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朱無敵

字數:4583   加入書籤

A+A-


    紫禁城,禦書房。
    商輅正在覲見明憲宗朱見深。
    商輅身形瘦削,一派文士模樣,乃當朝大學士,內閣首輔,為人剛正不阿、寬厚有容,臨事果決。
    商輅作揖呼“萬歲”後,說道:“啟稟聖上,左副都禦史原傑前往荊襄安撫流民。”
    “經原傑回報,他設置了鄖陽府,將流民用戶籍的形式固定在當地,又設置了鄖陽巡撫,一勞永逸地解決流民問題,不辱聖命。”
    朱見深身形較胖,肥頭大耳,眉毛細長,聞言大喜。
    “還是商愛卿慧眼,把原傑這人才派去才有這般成效。原傑大功一件,即日擢升為右都禦史。愛卿以為如何?”
    商輅躬身道:“聖上英明!聖上,臣還有一事不明,請聖上解惑。”
    “愛卿請講。”
    商輅斟酌片刻,續道:“流民安撫之事由二月前浙江布政使劉福八百裏加急文書引起,劉福理當記功才是,但臣收到消息,現東廠似已將劉福拘禁,全家老小均被處決。”
    “不知劉大人是觸犯了我大明哪一條律法?竟得此下場?”
    朱見深輕咳兩聲,略顯尷尬,“欸...這事...愛卿可知自太祖開國,朱姓在前朝可有豐偉人物?”
    商輅見皇帝顧左右而言他,隻好答道:“當屬南宋朱文公,朱熹先生。”
    朱見深正色道:“然也!愛卿是文士,隻知朱文公在文道的造詣,殊不知朱文公還精於武道。”
    “文公乃世之奇才,五歲便能讀書,四十五歲時竟從東漢魏伯陽的《參同契》中悟得無上妙法,創立你們文士說的理學,實際上也叫理氣。”
    “理依氣而生物,在漸化中滲透著頓變,頓變中滲透著漸化。漸化積累,達到頓變。”
    “朱文公悟道三年便已無敵天下,人稱朱無敵。”
    商輅不明白皇帝為何說起朱熹的事跡,不過還是很謙恭耐心地聽著。
    朱見深緩緩站起,臃腫的身體顯得有點遲鈍。
    走到商輅身旁,湊近其耳邊續道:“商愛卿,接下來朕說的可是皇家密事!你且細細聽來。”
    商輅哪曾想到會窺聽皇家秘密,忙道:“聖上,臣惶恐!”
    朱見深擺擺手,說道:“誒...卿乃國之棟梁,是朕最為信任之人,但聽無妨!”
    商輅拱手行禮道:“謝聖上,臣恭聽!”
    朱見深歎了口氣,說道:“愛卿可知太祖皇帝曾詔令追認朱文公為先祖?”
    商輅回道:“略有聽聞,臣隻道是穿鑿附會之言,莫非果有其事?”
    朱見深歎了口氣,喃喃地說出當年的秘辛。
    話說當年朱元障早年創業之時,所結識的均為武林好漢,在機緣之下,得知朱無敵之事。
    傳聞朱無敵以畢生心血著有一書,裏麵含蓋天文、術數、兵法、武功等妙訣,誰得到此書便能翻雲覆雨,攪動天下。
    朱元障一直心係念念,直至大業功成,本想通過追認朱無敵為先祖來繼承經書,無奈找遍朱無敵後人皆不知下落,隻好作罷。
    洪武四年,劉伯溫辭官歸隱,朱元障命大內密探日夜監視,劉伯溫每日隻飲酒弈棋,並無異樣,誰知有一日竟不知所蹤。
    朱元障命胡惟庸務必找到劉伯溫,胡惟庸搜查劉伯溫的草廬中發現《百戰奇略》一書,發現此書所講兵理竟和朱無敵的理氣相通。
    胡惟庸將書呈報朱元障,並疑心劉伯溫手裏有朱無敵的經書。
    朱元障回憶過往種種,劉伯溫確實如神人一般,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神機妙算,有鬼神莫測之機,是他的帷幄奇謀助朱元障蕩平諸敵,建立萬世功業。
    劉伯溫喜穿布衣,威猛剛烈,一副梁山好漢的模樣,朱元障早疑心其熟諳武藝,隻是一直隻在帳中謀事,從未見他出手。
    劉伯溫蹤跡全無,也無從對證,此時劉伯溫之子劉漣所轄地區有鹽販和盜賊作亂,胡惟庸獻策借彈劾劉漣意圖謀反引出劉伯溫,朱元障依言采納。
    謀反乃誅九族的大罪,果真將劉伯溫引的現身,劉伯溫先將那地區的鹽販和盜賊一夜間殺絕,隨後孤身一人來京找朱元障。
    朱元障有意試探其武藝,派出大內高手在皇城攔截,劉伯溫如同戰神一般,所有高手竟無人能敵。
    朱元障親自在太和門前迎接,君臣兩人相視一笑,攜手進殿,相敘一宿,朱元障釋放了劉伯溫所有家眷,劉伯溫亦將朱無敵經書之秘告知朱元障。
    嚴格來說朱無敵的書不是一本書,或者可以用機關來形容。
    當年朱無敵感覺自己時日無多時將所有識海封印在一本《參同契》的拓本中,也沒有傳給自己的後人,應是不想後人因書惹禍。
    朱無敵物色了一位天資聰穎、骨格精奇之人傳書,授予開啟經書封印之法,稱為第一代“藏書人”。
    繼承朱無敵所有識海後,藏書人會在身體某處呈現北鬥七星印記,功力每進一層,印記便會亮顯。
    朱無敵七星齊顯在眉角位,他的第一代傳人也有六星顯現,已算有縱天之資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後每代藏書人都會在適當時候物色資質過人的人傳書,不過後來的藏書人一代不如一代,多以三星四星顯現,竟無一能達到前人高度。
    直至劉伯溫這一代藏書人,六星半顯在胸口位,隻差毫厘便能七星齊現。
    劉伯溫退隱後本想覓一清淨地修行,以他的天資應能達到七星巔峰,怎奈朱元障派人日夜監視,他不得已才另覓地繼續修行。
    如果不是朱元障相逼,劉伯溫不會露麵,他說知道自己死期將至,來京前就已傳書。
    劉伯溫與朱元障約定,二十年後,藏書人會來京甄選有天資皇子皇孫傳書,屆時太祖再立其為皇位繼承人。
    劉伯溫確是妙著,這樣一來,朱元障不會再動其後人,子孫可保平安;二來,朱元障也安心了,後代子孫繼承人有了朱無敵的無上妙法,國祚定能安定長久。
    二十年後,藏書人果真來京選下一代傳書人,最終選了朱元障之孫朱允炆為藏書人。
    “後麵的事,愛卿也都知道了,朕也就不說了。”
    商輅當然知道後麵的事情,隻是皇帝不便說而已。
    當年劉伯溫知道自己一日不死,朱元璋不會安心,在回到家中交待後事後自願喝下胡惟庸送來的藥酒,毒發而死。
    建文帝朱允炆則被叔叔燕王朱棣發動政.變,靖難之役後便不知所蹤,他是藏書人,怪不得朱棣派人四處搜查,甚至派鄭和遠下西洋均無蹤跡。
    朱見深站的久了,感覺有點累,緩緩地走回龍椅坐下,捧起茶輕啜一口。
    “永樂帝終其一生沒有尋到朱允炆,臨終前立下遺訓,後世子孫都要盡一切可能找到藏書人。”
    “一年前,朕派兵去鎮壓荊襄流民,前鋒千人兵馬竟被一人屠戮殆盡,僥幸生還的軍卒看到來人左手手臂上有四星印記,應該是這一代的藏書人。”
    “隻是四星便如此了得,難怪太祖和永樂帝如此執著。”
    “隨後巡遠大將軍王恕派軍中高手一路追殺,可能是藏書人殺得累了,真氣不繼,待追到紹興時便不見了蹤影,又藏匿起來了。”
    商輅籲了口氣,似乎明白了什麽。
    “三個月前,劉福與藏書人會麵後,捎來一封急報說藏書人敬告天子需安撫流民,不要再興殺戮之事,否則朝廷派出多少兵馬,他便殺多少。”
    “臣呈稟聖上後,聖上一麵命微臣完撫流民,一麵讓東、西兩廠前往浙江布政府拘禁劉福,想問出‘藏書人’之下落,對嗎?”
    朱見深點點頭道:“正是!好不容易藏書人露麵,朕命東西兩廠不惜一切代價擒獲藏書人,可以便宜行事。”
    喜歡大明武尊請大家收藏:()大明武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