色,實乃妾身之幸。隻是妾身身份卑微,恐有辱娘娘清雅。”
    南宮嘉雯輕笑一聲,執起武媚娘的手,溫言道:“姐姐此言差矣,世間萬物,貴在相知。身份地位,不過虛名罷了,何足掛齒?今夜你我姐妹二人,隻談風月,不論其他。”
    言罷,二人攜手同行,漫步於翠微宮幽靜的石板路上。月色如水,灑落一地銀霜,映照著她們娉婷的身影,更添幾分雅致。宮燈盞盞,隨風搖曳,宛如點點繁星,點綴著這靜謐的夜空。
    行至一處涼亭,南宮嘉雯命侍女奉上香茗,二人對坐而飲。茶香嫋嫋,月色溶溶,她們或談詩論畫,或品茗論道,言語間盡顯才情與智慧。南宮嘉雯深知武媚娘非等閑之輩,於是試探道:“姐姐才情出眾,他日必能大放異彩。隻是這宮廷之中,風起雲湧,姐姐可要多加小心才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媚娘眸光微斂,輕聲道:“多謝娘娘提醒,妾身自知身處險境,自當謹慎行事。隻是這宮廷之中,人心難測,妾身雖有壯誌雄心,卻也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南宮嘉雯心中暗歎:“此女雖有野心,卻也知難而進,實屬難得。”於是溫言勸慰道:“姐姐勿憂,世間萬物,皆有定數。姐姐隻需堅守本心,矢誌不渝,他日必能成就一番偉業。”
    武媚娘聞言,眸中閃過一絲堅定,輕聲道:“娘娘所言極是,妾身定當銘記於心。隻是這宮廷之中,局勢錯綜複雜,妹妹尚需姐姐多多指點才是。”
    “姐姐言重了,你我姐妹相稱,自當相互扶持。這宮廷之中,雖波譎雲詭,然隻要心存正義,行事光明磊落,又何懼他人的非議?姐姐才情兼備,他日必能獨當一麵,姐姐我不過略盡綿薄之力罷了。”南宮嘉雯聞言,微微頷首,眸光中流露出幾分讚許,說道,“何況,宮廷鬥爭,猶如棋局,一步錯,滿盤皆輸。妹妹當謹言慎行,勿使他人窺破心機。再者,太子之選,關乎大唐未來,姐姐若有良策,不妨暗中助治兒一臂之力,他日治兒登基,姐姐定能得享尊榮,位極人臣。”
    武媚娘聞言,眸光閃爍,似有所悟,輕聲道:“娘娘所言極是,妾身自當銘記。隻是這太子之選,事關重大,妾身一介女流,恐難以有所作為。”
    南宮嘉雯微微一笑,道:“姐姐勿需過謙,宮廷之中,雖以男子為尊,然女子亦能有所作為。昔日呂後、竇太後,皆是女子,卻能掌控朝綱,權傾一時。姐姐才情出眾,智謀過人,若肯用心,必能在這太子之選中有所作為。”
    武媚娘聽完南宮嘉雯所言,心生敬意,於是斂容正色道:“娘娘所言,令妾身茅塞頓開。昔日呂後、竇太後之偉業,妾身雖不敢妄自比肩,然亦願以此微薄之力,為晉王殿下略盡綿薄。隻是,妾身初入宮闈,根基尚淺,不知從何著手,還望娘娘不吝賜教。”
    南宮嘉雯見狀,心中甚慰,方輕啟朱唇,緩緩言道:“姐姐勿憂,此事不難。宮廷之中,人心最為難測,然亦最易為人所動。姐姐可暗中觀察,尋得那些對晉王殿下心懷善意之人,加以籠絡,使他們都能成為殿下的助力。再者,殿下仁厚謙遜,此乃天性使然,然於宮廷鬥爭之中,過於仁厚,反易為人所乘。姐姐可適時提醒殿下,使之在仁厚之餘,亦不失剛毅果斷。”
    武媚娘聽完南宮嘉雯所言的話後,若有所思,輕點螓首,道:“娘娘指點迷津,妾身感激不盡。隻是,妾身初來乍到,對這宮廷之中的人事尚不熟悉,恐難以施展拳腳。”
    南宮嘉雯輕笑一聲,道:“此事不難,姐姐可先從近身之人著手,諸如侍女、太監等,他們雖地位卑微,然於宮廷之中,消息卻極為靈通。姐姐若能將他們收為己用,便可對宮中之事了如指掌。再者,姐姐亦可多與其他嬪妃往來,借以探聽她們的心思與動向,如此,方能在這宮廷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南宮嘉雯與武媚娘攜手漫步於翠微宮後花園幽靜的石板路上,談笑風生,盡顯姐妹情深。她們或談詩論畫,或品茗論道,言語間盡顯才情與智慧,仿佛忘卻了宮廷鬥爭的波譎雲詭,隻願沉浸在這片刻的寧靜與美好之中。
    ———————————————————
    數日之後,宮外設騎射的比賽。
    魏王李泰身騎駿馬,英姿勃發,意欲借此良機,一展身手,以穩固父皇對其寵愛,以及保住太子之位。他策馬揚鞭,箭矢如雨,矢無虛發,場中喝彩之聲,此起彼伏,響遏行雲。
    晉王李治,則靜觀其變,神色淡然,無爭豔鬥麗之心。他深知,騎射之術,雖為男子所長,然太子之選,德才兼備方為要。故此,自己不需以此爭勝,反要以仁厚謙遜之心,待人接物,方能贏得朝廷上下文武官員的認可,這才是立身為本重中之重的事情。
    武媚娘在觀望台旁,默察一切,心中暗自思量。她知魏王李泰雖有才武,然過於張揚,恐難承大統,而晉王李治,仁厚謙遜,且有治國之誌,實為太子的最佳人選。於是,武媚娘心生一計,欲暗中助李治一臂之力。
    李泰雖勝,然得勝後之容,稍露驕矜。
    李世民看到後,暗搖其首。
    賽後,武媚娘悄然來到晉王居所,盈盈下拜,聲若黃鸝出穀:“妾身參見晉王殿下,願殿下千歲千千歲。”
    李治見狀,急忙起身相迎,溫言道:“才人姐姐駕臨,實乃本王之幸,快請上座。”
    二人對坐,茶香嫋嫋,武媚娘輕啟朱唇:“殿下仁厚謙遜,德才兼備,實為太子的最佳人選。妾身不才,願為殿下略盡綿薄之力。”
    李治聞言,心中甚慰,然亦有所顧慮:“本王深知姐姐才情出眾,然此事關乎社稷安危,非同小可,姐姐何出此言?”
    武媚娘微微一笑,眸光流轉,言道:“殿下勿憂,妾身雖一介女流,然亦知國家大義。昔日呂後、竇太後,皆能以女子之身,掌控朝綱,權傾一時。妾身雖不敢妄自比肩,然亦願以此微薄之力,為殿下效犬馬之勞。殿下仁厚謙遜,德才兼備,實為太子的最佳人選。妾身觀今日的騎射比賽,魏王雖勝,然其驕矜之態,已露端倪。反觀殿下,淡然處之,無爭豔鬥麗之心,更顯殿下的德高望重。故此,妾身願為殿下暗中助力,使殿下能早日登上太子之位,以安社稷,定乾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治神色動容,起身離席,深施一禮,道:“才人姐姐如此厚愛,本王實不敢當。本王深知太子之位,責任重大,非才德兼隆者不能勝任。本王雖有心為國,然亦自知才疏學淺,恐難擔此重任。姐姐若肯相助,本王自是感激不盡,隻是此事關乎社稷安危,姐姐亦需慎之又慎,切莫因本王而陷自身於險境。”
    武媚娘見狀,連忙起身扶起李治,朱唇輕啟,溫言勸慰道:“殿下言重了,妾身既已決意相助,自當全力以赴,萬死不辭。況且,妾身深知殿下德才兼備,心懷黎庶,實為太子的最佳人選。殿下若能登上太子之位,必能引領大唐走向繁榮富強,此乃天下萬民之福祉,那麽妾身也會為殿下感到高興的!”
    李治聞武媚娘之言,心懷感激,神色堅定,言道:“才人姐姐高義,本王銘記於心。他日若有所成,定不忘姐姐今日之恩。隻是此事關乎社稷,本王亦需謹慎行事,不可輕舉妄動。姐姐若有良策,不妨與本王細細道來。”
    武媚娘聞言,眸光微閃,輕啟朱唇,緩緩言道:“殿下所言極是,此事需謹慎行事。妾身思來想去,覺得殿下可從兩方麵著手。一則,殿下可繼續秉持仁厚謙遜之心,待人接物,以贏得朝廷上下文武官員之認可。二則,殿下可暗中物色那些對殿下心懷善意之人,加以籠絡,使他們成為殿下的助力。至於妾身,自當於暗中觀察,尋得時機,為殿下略盡綿薄之力。”
    李治聽完,若有所思,輕點螓首,道:“姐姐所言,甚合本王之意。本王自當謹記在心,依計行事。隻是這宮廷之中,人心難測,姐姐亦需多加小心才是。”
    武媚娘見狀,微微頷首,眸光中流露出幾分讚許,轉身離去,身姿曼妙,宛如仙子淩波微步,漸行漸遠。李治望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愫,暗自思量:“此女才情出眾,智謀過人,若能為本王所用,實乃本王之幸。”
    歸宮途中,李世民獨召南宮嘉雯,詢其所見所感。
    南宮嘉雯據實以告,稱晉王更具儲君之度。
    李世民長歎一聲,心內已有定奪。
    李世民獨坐禦書房中,沉吟不語,心中權衡著太子之選。方才南宮嘉雯所說之言,猶在耳畔回響,晉王的仁厚謙遜,與魏王的驕矜張揚,形成鮮明對比。李世民深知,太子之位,關乎大唐之未來,非慎重不可。
    忽聞門外腳步輕響,宦官輕啟珠簾,武媚娘嫋嫋娜娜步入,手中捧著一盞香茗,盈盈下拜:“妾身參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抬頭,見武媚娘容顏傾城,眉宇間卻帶著幾分堅毅,心中不禁暗讚。他接過香茗,輕啜一口,問道:“才人,夜深人靜,你何以至此?”
    武媚娘輕啟朱唇,聲若天籟,言道:“妾身聞陛下獨坐禦書房,心中掛念陛下龍體,特來獻上香茗一盞,以表妾身的忠心。再者,妾身有一事,欲稟明陛下。”
    李世民聞言,放下手中茶盞,目光灼灼地看向武媚娘,道:“哦?才人有何事要奏?”
    武媚娘微微頷首,眸光流轉,說道:“妾身觀今晨的騎射比賽,魏王雖勝,然其驕矜之態,已露端倪。反觀晉王,淡然處之,仁厚謙遜,更顯殿下的德高望重。妾身鬥膽,以為晉王實為太子的最佳人選,望陛下明察秋毫,擇賢而立。”
    “才人所見,與朕心暗合。然此事關乎社稷安危,非輕率可定。晉王仁厚謙遜,確有儲君之風,然魏王亦才華橫溢,不可小覷。朕當審慎權衡,方可選出真正能擔大任之人。”李世民神色微動,目光深邃,似在思量。沉吟片刻後,方啟龍唇緩緩說道,“朕的第三子吳王李恪,亦有覬覦儲君之位之心,此兒雖明麵不爭,然暗中早有圖謀。此亦朕所憂慮者,太子之選,須慎之又慎,方能保我大唐萬世基業。”
    聽完李世民所言,武媚娘心中微動,複又啟唇言道:“陛下所言極是,魏王與晉王皆乃陛下骨肉,各有千秋。然則,儲君之選,德才兼備固然重要,仁厚謙遜之心,亦不可或缺。妾身觀晉王殿下,仁厚謙遜,待人以誠,此乃天性使然,非矯揉造作可為。且晉王殿下心懷黎庶,誌存高遠,若立為儲君,必能引領大唐走向繁榮富強。至於吳王李恪,雖亦有才,然其心性難測,恐非儲君的最佳人選。”
    喜歡西湖引之塵緣未定請大家收藏:()西湖引之塵緣未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