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徹查緝捕
字數:3990 加入書籤
尚書大人眉頭緊鎖,他深知禁衛營異動意味著局勢的嚴峻,他決定親自前往禁衛營附近查探。趁著夜色,他喬裝打扮混入人群,到了禁衛營外,他發現有幾撥神秘人頻繁出入。就在他準備進一步探查時,突然被一名巡邏的士兵盯上。
尚書大人鎮定自若,謊稱自己是附近的百姓,迷了路。
士兵半信半疑,正要將他帶走時,尚書大人靈機一動,拿出一塊玉佩,說是受將軍所托前來送物。
士兵見玉佩精美,不敢怠慢,忙去通報。趁此時,尚書大人迅速觀察周圍環境,發現營帳中似乎在籌備大量武器,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謀反陰謀。
待士兵回來,尚書大人借口有事改日再來,匆匆離開。
回到府邸,他立刻召集心腹商議,準備將此事告知皇上,先發製人,阻止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眾心腹聞尚書大人之言,皆神色凝重,知此事關乎社稷安危,不敢有絲毫怠慢。尚書大人緩聲道:“禁衛營之變,邊疆動蕩,皇後中毒,此三事看似無關,實則環環相扣,背後必有陰謀。我等須得從速籌謀,先發製人,方能保我朝安寧。”
一心腹侍衛上前,拱手道:“大人所言極是,然此事重大,須得謹慎行事。我等當如何告知皇上,又不打草驚蛇?”
尚書大人沉吟片刻,目光如炬,沉聲道:“我有一計,可如此這般……”
說完,將心中籌謀細細道來。
眾心腹聞尚書大人之計,皆點頭稱善,神色間透露出堅毅與決心。尚書大人見狀,心中稍安,知此事或可成功。
於是,大人喚來一書吏,令其速速起草一封密信,言明禁衛營之變、邊疆動蕩及王皇後中毒三事的關聯,並附上自己所察的線索,欲呈於皇上禦覽。書吏領命,即刻揮毫潑墨,不多時,一封言簡意賅、條理清晰的密信便已寫成。
尚書大人接過密信,細細審閱一遍,確認無誤後,將其封於蠟丸之中,喚來一心腹侍衛,令其即刻啟程,前往皇宮,將此密信親手交於皇上身邊之親信太監,務必確保皇上能第一時間閱得此信。
侍衛領命,不敢有絲毫懈怠,懷揣蠟丸,星夜兼程,直奔皇宮而去。至皇宮外,侍衛憑借尚書大人之令牌,順利進入宮中。皇宮之內,戒備森嚴,侍衛小心翼翼,避過巡邏的禁軍,終至皇上親信太監居所。
侍衛呈上蠟丸,言明尚書大人有要事相告。太監見狀,不敢大意,即刻拆封蠟丸,取出密信呈於皇上。
皇上覽信,初時麵露疑色,繼而神色愈發凝重,知此事非同小可。
皇上覽畢,沉吟良久,忽拍案而起,怒道:“朕之江山,豈容奸佞之輩猖狂!”
他於是召見禁軍統領,令其即刻率兵包圍禁衛營,捉拿可疑人等。禁軍統領領命而去,皇上複召內閣大臣入宮,共商對策。
時值深夜,皇宮內外燈火通明,眾人皆神色緊張,大氣不敢出。皇上於禦書房內,來回踱步,焦急等待消息。內閣大臣們亦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然皆以為尚書大人所言極是,此事背後必有陰謀,須得從速處置。
不一時,禁軍統領回報,言禁衛營中已擒獲數名可疑之人,並搜出大量武器及密信。皇上聞報,怒不可遏,令即刻審訊,務必查出幕後主使。
這夜,禁軍統領奉命嚴審所擒之人,營中燭火通明,審訊的聲音不絕於耳。
眾犯麵如土色,或抵賴不認,或言辭閃爍,然在鐵證如山之前,終難逃法網。
至黎明時分,審訊終有定論。一幹人等,皆供認不諱,言之鑿鑿,直指朝中李慕白為主謀。原來,此李慕白久懷異誌,欲圖謀朝篡位,故設此局,欲借邊疆動蕩、禁衛營之變,趁機作亂,以遂其野心。而王皇後中毒之事,亦為其所為,意在擾亂朝綱,嫁禍於人。
皇上聞此李慕白陰謀,怒發衝冠,誓要將其嚴懲不貸。即命禁軍統領,持尚方寶劍,往李慕白府邸,擒其歸案。
禁軍統領領命,率眾而出,雷霆萬鈞,直奔李慕白府邸。
這天,李慕白府邸猶沉浸於夢鄉,不知大禍臨頭。
禁軍突至,破門而入,李慕白驚慌失措,欲逃無路,終被禁軍擒獲。
禁軍統領持劍而立,厲聲喝問:“李慕白,你可知罪?”
李慕白麵如死灰,顫聲而言:“我……我何罪之有?”
統領冷笑一聲,擲其密信於地,道:“此鐵證如山,你尚敢狡辯?”
李慕白見狀,知事已敗露,唯有伏地請罪。
禁軍統領押解李慕白回宮,沿途百姓夾道圍觀,皆驚歎此事的離奇,議論紛紛。來到皇宮,統領將李慕白交於皇上,並呈上搜獲的密信及武器。李治瀏覽過後,怒不可遏,斥李慕白道:“汝之罪,罄竹難書!謀朝篡位,其心可誅!今鐵證如山,尚有何言?”
李慕白匍匐於地,渾身顫抖,無言以對。
皇上令他供述同謀,李慕白初時抵賴,然在皇上威嚴之下,終難支撐,供出數名朝中官員,皆為其同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皇上聞此,愈怒,即命禁軍前往緝拿。
不日,禁軍依旨,盡數擒獲李慕白所列同黨,皆押解入宮。皇上禦審,一一核實其罪,果如李慕白所言,此輩都心懷不軌,圖謀不軌已久。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百官皆噤若寒蟬。皇上怒視階下群囚,厲聲道:“朕待爾等不薄,何以背恩忘義,謀逆犯上?”
群囚麵麵相覷,或叩首謝罪,或默然不語。
李慕白在其中,更是神色慘淡,知此番難逃一死。
皇上複問:“尚有誰人參與此謀?”
李慕白心知,此時若再隱瞞,隻會株連更多無辜,於是咬牙道:“回皇上,此乃臣一己之過,與他人無涉。然事已至此,臣亦無話可說,願領一死以謝天下。”
皇上聞其言,怒意稍減,然猶沉聲道:“汝之罪,實乃滔天。然朕亦知,法不責眾。若真有他人參與,汝當速速招來,以免累及無辜。”
李慕白聽後,心中五味雜陳,知皇上之意,乃欲給自己一個贖罪之機,然事已至此,他亦深知,無論供出何人,都難逃一死。思及此,他咬牙道:“皇上聖明,臣之罪,確乃一己之過。然臣亦不願他人因臣之過而受牽連。今既至此,臣願一力承擔,隻求皇上開恩,莫再追究。”
皇上聽罷,神色複雜,似有惋惜之意。然國法如山,不容私情。他沉聲道:“汝之罪,按律當誅。然念及汝曾有功於朝,朕姑念舊情,賜你全屍。至於同謀之事,朕自會追查,絕不姑息。”
這夜,月黑風高,皇宮之內,皇上禦筆親批,旨意下至天牢,李慕白及其黨羽,皆被判秋後問斬。尚書大人聞訊,心中稍慰,知此禍患已除,朝綱或將複寧。
然皇上心中猶有疑慮,召尚書大人入宮,密談至深夜。皇上道:“此事雖了,然朝中暗流湧動,卿當如何?”
尚書大人沉吟片刻,奏道:“臣以為,當加強禁軍,整肅朝綱,再設禦史台,以察百官之過。如此,方能保我朝安寧。”
皇上點頭稱善,即命尚書大人著手辦理。
喜歡西湖引之塵緣未定請大家收藏:()西湖引之塵緣未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